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59907 上传时间:2023-07-0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数学课堂提问低效探析丹徒区荣炳中学 212126 倪须庆摘要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相互交流的方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都被广泛地应用,它也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不当的提问,轻则浪费学生的时间,重则影响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甚至增加心理负担,产生厌学情绪。本文旨在找出一些数学课堂教学中低效提问的现实模型,在实际教学中力求避免徒劳的提问,多提高效的问题,让学生学得更多、学得更扎实。关键字:课堂提问,低

2、效探究“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著名教育家用这些语言高度概括了提问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常用的相互交流的方式。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的课堂教学,课堂提问都被广泛地应用,它也是当前教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提问是实现教学反馈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师生相互作用的基础。美国学者史蒂文斯把提问称为“有效教学的核心”。合理有效的课堂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沟通师生的情感,调节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反之,不当的提问,轻则浪费学生的时间,重则影响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甚至增加莫须有

3、的心理困惑,产生厌学情绪。低效提问与高效提问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自觉摒弃低效提问,课堂提问的效果就会得到保障。专家和同仁找出了许多低效提问的原因,例如:目的不明确 ;零碎不系统 ;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 ;不给学生思考余地 ,没有间隔、停顿 ,或自问自答等。我执教数学二十多年,经过认真的回顾与反思,发现自己和周围的同事时常提出低效的问题,初步总结有以下原因。1、数学课超出规定课时。素质教育提了很多年,中考、高考仍在进行。为了考出优异的成绩向领导汇报,向家长交待,主要学科加班加点习以为常。许多学校领导认为:“得数学者得天下”,对数学倍加关照,挤占其它学科的时间给数学。时间过多,很

4、多数学教师的时间观念淡化,效率意识下降,认为这节课不行,下节课可以补。如果只有国家规定的课时,没有学校自行增加的课时,教师“只有向45分钟要质量”,必然精心设计教学程序,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好一节课,教师要花费几节课的时间,真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三分钟。学校随意给教师增加课时,教师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认真准备那么多的课呢?敷衍了事也在情理之中。2、缺乏课题研究的理念。在以往的备课研究中,我们也进行提问设计。因对课堂提问统领教学效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怎样设计问题花的时间不是很多。常常是从教学内容中找出几个问题,只考虑教学内容因素,设计的思想比较朴素、单一。提问是为了打破教师“一言

5、堂”,“满堂灌”的局面,只考虑“有问”,想不到去追求“精问”。教师提的问题平淡,学生的大脑不能被调动得高速运转,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效果欠佳。有时教师被学生问成哑巴,出现尴尬的场面。我们教师有必要把课堂提问作为课题进行教育科学研究,掌握一些有效提问的理论与技能,了解一些低效提问的形态及避免措施,关键时刻能化险为夷,甚至弄拙成巧,上出精彩的教学片断。3、缺少富有个性、幽默的语言。一道数学题出示以后,老师会问:“谁会做”,没有学生举手,老师再问:“谁会做”,有时一连问几个谁会做,机械的重复,会使课堂气氛变得凝固起来,不能激发学生的斗志。问过谁会做后,不妨问问“谁来试一下”,“谁来抛砖引玉”,“谁

6、能拿下它”等等,题目如果较难,教师可以问:“谁能做出第一步”,把问题的难度降下来,防止冷场。对于学生在计算中常出的错误,许多老师会责怪学生“怎么又错了”。大家都知道,责怪是没有用的。因为没有对策,教师下意识的会先责怪学生。学生初次做错的时候,我先帮他们分析原因,找到正确做法,把较为经典的说法或做法让学生记住(教师的概括必须容易记住),学生下次做错的时候,我就不再详细讲解了,而是问“告诉我,老师想说什么?”学生很有兴趣回答这个问题。反复几次,错误自然减少了。例如计算,学生误以为,我让学生依据乘方的意义计算是否等于,学生明确不相等后,我要求学生理解:是一个整体,完整的作为幂的底数,在初中阶段,除了

7、n=2时,要会算出来,其它的都不要求算出来,你们记住,(n=2除外)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学生们心领神会,对这个比方很满意,牢固树立了整体思想。学生再有类似错误时,我指着错误问,告诉我,老师想说什么?学生饶有兴趣的回答:“老虎屁股摸不得”。再如计算,学生容易算成,我要求学生记住“去括号,变符号”,评讲学生同样的错误时,我问学生,告诉我,老师想说什么?学生回答:“去括号,变符号”,用少量的时间就把问题化解了。社会上流行“元芳,你怎么看?”,让学生评讲同学的板演或回答时,我问:“,你怎么看?”学生喜欢这句话,增强了回答问题兴趣。一道题如果有多种解法,教师常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如想把气氛搞得活泼些,教师

8、可以提问: “谁有更好的方法把他(她)的方法PK掉”。课堂上经常使用富有个性、幽默的语言提问,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提高教师自身上课的乐趣。4、生本教育思想在部分教师心中烙印不深。每个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生本教育著作也读过许多。生本教学中,教师永远是学生的励志者,是学生最乐于交往的朋友。有些教师学得多,用的少,生本教育思想没有在心中生根、开花、结果。课堂教学提问中也有体现。问题几乎来自教师,较少来自学生。课堂提问几乎全是教师根据教材、教辅用书,借鉴他人的教案、课件,站在教师的高度设计出来的,学生常常觉得“高处不胜寒”。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发展的提问伴随着好的提问呈现给了学生

