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交线的讲课教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670854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8.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相交线的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相交线的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相交线的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相交线的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相交线的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相交线的讲课教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相交线的讲课教案相交线的讲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2、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掌握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对顶角相等的探索过程。 难点:学生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学生:三角尺、量角器。 教师:剪刀。 四、教学设计 1、情景引入 同学们,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看过舌尖上的中国,其中有许多捕鱼的场景,捕鱼的渔网是由许多绳子连接组成的。这些绳子有的平行有的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两条直线相交能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这就是我们今天这堂课要

2、研究的内容:5.1.1相交线。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直观形象地给出了生活中的平行线和相交线,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 教师动手操作:用剪刀剪开布片。在这个过程中握紧把手时,随着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成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并把它们想像成两条直线,就得到一个相交线模型。如图1所示。在七年级上册中我们已经知道1与2的和等于180,所以1与2互补,再仔细观察,这时的1与2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不仅互补,而且互为

3、邻补角。 设计意图说明: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出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的问题,自然而贴切。 这样安排既可以复习七年级上册中互补的知识,又为学习本堂课的新知识做了铺垫。 3、谈论交流 讨论不同的角的位置关系,得出对顶角的定义,并提醒学生注意:是两条直线相交而得;有一个公共顶点;没有公共边,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对顶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讨论后得出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设计意图说明: 教师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合作意识。 教师要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有条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对顶角相等”这句话,学生很好理解,只是不知怎么阐述理由,教师可引导学生用“同角

4、的补角相等”得出对顶角的性质。 4、初步应用 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 c、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如图2:直线a、b、c两两相交,1=60,2=4,3= ,5= 。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叙述,教师板书。补充练习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参考答案:d 180 120、90 5、小结提高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或先让学生归纳、补充,然后教师补充的方式进行,主要围绕下列问题: 本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你有什

5、么收获? 设计意图说明: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6、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第9页习题5.1第1、2、7题。 选做题: 设计意图说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不同水平选择不同的作业。 如图3: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已知aoc+bod=90,则boc= 。 已知两条直线相交而成的四个角,其中的一个角为50,求其余三个角的度数。 如图4:abcd于点o,直线ef过点o,若aoe=65,求dof的度数。 选做题参考答案:135 130,50,130 25 五、设计思想 本课设计旨在遵循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渐进认识规律,以启发探究式教学为主导,以学生熟悉的桥梁两端斜拉的平行线和侧面的相交线等实景引入课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启发学生用比较直观的语言来叙述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充分体现“数学教学主要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一教育精神。组织好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问题的基础上,能够尊重与理解他人的意见,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