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的端午节习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666786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嘉兴的端午节习俗(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文档 嘉兴的端午节习俗 民-国时,初一凌晨,嘉兴居民争去南门外小曹王庙烧 头香,得第一者大吉。海宁硖石则为“烧十庙香”(凌晨从 家中出发,放一个爆竹迎新,然后依次去十个庙宇内烧香)。 至天明“开门炮仗”此起彼落。清早拜天地祖宗,向尊长拜 年,尊长对未成年晚辈给拜年钱。食米粉圆子,大人小孩穿 新衣。早餐盛行吃“烧卖”。建国后,破除迷信,“烧头香” 等俗渐废。80年代以来,“烧头香” 海宁一带,此日早晨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敲锣 打鼓称“年锣鼓”。蚕农在此日扫地称“扫蚕花”,见面互 视“蚕花甘四分”,祈蚕茧丰收。嘉善农村还有家家在门上 插柏枝的习俗。嘉善、海宁有些地方初一都不烧饭,吃除夕

2、烧好的饭,象征年年有余。是日,城乡居民开始走亲访友拜 年。民-国时期有“接土地”、“接灶君”之举,“接灶君” 是在灶台上点蜡烛、线香,供“”“灶牌”,“”。解放以 来已无此俗。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俗称“正月半”,又 称“元宵”、“上元节”。亲友往来拜年至此渐止,乡人有 谚语,“拜年拜到正月半,拔出门闩追一段”。元宵为灯节, 旧俗正月十三上灯,至十七日收灯。据古禾杂识记载: “上元灯市十三日上灯,十七日收灯。杂彩扎缚鳖山,绣球 人物、楼台,灯有五色、明角、官纱、剔墨、料丝”。是日合家吃汤团(汤圆),夜晚迎灯。古代嘉兴迎灯热闹非常,民 -国时期,国计民生艰窘,故“迎龙灯”自辛亥革命至建国

3、前 40 年中,仅举行数次。城内灯会以鳖山为华丽,灯伞(又 称“纸凉伞”,伞上刻有三国志、红楼梦等戏文 )为名贵。 乡间以调马灯为娱乐。城区有王聚兴纸扎店等七八家制灯, 其制作较海宁灯粗糙。灯会以火流星开道,自荷花堤集合出 发至北大街、宣公桥,沿途观者如堵。迎灯的队伍配有丝竹 演奏以及高跷、荡湖船、地戏等民间歌舞。五六十年代,元 宵灯会颇盛,有抬阁、火流星、免灯、鱼灯、花篮灯、走马 灯、龙灯、狮灯及表现西游记人物的灯彩,有组织地结 队游-行。 海盐旧时有“滚灯”,历史悠久。见本志文学 艺术篇。建国后,海盐县长川坝一带尚有人会玩滚灯,有 刘海洒金钱、鳑鲏倚滩、仙鹤生蛋、燥煎鲹鲦、众星拱月等 程式

4、动作,其实是一整套结合滚灯表演的杂技、舞蹈动作, 如托举、腾跳,侧手翻、倒立、窜扑、叠罗汉等,均组合在 内,颇为壮观。 海宁硖石灯彩在历史上最负盛名,始于唐, 盛于宋,现更发扬光大,知名海内外。80 年代,硖石数次举 行元宵灯会,火树银花,流光溢彩,万人空巷,景象壮观(参 阅本志名优特产篇)。历史上桐乡濮院迎灯,可与硖石 灯会相媲美,其“剔墨纱灯”造型美观,融绘画、雕刻于一 炉。已有数百年历史,惜现代衰落。 元宵习俗在桐乡乌镇 为“走桥”,是夜男女老幼沿街自南而北走过每座桥,步月看灯,兆一年健康幸福。嘉善于窑一带,则盛行“走马灯”,用竹扎纸糊马头马 尾,马头系于表演者腹部,马尾系于腰后,人如骑

