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例分析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665864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例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例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例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例分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深化,是学生更好地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二、学情分析:一些学生对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认识不足,在生活中不自觉地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如存在浪费纸张、粮食、随地吐痰等现象。三、教法分析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展示图片、漫画、文字资料,结合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培养和锻炼学生积极思考、探索创新的综合能力。学生通过教师所给的材料、设置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归纳 , 从而得出相应的结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实物导入图片展示:多媒体选取学生课前拍摄的新溪镇环境污染的图片;实物展

2、现: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纸质包装盒,学生谈谈平时的处理方法(大多作为垃圾或废物处理);师归纳: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和资源浪费问题,我国必须长期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二)讲授新课:一、我们共同的家园1、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学生观察自己平时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物品,得出自然资源的重要性。2、我国的资源现状:利用相关材料中的有力数据,通过分析比较,让学生从材料中概括归纳我国资源的现状,即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人均占有资源量少;开发难度大,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3、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分析教材56页三种观点,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人类对自然的

3、大肆索取造成自然对人类的惩罚,进而从理性上认识到人类应和自然和谐相处。从情感方面引导我们人类应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为什么)人口的剧增、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生态的危机要求我们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含义)3、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要求)4、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怎么做)意识+行动意识上: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行动上: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

4、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三)知识拓展1、 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区别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联系两者都要求正确处理人口、环境、资源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科学发展观包括可持续发展理念,它的内涵更丰富,既适用于人口、环境、资源、生态领域,又适用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2、 循环经济(四)课堂延伸展示台:中学生能为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实施可待续发展战略做些什么呢?五、教学

5、反思1、生活化的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最好的方法就是从学生感兴趣的、为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使新课导入生活化。比如,本课教学中老师以学生课前拍摄的新溪镇环境污染图片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废纸你怎样处理作为新课导入,这样一来,来源于生活的问题自热而然就被引入课堂,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2、 利用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如在教学“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时,教师让学生谈论自己平时衣、食、住、行所需的生活物品来自哪里?让学生在亲自体验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渲染,达到教学目标的实现。3、 本课可以改进的问题:理论深度可以进一步拓展:本课因为学生掌握感性和理性材料较多,因此想要在广度上进行突破不容易,因此提升本课的理论深度就是本课最大的亮点。由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趋于成熟,必须探讨选择发展理念背后的动机才能在深度上进行挖掘。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在资源分配上出现的冲突和矛盾,因此挖掘矛盾和提炼观点成为该课教学设计的重点。构建课程结构层次:本课打破了思品课常规的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三个环节设置,而是根据理论推进将为什么拆分,有感性材料简单总结“为什么”生发“是什么”,然后再深入讨论“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