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66676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荔红中路隧道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九号线沿线城市道路优化工程施工总承包(标段1)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 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4年07月02日目 录一、工程概况1二、监测目的2三、监测依据标准和规范2四、测点布设3五、监测步骤4六、提交成果6七、委托方需配合的工作6八、安全管理7九、监测方案会签、审核与实施7附件:地铁九号线沿线城市道路优化工程施工总承包(标段1)高支模实时监测布置示意图 / 文档可自由编辑打印一、工程概况地铁九号线沿线城市道路优化工程施工总承包分标段1(荔红中路车行隧道)和标段2(商业大道车行隧道),荔红中路车行隧道位于广州市花都区风神大道与荔红中路交叉口,项目建设单位(下称委托方)为广州

2、市花都区交通局,监理单位为广州市市政工程监理有限公司,荔红中路车行隧道施工单位为广州市市政工程机械施工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荔红中路车行隧道为双向四车道,位于风神大道与荔红中路交叉口,沿荔红中路呈南北走向,下穿风神大道,隧道两侧设有人行过街通道,隧道上方两侧设辅道,荔红中路隧道全长479m,暗埋段长约116m,敞口段长约363m。暗埋段共分3个节段,第一节段长62m(盾构隧道下穿段),其他两个节段均长27m,节段间设置3cm变形缝。在隧道暗埋段中隔墙上设置一道安全门。暗埋段采用单箱双室结构,隧道顶、底板厚为90cm。 荔红中路车行隧道顶板模板支架均采用3mm厚48钢管

3、矩阵支顶,与顶板混凝土浇筑时模板支顶一块搭设。顶板模板材料采用酚醛板,厚度为18mm。第一层龙骨(次楞)采用80mm80mm单枋,间距300mm;第二层龙骨(主楞)采用2 ,间距600mm。支撑采用483.0mm满堂钢管,纵横向间距600mm。平杆采用483.0mm钢管,水平间距600mm,另外设横向和竖向间距为1.8m的加强杆。剪刀撑采用483.0mm钢管,间距6m布置一排。支架高度约7m。委托方现委托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对荔红中路车行隧道暗埋段高支模支顶系统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实时监控,我司根据相关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拟订本监测方案。二、监测目的根据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

4、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要求:“一、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中应明确高支模施工监测内容,如监测参数(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的水平位移、模板沉降、立杆轴力和杆件倾角等)、参数的预警和报警值、监测的起始和终止时间、超限响应措施等。” “二、建设单位应委托有监测能力的第三方监测单位对危险性较大的高支模进行预压监测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安全监测,并应采用实时监测的自动化措施,保证检测数据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本次监测目的为:实时监控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高支模的工作状态,及时发现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高支模系统监测参数的异常变化,当高支模检测参数超过设定的报

5、警值时,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和其它相关方人员马上停止施工作业、迅速撤离现场。三、监测依据标准和规范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2000钢管满堂支架预压技术规程JGJ T194-2009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临时支撑结构技术规范JGJ300-2013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关于印发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的实施细则的通知(粤建质201113号)

6、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建筑施工模板支撑系统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233号)委托单位提供的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表等资料。四、测点布设(一)测点布设原则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危险性较大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和承重支撑体系安全监测工作的通知(穗建质2014168号)要求,应对高支模关键部位或薄弱部位的水平位移、模板沉降、立杆轴力和杆件倾角等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根据委托方提供的荔红中路车行隧道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施工方案

7、),本实时监测方案确定的高支模关键部位及薄弱部位为:1、现浇顶板跨中承受竖向荷载较大的立杆;2、现浇顶板沉降较大的部位;3、能反映高支模体系整体水平位移的部位(二)测点布设位置依据委托方提供的专项施工方案,拟设置支架整体水平位移监测点、沉降监测点、立杆轴力监测点和立杆倾角监测点数量详见下表。监测点布设位置如后附件所示。表1 高支模监测点布设情况一览区域监测参数数量荔红中路车行隧道立杆轴力F32立杆倾角Q32模板沉降D58支架整体水平位移DH6备注:监测点最终布设位置及监测参数数量应以高支模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现场复核确认结果为准。五、监测步骤(一)监测准备工作1、依据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及委托方要求

