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67104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基础保分专题十一生物技术实践学案考点一微生物的培养与利用 做真题明方向1(2018全国卷)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1)M培养基若用于真菌的筛选,则培养基中应加入链霉素以抑制_的生长,加入了链霉素的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2)M培养基中的马铃薯浸出液为微生物生长提供了多种营养物质,营养物质类型除氮源外还有_(答出两点即可)。氮源进入细胞后,可参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有_(答出两点即可)。(3)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

2、通过加入显色剂筛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_,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_。(4)甲、乙两位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甲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有人认为这两位同学的结果中,乙同学的结果可信度低,其原因是_。解析:(1)链霉素是抗生素,可抑制细菌生长,故加入链霉素的M培养基为选择培养基,可筛选出真菌。(2)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等。细胞中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有蛋

3、白质、核酸等,故加入的氮源可参与以上物质的合成。(3)淀粉遇碘液变蓝,能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可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向加有淀粉的培养基中加入碘液后培养基呈现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的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可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判断产生淀粉酶的多少。(4)统计菌落数时,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行计数,甲同学统计的3个平板中的菌落数在正常范围内且差距不大,比较准确;乙同学统计的3个平板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答案:(1)细菌选择(2)碳源、无机盐蛋白质、核酸(3)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4)乙同学的结果中,1个平板的计数结

4、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2(2018全国卷)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的污染。回答下列问题:(1)在实验室中,玻璃和金属材质的实验器具_(填“可以”或“不可以”)放入干热灭菌箱中进行干热灭菌。(2)牛奶的消毒常采用巴氏消毒法或高温瞬时消毒法,与煮沸消毒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的优点是_。(3)密闭空间内的空气可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其原因是紫外线能_。在照射前,适量喷洒_,可强化消毒效果。(4)水厂供应的自来水通常是经过_(填“氯气”“乙醇”或“高锰酸钾”)消毒的。(5)某同学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_。

5、解析:(1)干热灭菌是指将灭菌物品放入干热灭菌箱内,在160170 条件下加热12 h。能耐高温、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采用干热灭菌的方法。(2)巴氏消毒法是在7075 条件下煮30 min或在80 条件下煮15 min,可以杀死牛奶中的微生物,并且使牛奶的营养物质损失较少。(3)接种室、接种箱或超净工作台在使用前,可以用紫外线照射30 min,紫外线能破坏微生物的DNA结构,从而杀死物体表面或空气中的微生物。在照射前,适量喷洒石炭酸或煤酚皂溶液等消毒液,可以强化消毒效果。(4)自来水通常是用氯气进行消毒的。(5)在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若压力达到设定要

6、求,而锅内并没有达到相应温度,最可能的原因是锅内原有的冷空气没有排尽。答案:(1)可以(2)在达到消毒目的的同时,营养物质损失较少(3)破坏DNA结构消毒液(4)氯气(5)未将锅内冷空气排尽3(2018全国卷)回答下列与酵母菌有关的问题:(1)分离培养酵母菌通常使用_(填“牛肉膏蛋白胨”“MS”或“麦芽汁琼脂”)培养基,该培养基应采用_灭菌法灭菌。若将酵母菌划线接种在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菌落,菌落的含义是_。(2)酵母菌液体培养时,若通入氧气,可促进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若进行厌氧培养,可促进_(填“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或“乳酸产生”)。(3)制作

7、面包时,为使面包松软通常要在面粉中添加一定量的酵母菌,酵母菌引起面包松软的原因是_。解析:(1)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细菌培养基;MS培养基是满足植物细胞的营养和生理需要的培养基;麦芽汁琼脂培养基通常用于酵母菌(真菌)的培养、鉴定及菌种保存。培养基的灭菌方法为高压蒸汽灭菌法。菌落是指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2)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为酵母菌的快速繁殖提供能量,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乙醇。(3)面包松软是因为制作过程中,加入的酵母菌可以分解葡萄糖产生大量的CO2,CO2遇热膨胀,使得制作的面包松软多孔。答案:(1)麦芽汁琼

