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660463 上传时间:2022-10-2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案(全)(共51页)(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我爱我的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讲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动,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培养对家的亲近感和归属感。能力:开展课前调查,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研究方法。知识: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的变化。学情分析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看,“家”对小学三年级学生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家”对他们说,是离不开的温暖港湾,亲人的爱护是他们成长的雨露阳光。每一个孩子都对家有着一份天然的眷恋之情。但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看,农村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对家

2、庭的认识与了解,还仅仅只局限于一种自发的原始朴素感情。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的变化。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要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谈自己的家,让他们明白人人都有一个家。通过“画画我的家”,进一步激发孩子们对家的亲近感与热爱。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家庭居住的地点、周边环境及家

3、庭成员,谈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怎样做个好孩子。充分利用孩子们手中现有的自家成员照片或图画,讲一讲背后的故事,侧重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温暖。课堂上,在学生交流环节中,教师要尽量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尽量让学生围绕自己的家庭生活谈,激发他们的感情,让孩子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教师还可以列举自己的范例,以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打动和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表达愿望,抒发自己对家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懂得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人的生活离不开家,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培养学生爱家的情感和对家的归属感,通过了解家庭的过去和长辈们小时候的生活,进一步加深对家庭的认识和了解,感知社会进步给家庭生活带的变化。

4、教学难点通过对家庭生活的认识和了解,感受家庭的温暖,激发爱家的情感。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提前了解所教班级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住址、家长外出务工情况等。学生准备:课前进行一次家庭小调查,了解几十年前,父母或爷爷奶奶像自己一样大的时候,家庭生活是什么样的。课时安排1课时。完成话题“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活动一 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播放动画:家的惦念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的家人出差或外出工作的时候,想不想家?他们为什么想家?你什么时候特别想家和家人? 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家!不论大小,家是带给我们温暖、安全的港湾,家里有我们最亲的亲人,是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正如

5、古诗中所描述的那样“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不管我们离家有多远,离家有多久,对家的思念都不会减少,想回家的愿望会更加强烈。(板书:人人都有自己的家)【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对家的情感。】活动二 画画我的家画一画自己的家,然后在小组里展示并介绍。引导学生不仅介绍自己家居的特点,更要介绍自己在居室里的相关活动,进一步体会家的温馨。播放动画:家是什么家是什么?家,是一盏灯,一个屋檐,一张柔软的床。有了灯,不再害怕夜晚没有星星和月亮。有了屋檐,不再担心风吹和雨打。有了床,累了,困了,可以睡上甜甜的觉,做个美美的梦。家是什么?家,是一轮太阳。爸爸妈妈欢笑的笑容,合成一缕缕和暖的

6、阳光。家是什么?家,是好吃的糖果,带给我甜蜜的快乐。根据上面的儿歌,以“家,是_。”为形式扩写填空,挖掘孩子们自己对家的热爱。【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家的亲近感。】活动三 我的一家人播放动画:我们这家子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自己家庭居住的地点、周边环境及家庭成员,谈谈自己的家庭生活和怎样做个好孩子。可用照片或图画,讲一讲背后的故事,侧重帮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即使是发生矛盾的时候,也要多体谅家人的苦心,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家人。 小结:在家中,我们每天与家人生活在一起。我们一起做事,一起游戏,谁生了病,大家都很着急。当然,有时我们也会闹点儿别扭。但是不管怎样,大家总是互

7、相关心,互相惦记,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我们从家庭生活的点点滴滴中都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幸福和快乐。(板书:我的家人相亲相爱)【设计意图:从家庭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游戏、共同生活以及发生矛盾时如何应对等角度,让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馨和快乐。】板书设计人人都有自己的家我的一家人 相亲相爱我们的学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和全校师生取得的各项成绩,激发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萌生“我也要为学校争光”的愿望。能力: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搜集了解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学校。知识:通过观看学校里的橱窗、展板、专栏、校园特色角等,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结合

8、自己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初步了解一些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学校,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学校的认识和对未学校的憧憬。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看,农村小学三年级学生已完全熟悉和适应了校园生活,他们对自己学校的一草一木一桌一椅都是非常熟悉的。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看,农村小学与城市学校相比,校园环境条件相对简陋,但农村校园文化也有着其独特内涵。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到学校生活

9、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有所感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创设相关情境,呈现校园生活丰富多彩的一面,激发学生爱校园为学校感到自豪的情感。通过写“校园活动建议书”环节,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意识。在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时,教师应当着重挖掘本校校园文化内涵特质。由于每个学校的学生不同,学校的情况也不一样,特别是农村学校跟城市学校的区别非常大。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感而发:(1)一定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教学,比如:图片、照片、活动的内容,都应该是学生在这个学校所经历过的,学生非常熟悉的。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学习,而不会只是看到教材上

