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唐朝边塞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667934 上传时间:2023-03-0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唐朝边塞诗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唐朝边塞诗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唐朝边塞诗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唐朝边塞诗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唐朝边塞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唐朝边塞诗(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边塞诗,朵绽放在唐朝诗歌百花园中的奇葩姓名:龙文毅 学号:2009016623 班级:中文0936班内容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 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唐代诗 歌的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成为艺术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而盛极一时的边塞诗则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要内容,成 为唐朝诗歌百花园中一支永不凋零的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 占据重要的地位。关键词:唐朝、边塞、雄浑壮阔、豪迈雄壮一、唐朝边塞诗的概况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 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 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

2、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 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 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 调,艺术性最强。二、唐朝边塞诗的代表诗人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 派。边塞诗派指以边塞风光或边塞生活为主要题裁的诗歌流 派。盛唐时以诗人高适、岑参成就最高。除此之外,盛唐大 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 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 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 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 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 王翰有凉州

3、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 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一)高适、岑参(1)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 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 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譬如, 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 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 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 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 曲词)。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2)诗作风格:风骨凛然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

4、感慨”(严羽沧浪诗话) “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 起来就是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 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 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欲 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 更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 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 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1)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 爱国壮志。所谓山川

5、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 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 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 保卫边疆的正气。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 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 合理的夸张。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 骏马,以刀割而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夸张更为常见,譬 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 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诗体形式上, 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三、唐朝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边 塞诗又有新的发展

6、。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 共同注意的主题。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 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他们 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 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唐代建立以后,统治者积极推行升明的政策,使唐代的 经济盛极一时。国力的强大,使唐代士人普遍持有一种积极 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抱负,他们强烈追求“济苍生”、“安 社稷”、“致君尧舜”的理想,充满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 精神品质,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形成一种“遍观百家”、 “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的文学格调。初盛唐以来,由于国势强大,军事力量雄厚,经济基础 牢固,同域外少数

7、民族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 的交往密切,文人们有很多出塞的机会,或是从军、或是游 历,遥远陌生的边塞不但不使人们感到荒凉可怕,反而刺激 了他们的好奇心。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浪漫主义精神弥 漫在初盛唐社会。四、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 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 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 “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 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 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 家卫国的豪情,

8、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 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 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 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 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 悠悠。五、边塞诗的特点(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 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 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 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六、结语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派继承了曹植、鲍照的边塞诗的风 格,并吸收了初唐陈子昂、杨炯、骆宾王的精粹。边塞诗人 们凭借着各自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这些边 塞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感,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 格。边塞诗的创作,给唐诗盛开的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 风景。七、参考文献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人民出版社2005 版李炳海、于雪棠:唐代边塞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版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罗宗强:唐诗小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