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669721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浙江课标)2022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增分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 散文阅读(A)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锄卢海娟磨得锃亮的小三角形铁板,连接一个曲线玲珑的颈部,再配上细圆纤长的木把,这就是锄。仲夏,三五把锄高挂在房檐下的横木上。锄板乌黑、巨大,锄把雪白的是新锄;锄板锃亮、细瘦,锄把油亮泛黄的是老锄。从春到夏,它们一直被农人掮在肩上,或是握在手中,它们既是卫士,也是杀手,一直游走在日渐蓬勃的田垄上。把锄向前一递,再向后一拽,田垄被掀起薄薄的一层,疯长的野草瞬间便失去了依托,与土地剥离开去。野草被铲除,田里的土也被松过,爱撒娇的庄稼们像是被搔到了痒痒穴,一个个笑

2、逐颜开,很带劲地向上长,向上长。铲头遍地时,庄稼们还是可爱的小宝宝,很享受农人像伺候小孩子一样的精心侍弄;铲二遍地时,庄稼们已长成了风华正茂的少年,英姿飒爽的,努力聚集起生命的能量。那些对庄稼呵护有加的农人有时会把他们的土地铲上三遍。大半年的时间,他们“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杆纤细的锄把农人和庄稼紧紧地联系起来,农人的日子就像庄稼一样,在季节里欣欣向荣,单纯而又明媚。直到庄稼扬花授粉时,农人才把锄高挂在檐下,这是农闲季节,乡下人把这段时间叫作“挂锄”。此时的锄完成了它的使命,全身而退,只是默默地站在檐下向地头张望,此时庄稼们全都有了隐私:有的正在热恋,有的害了相思,能帮助它们的只有蜂蝶虫

3、蚁,只有多情的风儿,它们要在宁静和安谧中幸福地相爱,然后从容受孕。曾经,锄是少年的我们手中最为痛恨却又不得不整日握紧的农具,我还记得铲二遍地时玉米长得一人多高,掣着锄,穿行在玉米的方阵中,玉米叶拉伤了赤裸的手臂、脖颈,汗水洇湿了头发、衣服,闷热、痛楚,劳动的艰辛让我几乎落泪。而且,每天一大早就要去除草,露珠打湿了衣裳,我总是会长出满身的荨麻疹,奇痒无比。那时觉得锄就是刑具,让岁月变得暗无天日,那一种疲惫与痛苦,让少年的心遍布茧花,受尽磨砺。像许多孩子一样,就是为了彻底摆脱锄,我才拼命读书,决心跳出农门。“田园几换主,梦归犹荷锄。”如今,房檐下再没有谁会挂上横杆,农具都住在气派的仓房里,偶尔的,

4、也会看到一把老旧的锄孤零零地丢在落满蛛网的一隅,锄板锈迹斑斑,锄把灰暗枯朽,已被虫子蛀蚀转眼间,锄便退出了历史舞台,就算田里长了草,也全然没有锄什么事了,农人看中的是五花八门的农药、除草剂,这是个属于科学技术的时代,那个需要农人身体力行、手工操作的家伙已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注定要被淘汰。扣了薄膜的田不需要锄。塑料的参与,既可以改变土地的墒情,又可以把不知好歹的小草晒死、憋死,庄稼们大可以无忧生长,倘若根系呼吸困难,无法吸收足够的养料那也不必努力向下长,色彩斑斓、味道刺鼻的肥就在地表,绝对能做到对庄稼进行按需分配。就算不扣薄膜,撒了种,趁细雨天气土地潮湿,打一种叫作“封闭”的农药,也可以把草们点

5、缀春天荣华一世的梦想彻底封存在冰冷干硬的土里。庄稼们没有了扎下根茎吸收来自土地的极少养分的艰辛,变成了轻浮懒散的富二代、富三代,它们一个个长得肥头大耳,膘肥体壮,却再没有了从前的滋味,而那些致命东西的残留甚至进入,更让以食为天的“民”顾虑重重。是的,没有了锄,庄稼们一样会战胜野草,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得大仓满小仓流;没有了锄,少年们仍然会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地长大,走出乡村,走向各地。锄成了落后时代的代言,只有在极偏远的地方,我们的父辈偶尔还会荷一把锄,去自家的小菜园侍弄一畦绿色的蔬菜,那是些不够肥壮不够饱满的植物,是属于农人自己的餐桌的。它们还停留在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中,停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一如