8、确定监测参数,制定该项目的高支模实时监测方案,并由委托方报各相关方会签确认,并经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通知我司实施。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现场技术人员协助下完成传感器和报警器安装,并对传感器和报警器进行防水、防损保护。3、布设传感器数据线及报警器控制线,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4、根据专项施工方案或委托方提供的监测参数值设置监测预警值和报警值,并根据委托方要求确定监测的起始时间。5、与委托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应急预案交底工作,由委托方组织现场作业人员开展应急预案的宣贯工作。(二)预压委托方本次未要求进行支架预压实时监测,略。(三)混凝土浇筑过程监测1、混凝土浇筑开始即进行不间断

9、监测,如遇监测现场断电,在使用后备电源保证连续监测的同时,应要求委托方立即协调恢复供电。2、根据专项施工方案,以及高支模支架搭设的实际情况,各部位监测参数的预警值及报警值设置详见表2。表2 高支模监测参数一览序号构件名称监测参数预警值1现浇顶板立杆轴力轴力18492N2模板沉降沉降5mm(预压后)3 杆件倾角倾角20米内34支架整体水平位移水平位移10mm备注: 表2中参数预警值与报警值应在专项施工方案中提出,并经过各方审查通过。现专项施工方案中未提及,因此表2中的预警值、报警值无法提供。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密切注意高支模各监测参数的实时监测值及变化趋势,发现监测参数数值或变化趋势发生异常时,

10、及时通知委托方联系人。当监测参数超过预警值时,立即通知现场项目负责人和监理人员,以便及时排除影响安全的不利因素;当监测值达到报警值而触发报警时,立即通知现场作业人员停止施工并迅速撤离,同时通知现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和安全监督员;待险情排除后,经现场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和监督员确认后,方可继续施工。4、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继续监测各参数的变化趋势,直至监测参数趋于稳定或到达委托方要求的监测终止时间。(四)监测系统拆卸与退场1、待混凝土浇筑完成、高支模支架处于安全稳定状态后,在现场技术人员协助下进行传感器的拆卸工作。2、通知委托方及现场监理对监测过程进行签证确认。3、现场监测场地移交委托方并完成

11、退场。六、提交成果(一)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根据高支模监测方案对高支模系统进行实时监测。(二)监测结束后出具完整的监测报告,报告包括工程概况、监测项目和各测点布置图、监测方法、监测数据和结果、监测结果评价等内容。七、委托方需配合的工作(一)委托方应于监测前向我司提供高支模专项施工方案及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意见书;(二)监测前向施工作业人员介绍高支模施工应急预案、监测预警信号和报警信号发出时的紧急处置措施等。(三)委托方应协调现场施工单位为本次监测提供必需的监测场地及防风防雨设施,保证220V交流电供应至监测场地和施工面,提供监测辅助配合人员,并协助我司监测人员进行测点布置与拆卸。八、安全管理

12、(一)我司对承担的工程要向有关人员做好安全交底工作,并要认真贯彻有关安全施工的规章制度,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二)甲方现场人员有权对检测方的安全行为进行监督,对不安全的行为或存在的安全隐患有权要求停止或返工,所需费用由乙方负责。(三)在作业过程中,检测方因违反消防条例和法规造成的火灾事故,由检测方负责。九、监测方案会签、审核与实施本实时监测方案应由委托单位报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执行。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4年07月02日附件1:荔红车行隧道暗埋段第一节段高支模实时监测布置图附件2:荔红车行隧道暗埋段第二、节段高支模实时监测布置图附件3:商业大道车行隧道暗埋段第一、五节段高支模实时监测布置图附件4:商业大道车行隧道暗埋段第二、三、四节段高支模实时监测布置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