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0765600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分析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全市基层文化建设情况的 报告作者:日期:黄骅市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关于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情况的汇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强地方县级和城乡基 层宣传文化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精神,我市把基层 文化建设摆上了重要位置,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夯实基层文 化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对文化工作的责 任感、使命感进一步增强。各级文化部门努力开展各项文化 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和谐社会、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做生了积极贡献。下面就我市基层文化队 伍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基本情况(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我市

2、也加大了对基础文化 设施的投入力度。基层文化活动的条件和环境也得到了进一 步改善。按照文化部文化厅关于开展全国第三次文化馆评 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及县级文化馆等级必备条件评估标准 的工作要求,我们对市文化馆、图书馆进行升级改造。该工 程上级拨款71万元,市财政拿生了 50万元专项配套资金。 目前,该工程正在积极推进,已完成工程的90% ,即将投入使用。(二)文化建设工程取得新进展。截止目前,我市共有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其中有 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列入了 国家建设项目。其它6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正在积极改建扩建当中。投资规模达50万元。一批符合国家建设标 准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即将投入使用2010年

3、,我市共有131个农家书屋纳入全省农家书屋 工程建设计划。目前,这 131个农家书屋已全部启动。农家 书屋直接建在行政村,由版物丰富实用,群众借阅方便,受 到了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方便农民读书学习、获取和 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为全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 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丰富广大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奠定了坚 实基础。(三)文化队伍建设取得新进步。市文广新局共设办公室、人事财务科、文化科、体育科、广播影视科、政策法规 科6个行政科室。局下属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公 司、人民公园、剧团、业余体校、稽查队、书画院等9个事业单位。目前,全市文化系统共有在职人员214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

4、总人数的20%以上,本科以上学历 65人,中专以上学历149人。市文化馆、图书馆共有各类人员30多人,业务人员占80 %,已初步形成了层次合理、门类齐 全、布局均衡的人才队伍体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 有遍布城乡的业余文艺团队 37个,从业人数820余人,文 化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我市积极创造条件 开展基层文化馆(站)干部职工的在职岗位培训教育活动, 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全市基层文化工作者 积极进行文艺创作,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8年,市文化馆创作编排的歌曲枣儿红了和老年舞蹈敲起渔豉迎 船归等两个文艺精品在第九届燕赵群星奖角逐中分获一、 二等奖的成绩;09年

5、我市老年舞蹈渤海渔豉,通过省文 化厅组织的专家组评审,分别在全省上报国家音乐类、舞蹈 类各六个名额中脱颖而生,歌曲枣儿红了排名第一,老 年舞蹈渤海渔豉(敲起渔豉迎船归)排名第三,代表河 北省参加全国第十五届群星奖的角逐;今年春节期间,我市 高殿华、李淑华夫妇雕刻的30件花模作品代表河北省,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庆澳门回归展演活动,受到了澳门同胞的热捧。另外,为进一步加大两个非遗项目的宣传推介力度, 我们积极联络接洽,邀请中央七套农广天地栏目组来骅拍摄 了时长30分钟的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专题片,今年 6月 份将在央视七套播由。(四)积极支持民间文化人才队伍发展。一是 深入挖掘 并大力扶持了黄骅市麒

6、麟舞艺术表演队,通过我们的大力扶 持积极推介,黄骅麒麟舞艺术表演队也获得了优异的成果。2003年参加第十四届全国群星奖广场舞比赛获银奖;应邀 参加了庆澳门回归大型表演活动并获得了观众的好评;在河 北香河县参加广场舞邀请赛并取得了一等奖。二是大力扶持我市羊三木乡嘉禾文体社的发展,通过在文学创作、体育健 身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和帮助,使文学社活动开展得有声有 色,极大的活跃了农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是积极组织市戏曲家协会、市京韵社等有关文艺团体定期在市政府广 场、南湖广场、公园广场举办戏迷演唱会,吸引了大批市民 驻足观看,极大的活跃了我市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五)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多年来,我

7、市业余群众文化队伍十分活跃。如黄骅麒麟舞艺术表演队、黄骅市文广 新局老年艺术团、老干部局夕阳红艺术团等。这些团队一方 面积极参加全市各类节庆庆典、广场演生等文化活动,为丰 富活跃广大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我市优秀文化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一是一批业余歌舞、戏剧、表演团体活跃在农村集 市、庙会、乡村,以当地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排练演 由具有地方特色的曲艺、传统戏剧等,深受群众欢迎。既丰 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展现了我市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又为 经济建设搭建了重要平台,受到了社会各界好评。二是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文化大院成为当地精神 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传播的主阵地,发挥着先进文化的传播

8、 和辐射作用。三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广场的兴建,一支支有着较高艺术水准的群众文化艺术团队,常年活 跃在全市各主要街道、广场,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成为我市广场文化、社区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他们在省、 市各类社区文艺调演、舞蹈大赛上都获得过优异成绩。四是素质教育的普及,促进了少儿文艺和校园文化的繁荣。市文 化馆专业老师经常深入到我市渤海路小学、骅西小学、春蕾 幼儿园等学校,一方面,利用课外辅导的时间对学生们进行 文艺方面的辅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文化馆排练厅、舞蹈 厅在舞蹈、声乐、器乐、绘画等方面进行专业的辅导培训。在丰富少儿校外文化生活的同时,少儿艺术素质也得到了较 好的提