9、,制约学生有效地获得真知。教师应召开学生座谈会,把自己预设的问题(包括练习题)给学生讨论,删掉学生自学就能学会的,和很难学会的问题,让学生挑选出感兴趣的,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有用的问题,还可以直接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斟酌后选择使用。学生的提问在课堂上得到了使用,很高兴,为了这份成就感,他们课前会主动预习,积极探索,寻找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有人说过,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问题的一半。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设计,既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又能使师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共同语言,心灵碰撞生出智慧的火花。对待学生的错误与不会欠宽容。教师提出问题后,当学生迟迟不会回答或回答错误时,容易抱怨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甚至产生

10、教这些孩子真是命苦的思想。越是容易的问题出了差错,教师越沮丧,火气也越大。如果花较多的时间,言语刻薄地把学生数落一通,学生心情压抑,再好的提问也难有兴趣了。遇此情况,不妨换个角度想:幸亏发现的早,好在不是考试。想到马上又要帮助学生解决一个问题了,教师不但不生气,反而很高兴。教师冷静地对待学生的不配合,师生在和谐的氛围里讨论问题,一般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5、叫答没有预先安排。一个问题,哪些学生能够回答,哪些学生不能回答,课堂上首先请哪个学生回答,哪个学生做备份,教师课前没有研究分析,叫答的对象没有预定。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不是少数优等生的课堂。回答教师提问的机会容易被好学生垄断。面向全体学生,

11、狭隘的说就是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预定叫答对象,把比较容易的问题抛给基础薄弱的学生,调动他们积极参与师生互动,让绝大多数,最好是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学习上。对较长时间没有回答教师提问的学生,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知识能力专门设计一些问题(受影视界为演员量身打造角色的启发),课堂上留给他们回答,回答正确及时表扬,让他们觉得“我能行”。随机提名学生回答问题,能够引起学生一定的竞争欲望,但不能调动所有学生,因为后进学生会自愧不如,甘拜下风。后进生水平有限,确实很难把问题回答好,为了赶进度,教师不会轻易把回答的机会交给后进生(公开课尤为明显)。后进生缺少锻炼的机会,信心和能力越来越缺失,形成恶性循环。

12、怎样赶“鸭子”上架?我们把全班同学按4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小组,命名为ABCD号,问题出来后小组同学展开讨论,并告知大家待会儿请什么号的同学回答,请到的同学代表小组不代表自己。因为荣辱与共,小组里的同学团队意识越来越强,踊跃帮助将要回答问题的同学,要回答问题的同学,为给小组赢得荣誉,自己除了积极思考外,还主动征求合作伙伴的意见,力求把问题回答的更完美。这样的训练,对学生学知识、学做人都有好处。6、候答时频频说话,眼神无力。候答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举手的学生没有越来越多,教师会情不自禁地催促学生认真思考。其实,学生凝神思考时,教师讲话会打断他们的思绪,扰乱他们形成正确的答案。候答时,教师要少说话,多

13、微笑,用炯炯的、期待的、信任的眼光扫视学生,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让学生从老师的眼神中读出老师的那份期盼和热情,促进学生产生战胜问题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做到此时无声胜有声。7、引导方法单调,艺术性不强。学生回答老师提问不能达到老师的预期时,老师通常领着学生读题,有时会一遍一遍地读,然后找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求什么?接着用分析法或综合法分析问题,半包办性地得出解决方法。题目虽然会做了,但学生印象不深,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不会了。要想学生学得好、学得牢,必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己找到解决方法。让学生学会寻根问源。有些代数题学生不会做的时候,我把算式或方程列给学生,学生循着运算步骤思考

14、这一步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做?“根”是指教师列出的算式或方程,“源”是指已知条件和算理。学生由“根”找到“源”,解题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提升,比教师直接讲授的效果要好些。例如:一件夹克衫先按成本提高50%标价,再以8折(标价的80%)出售,结果获利28元,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多少元?教师板书:若设这件夹克衫的成本是x元,可得方程(150%)x80%-x28,学生只要知道(150%)x求的是标价,乘以80%后是实际售价,再减去x是利润。理解了上面几个中间数量,学生就学会用一元一次方程做出这道题目了。 会把题目做比较。我常常启发学生,做数学题的最高境界是找到题目之间的相同与不同,拿到一道题,想想

15、曾经做过的题目中是否有和它相似的,解题的方法能否借鉴。合理的借用,我们可以走捷径,又快又正确地解决问题。我们先做过这样一题,记为第一题:如图(1),ABC内角ABC,外角ACD的平分线相交于点E,请说明A=2E。学生学会了解答,不少同学记住了结论。不久后,又出现一道题目,记为第二题:如图(2),四边形ABCD,内角ADC,外角BCE的平分线相交于F点,A、B与F之间有什么关系?这是一道较难的几何题目,较长时间的思考以后仍没有学生会做。我出示第一题,问你能得到一些启发吗?几个同学把两题一比较,恍然大悟,延长DA与CB相交于一点,记为点G,图形就和第一题的图形一样了,利用第一题已有的发现,他们流畅

16、地作出了如下的解答:DAB+ABC=360-(GAB+ABG), GAB+ABG=180-G,DAB+ABC=180+G,G=2F,即F=GDAB+ABC=180+G训练后我跟同学们总结:牛顿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获得成功,我们可以站在已经会的题目上获得成功。由于我坚持课堂教学提问的实证研究,控制低效提问,近年来教学效果较好,尤其是优秀率总保持在较高水平上。由于对课堂提问研究的时间不是很长,能力和水平也有限,形成的观点不一定成熟,有待于专家和同行的批评指正,有待于在今后的课堂中进行验证。今后的研究要进一步拓宽低效课堂提问的覆盖面,研究低效提问与合情推理、演绎推理之间的关系;研究低效提问与变式训练之间的关系等等。在实践中研究,用研究的成果指导教学实践。多提规范、科学的问题,把低效提问降到最低,向做肯研究,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