10、别人学校的活动而无话可说。(2)在教学中尽量做到让学生自己介绍,交流。课上的活动可以进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现场去参观,感受。因为在平时,可能很多孩子并没有特别地关注到学校的文化和学校的一些变化,在课上去感受,他们的印象会更深刻。教学重点感受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的同时,获得积极的人生启迪,形成为学校感到骄傲自豪的情感。教学难点体会学校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了解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例如校训、校徽、校规等内容。学生准备:课前开展关于“学校的建校日、学校在校总人数、学校的建设变迁、学校的光荣史”等情况的调查,可以向学校领导、老师了解。并向自己的父母

11、、爷爷奶奶了解他们读书的学校是什么样的。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完成话题“多彩的学校生活”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我们的校园文化”“我为学校骄傲”的教材内容。第3课时完成话题“不同的学校”的教材内容。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 多彩的校园生活播放视频:丰富多彩的活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学校里的生活是不是很有趣?说说你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可以展示学校生活的纪念物,如入队时的照片、参加活动时的照片、比赛中获的奖、春游时买的小纪念品、活动后写的日记、上课时画的图画、制作的美术作品等。旨在引导学生回忆、畅谈自己入学两年所见和亲自参加的一些活动,感受学校生活的愉快及自己的成长。小结:学校是我们

12、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在这里愉快地生活,共同学习,共同游戏,茁壮成长。(板书:我们多彩的学园生活)【设计意图:感受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体会学园生活的快乐,以及学校与自己成长的关系。】活动二 校园活动建议书引导学生思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还可以开展哪些有益于我们成长的活动?向学校提出一些好的建议,注意建议时要保证有益和可行。小结: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正是在这样的快乐活动中,我们不断进步,留下了成长的足迹和美好快乐的回忆。【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小主人责任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板书设计我们的学校多彩的学校生活第2课时活动一 校园文化探秘出示图片:校园文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学校的

13、校园文化体现在哪些方面?这样设计校园文化的用意是什么?学生可以多角度探究本校校园文化的体现,可以讲述校园的故事,如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建筑,环保为主题的绿色校园。可以展示师生的礼仪,如通过情景表演的形式展现师生举止文明、礼貌大方等风貌。还可以介绍有特色的园区:农耕基地、蔬菜园等。引导学生用开放的视角看待校园文化,注重挖掘学生对学校的自豪感。小结: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的体现不光是像橱窗、专栏、宣传画等这些有形的形式,还体现在师生的语言行为、学校的校风校貌上,这些也都是校园文化的影子。(板书:我们的校园文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校园文化,从中感受校

14、园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教育的内涵。】活动二 我们的小设计开展我们的小设计活动: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的实际,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班级或校园文化方案,比如一面墙或一个文化角。然后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设计方案,并选择大家认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搞一个小展览或写成一份建议书递交学校,以供学校参考。【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议的小主人翁意识。】活动三 我为学校骄傲播放动画:我为学校骄傲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你们知道学校是哪年建立的吗?自学校建立以,都有哪些变化,取得了哪些成绩呢?活动过程中,教师一边要及时评价表扬小组调查的可取之处,一边要注意梳理学生的调查结果,并将其分

15、类,如下:(1)学校的建校日:(2)学校在校总人数:(3)学校的建设变迁:(4)学校的光荣史:小结:从这个活动中,我们不仅掌握了调查采访的方法,更了解到了我们学校的历史。从收集到的资料中,我们领略到了学校的风采。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最想对我们的学校说些什么?(板书:我为学校骄傲)【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学校,体会学校作为一个教育基地为社会所做出的贡献,形成“我为学校而骄傲”的情感。】 板书设计 第3课时活动一 不同时期的学校1播放课件:泥版书屋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思考:世界上最早的学校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2出示图片:不同时期的学校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交流介绍我国从古到今各种不同形式的学校,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可以用图片,也可以是文字。小结:学生可以对比学校制度的改革,如男女都可以读书。对比学校学习内容的丰富,如各种课程的开设。对比学校条件设施的发展,如电教设备的使用等变化。现代学校还实现了九年义务教育,农村教育更是实行了“两免一补”。更多先进的教学设备引进了课堂,许多大学毕业生主动深入偏远地区当老师,这些都体现了国家对于教育的重视。(板书:不同时期的学校)学生想象未的学校,并把它画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