9、高,并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潜力可挖的文艺苗子。由 市文化馆辅导培养的多个少儿艺术团体已成为我市各类大、 中、小型文化活动的生力军。五是形式多样的“文化下乡” 活动,给广大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对基层文 化的普及与提高起着示范、导向作用。除此之外,市政府要求市文化部门在每年元旦、春节期间,组织专业文艺团体和 文化单位下乡进村开展声势浩大的送戏、送图书、送电影、 送春联下乡活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文化活动难的问 题。(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 见精神,全市各级政府本着“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 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

10、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 效”工作原则,切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 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不断加大投入。一是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和申报工作。按照普查工作要求,众多文化工作者走乡串户、实地调查,不漏 线索、不漏种类、不漏地区,对各种类别民间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现场活动、表演过程、口承资料进行细致的文字记录 和现场拍摄。对黄骅渔豉传承人杨宝山声像等有关资料。对 黄骅麒麟舞传承人杨印海复制了麒麟舞的制作图纸及有关 资料,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纸质档案、电子 档案、照片档案、音像档案。切实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 保留下来。二是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

11、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 力度。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全社会重视,市政 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合理利用、继承发展的方针,下拨 专项资金,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 展演、展览活动。积极开展了黄骅渔豉传唱走进学校和乡村 推广普及,渤海渔村剪纸进校园活动。同时,利用暑期文化 广场系列演由活动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项目在市政府 广场、南湖广场多次进行展演,利用各种形式不断加大了宣 传力度,扩大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知名度。三是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力度。为使我市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长期有 效保护,我们对河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黄骅麒麟

12、舞和黄 骅渔豉两个非遗技艺组织了专门的授徒仪式,其中黄骅渔豉 收徒4名,黄骅麒麟舞收徒 3名。另外,对省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项目代表人等12人定期慰问、定期组织体检,同时经 常与他们沟通并征询他们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意 见建议。并请他们多带学生,真正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发 扬传承下去。截止目前,我市共普查由非物质文化遗产16类37项,其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一个即:黄骅麒麟舞;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个。即:黄骅麒麟舞、黄骅渔豉、黄骅面花模子雕刻技艺、黄骅面花制作技 艺、黄骅人工制盐、渤海渔村剪纸技艺、贾氏青萍剑、黄骅 五虎棍、吊炉烧饼制作技艺。四是不断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

13、费投入。自08年开始我们积极争取财政非物质文化保护经费2万元,09年又增加到了 5万元,为加强保护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二、当前基层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我市基层文化建设在稳步发展的同时,还存在一些困难 与问题。(一)基层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分布不尽合理。由于我市经济基础薄弱,历史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文化 建设与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能同步进行,公共文化设施日 益显示由总量不足的弱点,同时文化设施分布不够合理。(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数量和品种不够丰富。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发展 文化事业,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4、作了很 大努力。但就目前而言,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仍然不足,基层 文化设施设建设滞后。如各级文化馆、图书馆现有规模及藏 书数量与文化部颁布的两馆要求相差较大等。(三)投资主体单一,依靠政府投入居多,吸纳民间资 本较少。目前,我市基层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主要是依靠 政府的有限投入,还没有建立起向社会购买文化产品的体制 机制,因而不能吸纳社会资本投资基层文化建设。(四)文化干部队伍力量薄弱。由于现行人事体制机制的制约,基层文化干部队伍不能补充新鲜血液,缺乏活力。 如现有乡镇文化工作人员大都不是专职,一人多用、身兼数职,造成基层文化干部更迭频繁,稳定性差、专业性不强、 整体素质不高等。(五)乡镇综合文化

15、站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有待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农家书屋等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是群 众开展文化活动的主阵地,在开展书报刊借阅、时政法制科 普教育、文艺演由、数字文化信息服务、体育健身和青少年 校外活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我市乡镇文化站等 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管理模式还有待摸索,一些管理问题日 益显现。如工作经费有限、没有专人进行管理、不能按规定 对民众开放等,对有效发挥基层文化设施的作用、服务于基 层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影响。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下一步,市政府将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领 导,加大投入,加强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切 实推动基层文化繁荣发展。(一)进一步加强

16、对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把基层文化建设摆上重要位置,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财 政支由预算,纳入扶贫攻坚计划,确保基层文化建设各项目 标任务的实现。建立农村文化建设目标责任制,把农村文化 工作列入创建文化先进县(市卜先进乡镇和创建文明城市、 文明村镇等相关评价体系。建立健全基层文化单位的评价机 制,将文化服务农村、服务农民情况作为文化单位工作的重 要考核内容。(二)加快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法规和政策要求,进一步加 强城市社区和居民小区配套文化设施建设工作,把社区文化 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文化服务范畴,纳入地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