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659220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情景交融”与“融情入景”的区别浙江绍兴柯桥中学 冯国生“融情入景”与“情景交融”是古诗词(包括曲)中常见的两种表现手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一般认为两者并无差异。但从创作的角度看,两者还是有明显 的差异的。弄清它们的区别无论对教学还是学习都是很有好处的。一、用到的要素不同抒情诗有两个要素:描写景物的“景语”,直接抒发情感的“情语”。情景交 融的手法,既用到景语,又用到情语。“景语”为“情语”作铺垫或烘托,再用“情 语”来点明情感。例如西厢记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前面四句描绘一幅萧瑟的秋景,是景语; 后面两句用“醉”“离人泪”等语点出莺莺的

2、离愁别恨,是情语。这些秋景是莺 莺与张生在长亭送别这一特定背景下的秋景,全是些伤感的声色,是莺莺伤心的 内心世界的投射,而莺莺的离愁别恨又因为萧瑟秋景的渲染而显得浓烈凄苦。这 样的写法,其实就是点染结合的。如柳永雨铃霖:“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都门饮无绪。”这里“无绪”是点明情感之语,其余则是景语。这样的 描写也就是情景交融的。“融情入景”,顾名思义是说把诗人的主观情感完全融化在景物的描写之中 或者说隐藏在景物描写的背后。就是说,文本中只用到“景语”,而“情语”隐 没不露,或只露蛛丝马迹。例如刘禹锡的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 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全诗没

3、有一个直接抒情的句子 或词语,作者的思想感情深隐在这四句景物描写之中。第一句字面上说,山象以 前一样矗立在石头城四周,没有任何改变;实际上在暗示石头城今非昔比了,想 当年何等的繁华,而今却是这般的萧条,这句就寄寓了昔盛今衰的感慨。第二句, 写潮水“寂寞”,其实也在暗示石头城寂寞。三、四两句,用“月”这一意象诱 导读者关于今昔的联想。“今月曾照旧时人”,这轮“旧时”明月,它见证了石头 城往昔的繁华喧嚣,也看到了今天的荒凉冷落。通过这番联想,诗的思想感情也 就显露出来了:作者一边在感叹着人间的盛衰无常,一边又在借古讽今,告诫今 人不要重蹈六朝统治者淫逸误国的复辙。由上可见,“情景交融”的手法,“景

4、语”、“情语”两个要素都出现,“融情 入景”的手法,只出现“景语”,“情语”隐藏不现,其情需要通过景语去体悟。二、应用的对象不同“融情入景”的表现手法主要应用在唐代的近体诗中,而“情景交融”手法 则广泛应用在历代各种诗、词、曲中。“融情入景”的手法比“情景交融”的手 法出现得晚,它的产生,同格律诗,尤其是近体格律诗的出现密切相关,并且是 在格律诗、特别是近体格律诗体制的制约下形成的。唐代近体诗的体裁特点是: 篇幅短小,句式整齐,格律严谨。由于受体裁限制,以律诗绝句为主的近体诗, 不可能去详尽地叙述事件,刻画人物,展现自然、社会、历史和人生;而且,即 便表达一种意念、一种感情、一种情绪,也是难以

5、尽吐心曲的。于是,唐代诗人 创造了融情入景这种抒情手法将抽象的、不可闻不可睹的情感、情绪、意念, 通过想象和联想,转化成或寄寓在可睹可闻的、具体的景物景象描写之中。三、写景的技巧不同两种手法都需要写景,“融情入景”的手法与“情景交融”手法的另一主要 差异是:“景语”的构成运用了“虚实相生”的特殊方式。近体诗作由于体裁的 制约,非但不能同时铺写情语和景语,即便是景语的表述,也不能至周至详、至 纤至细,而必须有取舍、有选择以求“方寸之域”容纳“大千世界”。这样就迫 使诗人们在景语的表述上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段。(诗作中具体描绘的景物、 景象称作“实景”,未以文字符号展示而借助于想象与联想而生成的

6、与实景相关 联的景物景象称作“虚景”。)例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 霜”。这两句就是“虚实相生”技巧的典型一例。诗人准确地捕捉住“鸡声”、“茅 店”、“残月”、“板桥”、“寒霜”、“霜上人迹”等一系列极具特征性景物,组合成 六个并列的意象,彼此间的空间关系与逻辑关系藏而不露,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 地。借助生活经验,读者可以构想出一幅完整生动的北国山村野店早春行旅图。 再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中的主要 意象“巴山夜雨”,让人想起重重大山,无边的暗夜,淅淅沥沥、绵绵密密的苦 雨;“涨秋池”更加强了这种沉郁、压抑的氛围。景象描写中寄寓着诗人客居的 艰

7、辛和思家的凄苦,造成含蓄、深沉的意境。而情景交融的手法中,“景语”的表述,都绘形绘色绘声,力求具体清晰。 譬如范仲淹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 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 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是典型的情 景交融之作。写秋景,用铺叙手法表现秋色秋形:满天的碧云、满地的黄叶、满 眼的寒色、斜照的夕阳,渲染了一派萧瑟氛围,为下文抒发将士的思乡之情作铺 垫。可见,“融情入景”手法比“情景交融”手法更注重于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 想。因为只有充分地调动读者的想象与联想,才能在极小的篇幅中表现尽可能大 的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