8、脂高压蒸汽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2)菌体快速增殖乙醇产生(3)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会产生CO2,CO2使面包松软命题方向基础类第1题的(1)(2)小题,第2题的(1)(2)(3)(4)小题及第3题的(1)小题理解类第1题的(3)(4)小题,第2题的(5)小题及第3题的(2)(3)小题复习方向1记忆培养基的成分、培养基配制的过程、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原理等,如第1题的(1)(2)小题,第2题的(1)(2)(3)(4)小题2重点理解消毒和灭菌的区别、微生物筛选的原理、微生物鉴定的原理,如第1题的(3)(4)小题,第3题的(2)小题3特别注意实验误差和实验结论的分析,如第2题的(5)小

9、题,第3题的(3)小题理教材固根基1图解识记微生物的培养、分离与计数(填图)2熟记微生物分离与计数的两个实例(填空)(1)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筛选菌株: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菌株。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活菌计数法和显微镜直接计数。过程:土壤取样制备培养基样品稀释涂布平板培养与观察菌落计数。鉴定方法:含酚红指示剂的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细菌指示剂变红,则该菌能分解尿素。(2)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实验原理:即:可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练热点会迁移1除草剂(含氮有机物)的长期使用会污染土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某科研

10、小组选择培养了能降解某种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如图为选择培养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_处理。(2)从培养基的物理性质来看,甲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从功能来看,甲培养基属于_培养基,应以_为唯一氮源。(3)在甲培养基中进行划线操作时,划线时,应该先对接种环进行_,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_附近进行。(4)在乙培养基上,有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无透明带菌落利用的氮源可能是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解析:(1)通过稀释的方法可以使土壤浸出液的浓度下降。(2)分离降解除草

11、剂细菌的培养基应为固体培养基,且以除草剂作为唯一氮源,即为选择培养基。(3)划线前,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应将接种环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灭菌,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4)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含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出现有透明带菌落说明除草剂被分解,该细菌以除草剂为氮源;出现无透明带菌落说明该细菌不能以除草剂作为氮源,但可以空气中的氮气为氮源。答案:(1)稀释(2)固体选择除草剂(3)灼烧灭菌酒精灯火焰(4)除草剂氮气2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可达自身干重的一半,可作为饲料蛋白的来源。有些酵母可以利用工业废甲醇作为碳源进行培养,这样既可减少污染又可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人员

12、拟从土壤样品中分离该类酵母,并进行大量培养。下图所示为操作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时,按照培养基配方准确称量各组分,将其溶解、定容后,调节培养基的_,及时对培养基进行分装,并进行_灭菌。(2)取步骤中不同梯度的稀释液加入标记好的无菌培养皿中,在步骤中将温度约_(在25 、50 或80 中选择)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混匀,冷凝后倒置培养。(3)挑取分离平板中长出的单菌落,按步骤所示进行划线。下列叙述合理的有_。a为保证无菌操作,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都必须灭菌b划线时应避免划破培养基表面,以免不能形成正常菌落c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甲醇的含量d可以通过逐步提高培养

13、基中甲醇的浓度,获得甲醇高耐受株(4)步骤中,为使酵母数量迅速增加,培养过程中需保证充足的营养和_供应。为监测酵母的活细胞密度,将发酵液稀释1 000倍后,经等体积台盼蓝染液染色,用2516型血细胞计数板计数5个中格中的细胞数,理论上_色细胞的个数应不少于_,才能达到每毫升3109个活细胞的预期密度。解析:(1)配制培养基时,进行计算、称量、溶解、定容后,需先调pH再分装到锥形瓶中进行高压蒸汽灭菌。(2)倒平板时的培养基温度约为50 ,冷凝后倒置培养。(3)平板划线时,接种针、接种环使用前和每次划线后都需要进行灼烧灭菌,以免造成杂菌污染;划线时不能划破培养基表面,否则不能形成正常菌落;挑取菌落时,应挑取多个不同的菌落,分别测定酵母细胞中蛋白质含量;逐步提高培养基中甲醇的浓度,能筛选出其中的耐受菌,获得耐受高甲醇的菌株。(4)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条件下可大量繁殖。酵母扩大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