6、岁月里锈迹斑斑被人遗忘的锄。1.通读全文,依次概括作者对“锄”表现出哪几种情感态度。2.第三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给文中第四段画线语句写一段赏析文字。4.文中第五、六段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我”“痛恨”锄以至“摆脱”锄?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书桌冯骥才我有张小小的书桌。它又窄又矮,破旧极了。在外人眼里简直不成样子。上边的漆成片地剥落下来,残余的漆色变得晦暗发黑,连我自己都认不准它最新是什么颜色。别看它这副模样,三十年来,却一直放在我的窗前,我房间透进光来的地方。我搬过几次家,换过几件家具,但从来没有想到处理掉它我无法想起,究竟是什么时候,我开始使用这小桌的。我只模模糊糊记得

7、,最初,我是站在它前面写写画画,而不是坐着。待我要坐下时,屁股下边必须垫上书包、枕头或一大摞画报,才能够得上桌面桌面上净是些小瘪坑。有的坑儿挺深,像个洞眼,蚂蚁爬到那儿,得停一下,迟疑片刻,最后绕过去细细瞧吧,还满是划痕呢,横竖歪斜,有的深,如一道沟:有的轻浅,还有的比蛛丝还细。这细细的印痕,是不是当初刮铅笔尖留下的?那一条条长长的道道儿,是不是随意用指甲划上去的?那儿黑乎乎的一块,是不是过年做灯笼,烤弯竹条时碰倒了蜡烛烧的?分辨不清了,原因不明了,全搅在一起了;这中间还混着许多字迹。钢笔的、铅笔的、墨笔的,还有用什么硬东西刻上去的。也有画上去的形象,有的完整,有的破碎一只靴子啦,枪啦,一张侧

8、面脸啦,这是不是我的自画像?年深日久,早都给磨得模糊一片。痕迹斑驳的桌面,有如一块风化得相当厉害、漫漶不清的碑石。但我从中细心查辨,也能认出某些痕迹的来由,想起这里边包含着的、只有我才知道的故事,并联想到与此有关或无关的、早已融进往昔岁月中的生活。为此,我很少用湿布去拭抹它。只有一次例外。那是我上小学四年级时。我前排坐着一个女同学,十分瘦弱。她年龄与我一般大,个子却比我矮一头。两条短短的黄辫儿,简直是两根麻绳头。一天,上语文课,我没听讲,却悄悄把眼前的两条黄辫子拴在这女同学的椅子背儿上。正巧老师叫她回答问题,她一起身,拴住的辫子扯得她痛得大叫。我的语文老师姓李,瘦削的脸满是黑胡茬,连脸颊上都是

9、。一副黑边的近视镜遮住他的眼神,使我头次见到他时以为他挺凶,其实他温和极了。他对我们调皮的忍耐限度比别的老师都大。但不知为什么,那天他好厉害,把我一把拉到课堂前,叫我伸出双手,狠狠打了十多板子。他真生气呢!气呼呼地直喘,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只指着门瞪圆眼对我吼道:“走!快走!”我离开了课堂,一路跑回家。我手疼倒没什么,但当众挨打受罚,我的自尊心受不了。于是,我眼泪汪汪地在桌上写了“李老师是狗!”几个字。我写得那么痛快和解气,好像这几个字给我报了什么“仇”似的。这几个字就相当威风地在我桌上保留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带着一种说不清是对李老师,还是对长大后再也遇不到那个瘦弱的女同学的愧疚心情,用手巾尖

10、儿蘸些水使劲把这几个字抹下去。真奇怪!字儿抹掉了,好像心里干净了一些。桌上唯有一处大硬伤。那是那天,一群穿绿服装、臂套红色袖章的男女孩子们闯进我家来。每人拿一把斧头,说要“砸烂旧世界”,我被迫站在门口表示欢迎,并木然地瞅着他们在顷刻间,把我房间里的一切胡乱砸一通。其中有个姑娘,模样挺端正,但她的眼神叫我害怕。她不吵不闹,砸起东西来异乎寻常地细致。她在屋里转来转去,把尚且完整的东西翻出来,一件件、有条不紊地敲得粉碎。然后,她翻出我一本相册,把里面的照片一张张抽出来,全都撕成两半。她做这些事时,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最后,她临去时,一眼瞥见我的书桌。大约这书桌过于破旧,开始时并没引起他们的兴趣。此刻在

