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71184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残疾预防日班会教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厦门市翔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残疾预防日”主题班会教案二年1班 康燕 教学目的:1、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预防残疾发生的意识。2、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残疾预防工作,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减少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教学重点: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公众预防残疾发生的意识。教学难点:动员全社会关注和支持残疾预防工作,从我做起,以实际行动减少残疾发生,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和谐。教学过程:一、激情引入师:同学们,这是我们的校园生活,瞧,我们的笑容多灿烂呀。(师课件出示画面):你们幸福吗?可是,同学们,在这世界上还有这样一群人,有的看不见鲜花和美景、有的听不到歌声与欢笑、有的无法开

2、口说话、有的行动极其不方便、还有的是先天性智力残疾他们就是残疾人。那么怎么样才能及时发现疾病,预防残疾发生,使更多的人能像我们这样正常的生活呢,国家把每年的8月25日定为“残疾预防日”,今年是第一个残疾预防日,这节班会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残疾预防知识。二、走近残疾人,了解残疾人。播放视频。(师边介绍) 盲人、聋哑人、肢残人师:看了这些片段后,你有什么感觉?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师小结:同学们,我们刚才看到了残疾人的生活处境确实让人同情啊,他们的生活真艰难,他们常忍受着常人无法体会的痛苦。哪怕取得一点成绩,都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努力。三、体验残疾教师: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来体验一下他们的酸

3、甜苦辣吧。 (一)体验肢体残疾人的生活.(1)让学生分成两组进行比赛,一组用双手拉拉链,另一组只用一只手拉拉链。用时少的为优胜。 第二次比赛交换角色师:你们两次拉拉链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师小结:在这拉拉链的短短几分钟里,同学们就感到了许多不便,而残疾人却天天如此、年年如此,多不容易啊!(2)游戏体验师:下面我们轻松一下,来玩个游戏。(礼物接力赛)游戏过程: 每个队员蒙着眼睛到讲桌上拿礼物。拿到礼物后,才能打开眼睛单脚(双脚不能着地)跳回起点。把礼物递给第2个同学,第2个同学闭眼走至讲台,再单脚跳回,如此类推,时间最快的为优胜者。学生开始游戏。评出优胜者。师:现在请另队的同学谈谈你们失败的原因。

4、师:同学们,从这游戏我们可以体会到走路对与我们来说再简单不过。可是对于残疾人来说,却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然而许多残疾人以坚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创造了许多健全人都无法创造的“奇迹”。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他们?四、励志教育,升华情感(一)大部分残疾是可防可控的今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每年8月25日设立为“残疾预防日”,推动唤起全社会的残疾预防意识,普及残疾预防知识,推进全民参与、综合干预的残疾预防行动。事实上,大部分残疾都是可防可控的。如果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有些残疾本来可以避免发生;如果及时得到有效的康复训练,有些残疾人本应该重新站起来。“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残疾预防意识和知识的不

5、足,这些本可以本应该目前还没有完全实现。”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说。(二)及早预防和干预出生缺陷河北海兴县一个小伙子自幼耳聋,去年做了人工耳蜗手术,现在能听到声音了,说话却很困难。“要是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知道可以做康复治疗,孩子就能学会说话了。”他父亲说,当他们了解到人工耳蜗可以帮助孩子恢复听力,却早已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研究表明,06岁是残疾儿童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康复工作的最佳介入时期。6岁以前,特别是3岁以前,人脑发育最快、可塑性最强,易受环境影响,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康复、教育、社会角度对高危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社会适应和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最大

6、限度地减少残疾带来的危害。近年来,中国残联和各地陆续推动实施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资助适龄残疾儿童及时参与早期康复。多数残疾儿童通过早期干预实现了补偿和重建功能,提高了生活自理、学习与社交能力。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副所长李智文指出,减少出生缺陷是更有效的预防残疾的方式。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约90万例。李智文说,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听力障碍、唐氏综合征、肢体短缩畸形等重大致病致残出生缺陷发生率高企,需要进一步加强孕前、孕期健康知识普及,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从源头上防止和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进而减少残疾发生。(三)优先预防高危致残伤害,远离伤害致残(出示视频)前不久,

7、杭州9岁男孩冰冰趁着妈妈外出时,用妈妈的手机取了一辆共享单车。车还没骑出多远,冰冰便摔倒在地,导致右腿胫骨骨折。幸亏发现和抢救及时,冰冰并没有因此而落下残疾。师总结:意外伤害是致伤致残的重要原因。中国伤害预防报告显示,中国每年因伤害死亡70万75万人,100多万人因伤害致残。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预防室主任段蕾蕾表示,开展伤害预防控制是减少伤害致残的重要策略。“伤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是道路交通伤害、跌倒、溺水、烫伤等。”段蕾蕾说,国内外大量的实践表明,伤害的发生有一定模式、规律,有明确的危险因素,通过积极采取科学的策略措施,大多数伤害可以预防,伤害后的残疾可以避免。因此我们要注意:1、照看好儿

8、童,防止溺水、跌倒、坠落等伤害。2、营造安全家居环境,加强平衡锻炼,减少老年跌倒。3、遵守交通法规,安全文明出行,预防交通伤害。4、购买正规产品,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5、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职业防护。6、学习避险、逃生知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7、掌握基本急救技能,科学处理损伤。(四)全生命周期预防慢性病,避免疾病致残“刚生病那会儿身体完全不听使唤,手不能持物,腿不能走路。”河北南皮县季九拨村60岁的季洪茹_突发脑梗,几乎瘫痪。治疗一段时间后,季洪茹借助南皮县、乡、村三级康复服务网络,每天在家做康复训练,逐渐站起来了。(出示视频)在我国,疾病是最主要的致残原因。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9、,我国约75%的残疾人是后天获得性因素致残,其中超过80%是因病致残。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研究员王卓群说,我国约56%成年残疾人是慢性病导致的,且多数发生在老年人群中。慢性疾病防控,一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加强慢病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基层防控能力,另一方面也需要居民提升健康行为能力,改变不良行为习惯,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要有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预防慢性疾病的意识,也就是从妈妈怀孕开始,一生都要预防慢性疾病。”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相关致病因素在生命过程中日积月累的结果,要关注母亲在孕期的营养状况、婴儿出生体重,婴幼儿以及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况、饮食习惯、身体活动,青少年时期的肥胖、吸烟等因素,这些因素随着生命周期的逐渐积累,将影响慢性病的发展和形成。五、总结感悟,实际行动1、全班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学到了什么? 2、总结全文: 走近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有了不同感悟。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尊重差异,平等接纳残疾人,也许,他们的要求并不多。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小小的帮助已足够。愿这样的场景常在,感动常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