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659377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民政工作述职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人述职报告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各位居民代表关注社区民政工作,增进和谐社区,已成为我们民政工作的当务之急。民政工作作为政府和广大居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压滤机滤布作为广大居民群众合法利益的维护者,在把党和政府关怀和政策贯彻到广大居民群众的平常生活和工作中责无旁贷,我在负责社区民政工作中,在办事处党委和社区两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积极工作,一、贯彻贯彻 民政工作一年来,我在社区两委一班人的指引下,为社区的一位百岁老人办理了高龄补贴、2位60到70岁老年人办理了老年证。我觉得: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我们的自己,善待老人也就是善待我们自己。尽心做好老年人的工作,让她们感受社会的温暖,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优

2、良老式。社区的民政工作,平常事务的确是相称繁琐,不同的层次、不同的家庭状况,需要做大量进一步细致的调查工作,要走访核算。对某些不理解、不理解民政有关的政策、措施、条例的居民,还要做好解释和引导工作。一年来,面对社区广大居民群众,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即要对这一份工作热情尽心,又要对这一工作有奉献精神和一套过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我们社区有1户低保家庭、3名残疾人并为2户无收入的残疾人办理了残疾人补贴,这些不同类型的家庭和人员,基本上是弱势群体,这就需要我们把工作的层面更贴近她们的需求,满足她们的愿望,使她们最关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得到最完美的解决。力所能及地协助她们,通过多种途径

3、为这些居民群众服务在一年来的实际工作中,除自己从事的民政工作外,还担任社区住房保障工作,为辖区25户住房困难户办理廉租房补贴同步还担任社区的信息员工作,以自己的特长为社区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保障。在工作中及时解决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开展状况信息,做到分工不分家。通过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使自己比较沉着地解决平常工作中浮现的各类问题,在社区工作协调办事能力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二、存在局限性在过去的一年里本人能扎根基层一线工作,能较好的履行职责以服务居民为己任,居民无小事在告诫自己。但也存在局限性之处如在贯彻和贯彻政策上宣传不到位个别居民对低保和享有医疗救济某些政策不清晰,对某些老上访户说话不

4、是很和气。在新的一年里本人对自己存在局限性之处要加以改之时刻提示自己真正做到上为政府解忧下为百姓解愁。在新的一年里加强和提高自身素质,保证工作成效。以便更好地为民政对象服务,近年来市、区、街道对社区民政工作越来越注重、固然随之来的工作量也越来越大、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时刻要本着个弦,我们要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也是新形势下适应民政工作的需要。 述职人:汪星 2月28日二、目前基层民政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近年来,党和国家对民政工作越来越加注重,随着民政部门业务领域的不断拓展,工作量不断加大,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特别是基层民政部门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践中作了大量工作,获

5、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基层民政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显现出来。我觉得突出有如下几种方面:一是民政工作领域拓宽、任务加大与民政人员少、编制增长滞后的矛盾亟待解决。民政工作已由老式的十余项职责增长到30多项,但是国家未出台相应的增长民政机构设立和人员编制政策,使工作多、人手少的反差越来越大,特别是乡镇基层民政部门处在严重超负荷状态。就嵩县而言,全县16个乡镇,大的乡镇配备个民政助理员,小乡镇只有一种人从事民政工作,主线无精力做好日益繁重的本职工作。二是在各地乡镇综合配套改革中,所有民政办公室被撤销并入乡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乡镇民政工作“机构无帽子,门口无牌子,办公无章子,办事无票

6、子”,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民政职能的实行。乡镇民政办公室作为民政工作的最基层,是掌握民情、倾听民声、反馈民意的“前沿阵地”,是把党和政府温暖送给广大困难群众的第一站,工作神圣而光荣。而目前乡镇的筹划生育、林业、水利、司法等七所八站均有单独的机构、编制和办公场合,唯独民政是合署办公。无单独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落后,办公条件差,这种机制严重制约着民政事业的发展。三是从工作职能看,乡镇民政在本来工作任务就重的状况下还存在兼职现象,乡镇民政工作人员绝大多数同步承当着乡镇安排的驻点包村、筹划生育、综合治理、招商引资以及突击性工作任务,而这些工作的难度和压力远不小于民政工作,民政工作只能挤时间去完毕,处在被动

7、应付状态,致使政策措施执行走样或流于形式。四是基层民政经费严重局限性。近年来,上级拨付地方民政部门的专项资金数目甚大,但基层民政工作经费异常紧缺。低保、五保、优抚对象、救灾救济资金的发放、下乡调研、多种表册印制等都需要大量的工作经费,然而,上级下拨的民政工作经费均为专项资金,使用途径和范畴受限,而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的民政工作经费过少,对千头万绪的民政业务来说只能是勉为其难,杯水车薪。民政部门承受着严格贯彻政策、工作经费紧缺的双重压力,严重影响了民生政策的执行和贯彻力度。五是民政对象需求呈不断扩增之势,给民政工作带来了新的压力。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加快,多种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某些深层次矛盾逐渐汇

8、集迸发,多种新状况新问题不断凸显涌现,特别是民政工作对象的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出多元化趋势,多种合理、不合理的诉求交错,民政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矛盾。在工作业务上,社会救济体系日益完善,济弱助困力度不断增长,但随着改革的不断进一步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节,部分群众未能共享改革的成果,规定救济的呼声越来越高;部分群众不符合救济条件,看她人受益而眼红,浮现“拿着手机、戴着项链也想吃低保”的现象,致使救济额度相对于“需求”额度差距越来越大。在政策体制上,有关政策特别是优抚政策含金量不断提高,且政策出台不平衡,诱发了涉军人员的心理不平衡,符合条件的互相比享有的级别和等次,部分不符合享有条件的想趁机捞一份、并