5、马上。表 演者每队12人,由2人骑马,10人手持松鹤延年、龙风呈 样、蝴蝶、鸟兽等造型的花篮。也有的扮演白蛇传、三 国演义等人物。表演者边舞边唱,古称“地戏”,马灯队每到一家,备受欢迎,视为吉利。 举行 灯会时有的地方也舞龙,1988年元宵,平湖的九彩龙在浙江 省龙舞大赛上获奖。旧俗,嘉兴一带此日忌雨。谚语:“雨打正月半,一年 勿好看”。民-国前后,此日店家在帐台上点蜡烛,称“岁 烛”。清明古代清明为与春节相似的大节日,俗谚云:“清明大似 年。”因其时春光明媚,又在农事蚕事繁忙前夕,所以庙会、 水会、竞渡、踏青等活动均于其时举行,特别是清明扫墓历 史悠久。民-国时期,城市居民多雇小船,携纸锭、

6、享菜、 青团子等供物,去郊外祭扫祖坟,并借机踏青。建国后,各 地清明扫墓习俗不变,并有瞻仰、祭扫革命烈士墓、碑,缅 怀先烈的新风俗。近年,人们多于是日埋葬先人骨灰盒。 端午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天中节”、“重精品文档 午”。是日斗草、吃粽子、饮雄黄酒、吃咸鸭蛋,又有吃“五 黄”(黄瓜、黄鱼、黄鳝、黄泥蛋即咸鸭蛋、雄黄酒)之俗。 挂菖蒲、大蒜、艾叶;燃熏苍术、白芷,有消毒、驱虫的用 意。小孩额头上用雄黄写王字,佩挂香囊,妇女头上插黄茧 剪成的小老虎,门上贴道士所送的黄纸符,花瓶插石榴花, 中堂悬钟旭画像,都为驱邪祛病之征。旧时郊区新丰、净相 乡一带,农家有以砖测午(在院子当中竖砖一

7、块,当看不到 砖影时即为正午)的习俗。并在此日熏黄烟(用硫黄、雄黄等 物驱虫),在大门上贴“端午送百虫,一送影无踪”字幅。 又将蒜头埋在火灰里焐熟食用,称烧蒜头,此俗至今仍存。 端午节吃棕子、酱鸭广泛流行,至今不变。七夕 农历七月初七晚称“七夕”,又称“乞巧节”。旧俗是日晚,妇女在月下穿针乞巧。据嘉兴府志 (卷34?风俗)记载: “七夕,妇女结彩缕穿针月下,陈瓜果 把牛女星,曰:乞巧,捣凤仙花染指甲。女子于月下穿针, 三穿而过者,谓之得巧”。七夕习俗起源于“牛郎织女”的 传说,是日演戏,一般都点演牛郎织女。嘉善农村家家 用西瓜祭牛郎织女,用脸盆接露水,谓露水为牛郎织女眼泪, 抹眼和手,可使人眼

8、目清亮,心灵手巧。桐乡濮院七夕有请 机神的习俗。民-国时期,嘉兴有童谣:“七七星,扁担星, 念巧七遍就聪明。”夜晚斋星,供品以西瓜、藕、菱为主。 是日南湖盛会再度出现,不亚于六月二十四夜。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俗称“八月半”,吃月饼,赏 月,全国同俗。嘉兴独特者,中秋夜有载酒游南湖之举。又 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女郎于是夜种罂粟花”。 清初朱彝尊亦有诗记述:“秋灯无焰剪刀停,冷露浓浓桂树 青。怕解罗衣种罂粟,月明如水浸中庭”。所种植的罂粟供 观赏。此俗久废。 重阳 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是日登高用米粉、栗子做 糕,插三角彩旗,称“重阳糕”。旧俗一般人家在此日砌新 灶,民-国时期本地

