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饿坏了那匹马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671114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饿坏了那匹马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别饿坏了那匹马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饿坏了那匹马》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饿坏了那匹马(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饿坏了那匹马教学反思 张蕾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执教者的教法有几点值得我们探讨: 一、关注单元教学整体的把握。在教学本课前,让孩子们回忆本单元的主题是什么?(人间真情),学习哪些表达方法?(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 这说明执教老师关注到了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与要求在本文的渗透,这一点做法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迁移发展。 二、注重预习的作用。预习可以提高孩子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为新课的开展作好准备。这节课执教老师重视了预习的作用,让孩子回去读课文,概括大意,在教学设计中体现了预习的目的。但还有两点做得不够:(一)、因为这节课与窃读记进行了比较阅读,所以应该让孩子回去也读一读窃读记,才能更好地开展比较

2、阅读。(二)、应为孩子们的预习作评价与反馈。既然课前布置孩子们回去读课文并概括大意,课中就不必再让孩子读课文并再次概括大意,这样就能提高课堂效率,避免这个环节花的时间过多。(三)、布置预习作业,还应包括生字词的预习,建议让孩子回去读准生字词,查字典理解词义或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四、导读提到:思考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几次提到“别饿坏了那匹马”,用意是什么?这里也可以将其作为一个预习作业,去故事内容与人物的形象。 三、能以创设情景去指导朗读。本次教学注重了朗读的指导。特别是对24自然段“我”走进后院,看见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的心理描写,执教者的配乐范读将教学活动带入了高潮。孩子们的体会与朗读也很到

3、位体会出了“我”的震惊与感激之情。教师的范读和肢体语言也关注到了两个叹号与两个问号的作用。但这里缺乏点一点其的作用: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出了他的震惊、愧疚和感激?对于作者内心的活动还要再剖析地更深刻一些。 四、关注了文本解读与比较阅读。执教者在整理出教学设计之前,进行了文本的解读,写出了文本解读及教学策略一文,依据自己的文本解读设计教学环节。并且很好地引入了窃读记这篇课文的主题与写法的比较,让学生更容易体会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 但这里值得商榷的地方有两个。 第一、本文渗透的目的是什么?比如说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爱国。像詹天佑这篇课文,就是要通过对詹天佑的描写,体会出他的杰出之处与爱国之情。表达方法

4、方面主要是读懂詹天佑这个人的同时,还要学生懂得怎么样去写好一个人。但同样是写人,第三单元所写的人物就不是以单独的一个人为对象。别饿坏了那匹马这篇课文,着重的先是从这件事情中获得启发,获得做人的道理。 第二个方面应着重让孩子们学会怎么样将事情写具体,如何表达感情,以及文章表达的方法。本次教学更多的是在品人,而不是品事。 第三个方面是关于人物的描写。在阅读课文应学会取舍。舍:应舍去在全文中找对残疾青年的描写的环节,舍去第四自然段设计的体会“我”读书入迷的情景。取:一、让学生读透“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这句话在文章中出现了三次,前两次是青年讲的,后一次是我讲的。教学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第

5、一次与第三次。二、请孩子们静静地读12到18自然段,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出这句话的?通过孩子们的读,紧紧抓住青年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方面的描写,体会他为什么要这样说。而他为什么还要叮嘱“我”以及命令碧云,这里可让孩子写写体会。而且残疾青年为什么眼前一亮,他内心在想些什么,也是本文的训练重点。三、还要请孩子们细细品读第21自然段: “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摇着轮掎,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 这段话出现了一个省略号,四个感叹号,而且都是短句。这里的朗读应该扣着这三个方面,回到文本,回到标点符号的教学中,读出残疾青年的急与对我的关爱。 第五、需要加强的几个环节。第一是在比较阅读当中,还要让孩子明白,“别饿坏了那匹马”这句话,实际上是指别饿坏了什么?马指的是什么?以此将教学环节回到课题当中。第二是:学生参与面不广。这里涉及到课堂组织方面的问题。本次教学有7个孩子请了回答问题有三次以上。而一节课根本不可能所有的孩子都请上来讲自己的观点,中下生也失去了锻炼的机会。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更多地开展同桌交流、四人小组交流等形式,让所有的人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总之,执教者要多一点去研究这一篇课文的文本核心价值,为自己的教学过程更好地服务,直指文本的秘妙所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