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07664859 上传时间:2023-09-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军城早秋 军城早秋 比较阅读答案附赏析 军城早秋 听晓角 严 武 李 益昨夜秋风入汉关,边霜昨夜堕关榆,朔云边月满西山。 吹角当城片月孤。更催飞将追骄虏,无限塞鸿飞不度,莫遣沙场匹马还。秋风吹入小单于。【注释】小单于,军中号角常奏此曲。21. 两首诗都写到了秋风和两种意象,第一首中的秋风有暗示的意味。2分22. 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最后两句表现手法的不同之处。5分参考答案21. 月 入侵者战事22. 严诗以对仗描述连贯的动作,一气而下,表现出战场势如破竹的气势和主将果决的气魄以及胜利在握的神情。/李诗以塞鸿尚且无力飞度关塞来反衬出征人的思乡之情,委婉含蓄地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绪。前一句2分,后一句

2、3分23. 自暴自弃1分军城早秋 赏析这首?军城早秋,一方面使读者看到严武作为镇守一方的主将的才略和武功,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这位统兵主将的词章文采,能文善武,无怪杜甫称其为出群之才。诗的第一句昨夜秋风入汉关,看上去是写景,其实是颇有寓意的。中国西北和北部的少数民族的统治武装,常于秋高马肥的季节向内地进犯。秋风入汉关就意味着边境上的紧张时刻又来临了。昨夜二字,紧扣诗题早秋,如此及时地了解秋风,正反映了严武作为边关主将对时局的密切关注,对敌情的熟悉。第二句接着写诗人听到秋风的反映,这个反映是很有个性的,他立即注视西山,表现了主将的警觉、敏感,也暗示了他对时局所关注的具体内容。西山,寒云低压,月色清冷

3、,再加上一个满字,就把那阴沉肃穆的氛围写得更为浓重,这氛围正似风云突变的前兆,大战前的沉默。眼中形势胸中策宗泽?早发,这是一切将领用兵作战的根本规律。所以诗的前两句既然写出了战云密布的眼中形势,那胸中之策就自不待言了,诗中略去这一局部内容,正表现了严武是用兵的行家。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更催二字暗示战事已按主将部署胜利展开。两句一气而下,笔意酣畅,字字千钧,既显示出战场上势如破竹的气势,也表现了主将刚劲果决的气魄和胜利在握的神情,而整个战斗的结果也自然寓于其中了。这就是古人所说的墨气所射,四表无穷,无字处皆其意也王夫之?姜斋诗话。如果把一、二句和三、四句的内容放在一起来看,就会发现中

4、间有着很大的跳跃。了解战争的人都知道,一个闭目塞听、对敌情一无所知的主将,是断然不会打胜仗的,战争的胜负往往取决于战前主将对敌情的敏感和了解的程度。诗的一、二句景中有情,显示出主将准确地掌握了机会和敌情,这就意味着已经居于主动地位,取得了主动权,取得了克敌制胜的先决条件,这一切正预示着战争的顺利,因而,胜利也就成了人们意料中的结果,所以读到三、四句非但没有突兀、生硬之感,反而有一种水到渠成、果然如此的满足。这首诗写得开阖跳跃,气概雄壮,干净利落,表现出地道的统帅本色。诗的思想感情、语言格调,也都富有作者本人的个性特征。这不是一般诗人所能写得出的。听晓角赏析李益这首?听晓角载于?全唐诗卷二百八十

5、三。此诗旨在写征人的边愁乡思,但诗中只有一片角声在回荡,一群塞鸿在回旋,既没有明白叙述征人的愁思,甚至始终没有让征人出场。诗篇采用的是镜中取影手法,从角声、塞鸿折射出征人的处境和心情。它不直接写人,而人在诗中;不直接写情,而情见篇外。 诗的前两句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是以环境氛围来衬托角声,点明这片角声响起的地点是边关,季节当深秋,时间方破晓。这时,浓霜满地,榆叶凋零,晨星寥落,残月在天;回荡在如此凄清的环境氛围中的角声,其声情该是多么悲凉哀怨,这是不言而喻的。从外表看,这两句只是写景,写角声,但这是以没有出场的征人为中心,写他的所见所闻,而且,字里行间还处处透露出他的所感所思。首句

6、一开头,写霜而曰边霜,这既表明夜来的霜是降落在边关上,也写出了征人见霜时所产生的身在边关之感。次句在句末写到月,而在月后加了一个孤字;这不仅形容天上的月是孤零零的,更是写地上的人看到这片残月时的感觉也是孤零零的。长期身在边关的李益,深知边声,特别是边声中的笛声、角声等是怎样拨动征人的心弦、牵引征人的愁思的;因此,他的一些边塞诗往往让读者从一个特定的音响环境进入人物的感情世界。如?夜上受降城闻笛诗云。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参军北征诗云: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两诗都是从笛声写到听笛的征人,以及因此触发的情思、引起的反馈。这首?听晓角诗,也从音响着眼下笔,但在构思和写法上却另有其独特之处。它不像上述二诗那样,前两句之后接下去由角声写到倾听角声的征人,并进而道出他们的感受,而此诗的后两句却是: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原来诗人的视线仍然停留在寥廓的秋空,从天边的孤月移向一群飞翔的鸿雁。这里,诗人目迎神往,驰骋他的奇特的诗思,运用他的夸张的诗笔,想象和描写这群从塞北飞到南方去的留鸟,听到秋风中传来画角吹奏的?小单于曲,也深深为之动情,因而在关上低回留连,回旋不度。这样写,以雁代人,从雁取影,深一步、曲一层地写出了角声的悲亢凄凉。雁犹如此,人何以堪,征人的感受就也不必再事描述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