9、人延续清代旧俗去郊区胥山、城内瓶山、 真如塔登高。郊区新丰乡登青村有登青墩,系胥山余脉,“广 寻数丈”,附近群众到此登高。城中怡情曲社于是日在寄园 举行“同期”,拍曲赏菊。桐乡濮院重阳兴吃赤豆糯米饭, 称“增智饭”。建国后,有关重阳诸习俗渐淡。80年代后, 定为“老人节”,开展敬老活动。 农历除夕是日吃年夜饭,合家团聚、守岁。旧时嘉善农村,年夜 饭有吃“塌棵菜”习俗。“塌棵”与“脱苦”谐音。嘉兴吃 年夜饭,花生称“长生不老”,黄豆芽称“如意菜”,酱蛋 称“元宝”,均取其吉利之意。饭不能吃尽,以示年年有余, 饭吃毕不可说“吃完”,要说“吃好”等。剩饭盛在新饭箩, 用红纸封好,称“隔年饭”,放置到

10、年初一。餐桌上的鱼不能吃,也是表示年年有余之意。是夜,各商店伙计手执灯笼,奔走催收欠帐。债户 则躲避逃债,旧习过半夜后欠债就可延期归还。理发店、浴 室一直营业至半夜。守岁;长辈给小辈“压岁钱”,压于枕 下,有的在枕下还放荸荠、桔子、花生等果物。嘉兴的端午节习俗 篇2端午节的习俗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 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 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 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 体。竞渡之习,盛

11、行于吴、越、楚。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 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 -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 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 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 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 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 色的龙舟竞赛活动。端午食粽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其由来 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 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 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

12、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 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 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 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打扫庭院,以菖蒲、 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 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 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 “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 雄黄水,饮雄黄酒,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 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嘉兴的端午节习俗 篇3稿一

13、包粽子、插艾草、赛龙舟、系五彩线听到这些习俗,大家猜到我说的是什么节日了吗?对,是端午节。农历 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又名重午 节、五月节,它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 2500 多年以 前。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如今,端午节受到越来越多人的 关注与重视。2016 年 5 月 20 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 中秋节一起,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 年 9 月 30 日,这个节日又人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端午节时值夏季,正是疾病开始流行的季节 ,因此端午 节表达了人民驱邪避恶,以求身心平安的美好愿望。关于端 午节起源的各种传说,更

14、增添了它的文化内涵。无论是纪念 爱国诗人屈原,缅怀吴国大将军伍子胥,还是悼念孝女曹娥 和鉴湖女侠秋瑾,都表现出孝敬长辈、热爱祖国的传统美德, 与中华民族的精神紧密贴合。其中最广为传颂的当数伟大的诗人屈原抱石投汨罗江 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的故 事。他矢志不渝地追求真理,坚定不移地追随故国的脚步, 他追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忧国忧 民的政治理想,以及为理想献身的高尚情操,正是端午文化 的灵魂。心系人民的人,人民永不忘记他。屈原投江后,楚国百 姓争先恐后地划船去拯救,于是才有振奋人心的端午赛龙舟 的民俗;人们将饭团、鸡蛋投入江里,以免江里的鱼鳖伤及屈原的

15、遗体,于是就有了我们今天吃粽子的民俗。我们今天过传统节日,根本意义在于对中华文化精髓的 传承。中华民族的特色就是有强劲的历史记忆。尊重历史, 牢记过去,社会才能正道前进。这才是端午节对当今社会真 正的意义所在。因此,对于我们中学生而言,庆祝传统节日 不仅是延续一种风俗习惯 ,更是对于民族精神与文化的传 承。有一首歌里唱道:”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 龙的传人”每当听到这首歌,我的心里都充满了自豪感。是啊,在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里,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 地上,蕴藏着丰富而瑰丽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一地之宝、一 国之盛;它们是中华儿女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凝 聚。队员们,我们作为”龙的传人”

16、,应该如何守护精神家 园、传承文化血脉呢?在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就是对于我 们的一个检验,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交出一份出色 的答卷。嘉兴的端午节习俗 篇4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 各样,比较普遍的风俗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吃粽 子、佩香囊、食鸭蛋、悬艾叶菖蒲、悬钟馗像、游百病、挂 长命缕、斗草等等,全国各地也逐渐形成了具有各地风情特 色的风俗活动。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节 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 有以下种种形式: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 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 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 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