9、坚持认定自己有权享有,导致涉军人员上访问题越来越突出,成为民政维护稳定的一大难题。综上所述,由于基层民政干部队伍力量单薄、工作经费紧缺,致使民政工作信息不灵,政策和法规宣传面不广,贫困对象救济不及时,以及工作中浮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直接困扰着民政事业的发展。三、意见和建议1、民政工作牵涉头绪多,具有业务多元性、管理分层性、工作社会性和群众性等特点,同步工作职能在不断拓展,需要各级民政部门之间的配合、有关部门的协作、城乡自治组织和各类民间组织的协同。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有效运营机制,才干增进民政事业的不断发展,这一运营机制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2、足够的资金投入

10、是完善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动民政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各级政府应通过建立民政专项资金及民政事业费自然增长机制,合适加大公共财政对民政事业发展的投入比例,积极拉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等措施,不断汇集更多的财力、资金,投入到以生活保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为重点的民政事业建设发展上来。3、在乡镇恢复民政办或民政所机构,充实力量,稳定队伍。由于民政工作政策性强和业务性强,对民政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规定高,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民政干部数量和稳定的民政干部队伍,解决好有人干事的问题,各乡镇至少配备3名专职民政干部,让民政干部有阵地、有职有权,以增强民政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的有效开展。建议上级出台有关

11、政策,强化贯彻。、解决好县、乡民政工作经费问题。民政业务工作经费关系到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是各级民政部门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和必要保障,是贯彻和执行政策的体现,也是规范使用民政资金、保障民政资金专款专用的基矗建议上级拨入一定的民政工作经费,以保证民政工作的正常开展。5、6、改善办公条件。请上级考虑给乡镇乡民政所合适配备微机、打印机和其他必要的办公设施,使基层民政干部从老式的手工操作中解脱出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从主线上解决通讯靠“吼”、交通工具靠“走”、办公靠“手”的现实问题。民政工作如何创新“十二五”期间,全省各级民政部门作为政府依法管理社会行政事务的职能主体,要充足发挥在社会管理中的基

12、本地位、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协调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增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的职能,有力地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夯实党的执政基矗一、充足结识创新民政社会管理的重要性、急切性和必要性,在解决民生、贯彻民权、维护民利上获得新突破。一方面,要认真看待民政在社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社会管理,说究竟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民政工作的核心理念就是人。因而,民政工作同社会管理的本质和内涵是统一的。另一方面,民政工作的社会化、法制化特性,也具有社会管理的基本特性。“民政乃国政,重心在基层”的理念,与社会管理基层为重不谋而合。因此,民政是社会管理的重中之重。只要妥善解决了事关民生的社会问题,就必然保持

13、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只要不断创新社会管理水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必然实现“以人为本”。目前,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化解社会矛盾,发明既有秩序又有活力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提出了新规定。民政所承当的养育孤儿、婚姻登记、殡葬业务,关系到群众毕生的利益和幸福;所承当的其她社会管理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十一五”期间,我省民政工作获得了辉煌的业绩。但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动,人民群众对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需求量与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步伐存在的差距;人民群众对参与社会行政事务,享有基本民主权利的期待,与国家行政体制改革和民主推动进程速度存在的差距,都对民政切实履行好社会

14、管理职能提出新挑战、新规定。为此,必须在创新社会管理中切实履行好民政职能。全省民政干部必须认清形势,积极承当社会管理骨干职能,不断创新管理服务理念,在管理方式上,从单纯注重管理向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实行依法管理、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转变;在管理主体上,从单纯注重政府作用向社会共同治理转变;在管理重心上,从治标向治本、从事后救急向源头治理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偏重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综合运用转变。二、全面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管理、社会组织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水平,为“十二五”开好局和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种新山西凝聚强大动力。民政工作中的农村和社区民主政治建设、社会组织登记与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

15、设,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三大核心元素。完毕好这三项工程,需要全省民政干部作出新的努力。提高城乡基层社会管理,民政部门要当好“指引员”。民政部门所承当的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是社会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基本不牢,地动山冶。从村民自治的现状来看,山西是国内村民自治的发源地之一,曾经以“两票制”开创了村委换届选举创新的先河。但是,存在的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这就规定民转载自百分网,请保存此标记政干部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当好政策的“解说员”、选举的“指引员”和贿选的“监督员”,为党委、政府解决村民自治问题把好第一关。要重点抓好“难点村”治理、“空壳村”治理和为村民选好当家人三大难题。一要健所有门联动、分类指引、互相配合、共同治理格局,以村务公开、财务分开、群众评议解决“难点村”问题;二要采用移民、开发、治理、教育与技术培训综合方式,解决“空壳村”问题;三要大力加强队伍建设,实现村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从社区建设的任务来看,全省民政部门要把社区管理作为社会管理的落脚点和社区个体成员参与社会生活的平台,着力破解“谁干事”“城中村”“双面人”三大难题。通过加快“村改居”,推动形成社区居民委员会及下属的委员会、居民小组,楼院门栋上下贯穿、左右联动的组织体系新格局。通过“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解决社区与基层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工作关系、事权关系,为社区“减负”。通过发展社区服务业,丰富社区文化生活,强化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