11、一堆碎物中间,反而惹眼了。她撇向一边的薄薄的唇缝里含着一种讥讽:“你还有这么个破玩意儿!”随手一斧子,正砍在桌角上。掉下一块挺大的木茬。就这样,我过去生活的一切,无论是快乐和幸福的,还是忧愁和不幸的,都留在桌上了。哪怕我忘了,它会无声地提醒我。我终于失去了它。在地震中,塌落下来的屋顶把它压垮。我的孩子正好躲在桌下,给它保护住了生命。它才是真正地为我献出了一切呢!等我从废墟中把它找出来,只是一堆碎木板、木条和木块了。我请来个能干的木匠,想把它复原。木匠师傅瞅着它,抽着烟,最后摇了摇头。并且莫名其妙地瞧了我一眼,显然他不明白我何以有此意图又不是复原一件破损的稀世古物。它就这样在我的生活中没了。我需

12、要书桌,只得另买一张。新买的桌子宽大、实用、漆得锃亮,高矮也挺合适。我每每坐在崭新却陌生的大书桌前,就觉得过去的一切像那不能再生的书桌一样,烟消云散,虚无缥缈,再也无从抓住似的我因此感到隐隐的忧伤。不由得想起几句话,却想不起是谁说的了:“啊,生活,你真迷人哪怕是久已过去的,也叫人割舍不得;哪怕是不幸的,也渐渐能化为深沉的诗。”(有删节)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2.文中说“桌上唯有一处大硬伤”,简析“大硬伤”的含义。3.有人认为文章最后两段是画蛇添足,删去会更好,对此你怎么看?为什么?4.探究本文中“书桌”的作用和内涵。参考答案专题能力增分训练十二散文阅读(A)一、1.由衷赞美;曾经痛恨;同情惋

13、惜;深情怀念。2.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铲地三遍,引出下文农闲“挂锄”;揭示手工农业的自然、单纯、健康,与下文化学农业的快捷与毒害形成鲜明对照;将用锄与下文弃锄形成对比;将对锄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与下文锄被丢弃冷落的伤感、同情之情形成对照。3.正面描写(直接描写)锄,并用拟人手法赋予锄以人的神态,写出了锄对它侍弄过的庄稼们满含期待之情;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庄稼们蓬勃生长的情态,十分生动形象,并以此侧面(间接)写出了锄的作用。4.运用欲扬故抑手法,更能表现如今我对锄的赞美与怀念,以“我”的“痛恨”以至“摆脱”锄为下文锄最终被丢弃的命运做铺垫。二、1.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地刻画了书桌的斑驳、陈旧和漫漶不清;通

14、过连续设问和揣测的语气,暗示了书桌历经沧桑,和自己的成长息息相关,是自己往昔岁月的见证和记录;为下文张本,通过对桌面的详细描写,引出下文有关书桌的故事和对往事的回忆。2.是指相对于桌上其他小坑和划痕,这处斧砍的是大硬伤。我的精神世界也在那场运动中,像被斧砍一样受到伤害。指那个时代给年轻一代的心灵造成大创伤(本来纯真可爱的姑娘变得可怕而冷漠)。指当时的政治运动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大创伤。3.不能删去。通过新旧桌子给自己的不同感受的对比,突出了旧桌子对于“我”的意义,强调一个人需要今生今世的证据的重要性;抒发一个人对自己的过往的无法割舍之情,升华了文章主题。4.书桌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文章标题,是全文故事的载体;书桌是一种象征,它的斑驳象征个人和民族曲折而复杂的过往;书桌是一块石碑,刻录“我”过去的生活;见证“我”的快乐和幸福、忧愁和不幸、成长与创伤。书桌代表一种思考,表达对过去生活的回顾和反思。书桌是一份情感,寄寓一个人对酸甜苦辣的过往的无法割舍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