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苏轼写的诗词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58414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早年苏轼写的诗词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早年苏轼写的诗词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早年苏轼写的诗词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早年苏轼写的诗词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早年苏轼写的诗词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早年苏轼写的诗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早年苏轼写的诗词(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早年苏轼写的诗词最新版)编制人:审核人:审批人:编制单位:编制时间:年月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 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 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 文大全、总结计划、党团报告、活动方案、制度手册、名言警句、祝福语、其他 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

2、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

3、ssays, summary plans, party reports, activity plans, system manuals, famous sayings, blessing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早年苏轼写的诗词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近体诗形成前,各种汉族诗 歌体裁。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本 店铺在此整理了早年苏轼写的

4、诗词,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 程中有所收获!早年苏轼写的诗词11记承天寺夜游 / 记承天夜游苏轼?宋代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 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 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 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 流水,一气呵成。2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

5、轼?宋代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谁 见 一作:时见)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是苏轼的一首名词卜算子。现在通行的各个版本的词选中 都有一个小序:“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据史料记载,此词为宋神宗 元丰五年(1082 年)十二月或元丰六年(1083 年)初作于黄州,定慧院 在今天的湖北黄冈县东南,苏轼另有游定惠院记一文。由上可知 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被贬黄州后,虽然自己的 生活都有问题,但苏轼是乐观旷达的,能率领全家通过自身的努力来 渡过生活难关。但内心深处的幽独与寂寞是他人无法理解的。在这首 词中,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

6、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 俗的心境。3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宋代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 暗千家。(看 一作:望)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 趁年华。公元 1074年(宋神宗熙宁七年)秋,苏轼由杭州移守密州(今山东 诸城)。次年八月,他命人修葺城北旧台,并由其弟苏辙题名“超然”, 取老子“虽有荣观,燕处超然”之义。公元1076 年(熙宁九年) 暮春,苏轼登超然台,眺望春色烟雨,触动乡思,写下了此作。这首 豪迈与婉约相兼的词,通过春日景象和作者感情、神态的复杂变化, 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襟怀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人生态度。 词

7、的上片写登台时所见暮春时节的郊外景色。早年苏轼写的诗词21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苏轼?宋代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秋凉一作:新凉)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苏轼这首词也寄寓了一定的哲理意味。但这种哲理意味是通过营 造一个完美的审美意境传达出来的。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中秋之夜清 寒的月色与空寂的长廊,孤独的词人身影与孤独的黯淡灯光,以及由 此流露出来的词人深沉的人生思考与真挚的人世之恋,读者并不感觉 到说理、议论的空洞与枯燥,而是为词中深沉的情感所打动,然后体 验出作者蕴含于词中的哲理趣味。另外,苏轼是宋代豪放词派的代表 词人,

8、然而这首词风格柔婉,可以看出苏轼的词风也有悲情婉约的一 面,这种哀怨隐忍之作更让人久久不能忘怀。2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苏轼?宋代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这两首诗是苏轼题在惠崇所画的春江晓景上的。惠崇原画已 失,这首诗有的版本题作春江晓景,现已无从考证。画以鲜明的 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 定的局限性。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语言,吸 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 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9、3 赠刘景文苏轼?宋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最是 一作:正是)这首诗是诗人写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 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已无”与“犹有”形 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 的。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 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 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 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 薄。早年苏轼写的诗词31临江仙夜归临皋苏轼?宋代夜饮东坡醒复醉,

10、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余 一作:馀)这首词作于神宗元丰五年,即东坡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全词风格 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 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 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2 春宵苏轼?宋代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苏东坡的诗词,以风格豪放、气势雄浑、激情奔放、想象丰富、 意境清新而著称于宋代诗坛。在这首诗中,他以清新的笔致描写了春 夜里迷人的景色,写

11、花香,写月色,写高楼里传出的幽幽细吟的歌乐 声,也写富贵人家为了不让美好的时光白白过去,都在尽情地寻欢作 乐,充分体现了他的卓越才华。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宋代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裴回。乌菱白芡不论钱,乱系青菰裹绿盘。忽忆尝新会灵观,滞留江海得加餐。献花游女木兰桡,细雨斜风湿翠翘。无限芳洲生杜若,吴儿不识楚辞招。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早年苏轼写的诗词41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苏轼?宋代王定国歌儿曰柔奴,姓宇文氏,眉目娟丽,善应对,家世住

12、京师。 定国南迁归,余问柔:“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对曰:“此心安 处,便是吾乡。”因为缀词云。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 飞炎海变清凉。(天应乞与 一作:天教分付; 尽道 一作:自作)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 道:此心安处是吾乡。这首词不仅刻画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艺,而且着重歌颂了她的 美好情操和高洁人品。柔中带刚,情理交融,空灵清旷,细腻柔婉, 是这首词的风格所在。2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宋代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 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 被、莺呼起

13、。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 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 离人泪。苏词向以豪放著称,但也有婉约之作,这首水龙吟即为其中 之一。它藉暮春之际“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有思” 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带 有普遍性的离愁。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 显志之笔,千百年来为人们反复吟诵、玩味,堪称神来之笔。早年苏轼写的诗词51 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宋代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14、前四句一气贯串,自由舒卷,超逸绝伦,散中有整,行文自然。 首联两句,以雪泥鸿爪比喻人生。一开始就发出感喟,有发人深思、 引人入胜的作用,并挑起下联的议论。此诗的重心在前四句,而前四句的感受则具体地表现在后四句之 中,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先前的积极人生态度,以及后来处在颠沛之中 的乐观精神的底蕴。全篇圆转流走,一气呵成,涌动着散文的气脉,是苏轼的名作之一。2 和董传留别苏轼?宋代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

15、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 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 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 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 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 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 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 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 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 果。3 海棠苏轼?宋代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全诗语言浅近而情意深永。写此诗时,诗人虽已过不惑之年,但 此诗却没有给人以颓唐、萎靡之气,从“东风”“崇光”“香雾”“高 烛”“红妆”这些明丽的意象中分明可以感触到诗人的达观、潇洒的 胸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