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655643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1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院-特色专业规划(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立规划工程职业学院二一一年五月目录第一局部学院特色专业建立规划. .1 一、特色专业建立指导思想 . 1二、特色专业建立原则 . 1三、特色专业建立目标 . 2四、特色专业建立保障措施 . 3第二局部院级特色专业建立.5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规划2011-2015年.5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立规划2011-2015 年.13三、工程造价专业建立规划2011-2015 年. .23四、会计电算化专业建立规划2011-2015 年.32五、室设计技术专业建立规划2011-2015 年.45. z.-工程职业学院特色专业建立规划第一局部学院特色专业建立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

2、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假设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教高20093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推进优势专业的建立和开展,加快形成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骨干专业,推动学院整体专业建立和办学水平的提升,特制定本规划。为了更好地贯彻和落实计算机职业学院“十二五开展规划,将特色专业建立工作落到实处,根据学院教学改革实施意见,制定了“自 2011年起,逐步确立特色专业,至 2015 年建立8个左右特色专业的专业建立目标。一、特色专业建立指导思想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遵循高等职业教育规律,按照“教

3、高200616 号文件的要求,从“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社会急需出发, 立足经济开展需要,发挥学院“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筑工程、财务及艺术设计等专业的资源优势,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为宗旨,以大力加强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学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改革为重点,走“质量立校之路,强化特色意识,带动我院专业建立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二、特色专业建立原则一优先开展原则坚持把特色专业建立摆在优先开展的战略地位,做到学院开展规划优先安排特色专业建立,资金投入优先保障特色专业建立,教学资源投入优先满足特色专业

4、建立需要,通过优先开展特色专业引领学院专业建立的改革与开展。二社会需求原则专业开展要根据经济开展需求,严密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及专业的开展动态,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适应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建立急需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三校企合作原则鼓励并支持特色专业与企业对接及合作,形成以校企密切合作为根底、以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机构相沟通的特色专业建立体系,不断深化专业的涵建立,推动学院专业建立与开展。四创新开展原则要贯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的专业建立开展思路,坚持走“涵式、精品化的开展道路。三、特色专业建立目标按照理念先进、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师资优化、设备先进、教学优秀的要求,用

5、五年的时间,加强5个特色专业建立,突出机电一体化、计算机网络技术、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和室设计技术等5个特色专业。到 2015 年底,完成以下具体目标:结合省特色专业建立工作,建成 68个院级特色专业。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到达 80%以上。专兼教师比例到达1:1,每个专业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12人,培养骨干教师 34人,聘请企业行业技术专家 46人,打造院级优秀教学团队 610个。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计出融“教、学、做为一体、适合实践教学的环境。建立中的特色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成为与企业共同开发的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0门左右。每个特色专业建立适合本专业实践教学需要的校企

6、合作、工学结合的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加大校实训基地建立投入,每个特色专业建成 12 个校实验实训基地,并配备功能完善、先进的实训设备及软件。加强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立。每个特色专业必须有 35部与企业共同开发建立的教材,有专业图书资料12万册,专业教学资源丰富,能充分满足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的需要。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立一批社会需求高、优势突出、条件优越、效劳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评价好的特色专业,并以特色专业建立带动相关专业建立,促进学院专业建立整体水平的提升。四、特色专业建立保障措施一加强对特色专业的指导和领导保障院长、分管教学领导要进一步加强对全院专业建立工作的领导,学院职能部门要加强对特色

7、专业的业务指导,为专业带头人、系主任提供充分的学习、培训时机,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立能力。各教学系要把特色专业建立列为本系的“一把手工程。二加大特色专业建立的经费投入根据各特色专业建立的规划,加快教学根底设施的建立,添置、更新教学设备,保证教学设备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实习专项经费,设立教学改革与研究专项经费,提高教学资料的经费投入,逐年扩大图书购置费,加快图书馆信息化建立。三加强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建立从年龄构造、学历构造、职称构造、技能构造、双师构造等角度入手,结合专业建立需要,适时、适度地招聘、引进优秀人才,加快专业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结合课程建立、实践实训需要,多渠道、多形式聘任

8、校外行业专家、高校知名学者。努力形成一支专兼结合、校企合一、团结合作、老中青搭配、职称和知识构造合理的特色专业教学团队。四建立特色专业建立评估制度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完善特色专业负责人目标责任制,实行特色专业建立工程管理,确保特色专业建立总目标的实现。第二局部院级特色专业建立规划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规划20112015年根据经济开展形势及学院的专业建立规划精神,在充分研究,深入论证的根底上,特制定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开展规划。一、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指导思想一专业建立的背景近年来,随着微电子、自动化、计算机和信息管理等相关技术向传统机械行业的不断渗透,给机电类专业的开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同时,我

9、国的产业构造调整、企业改制及技术改造正向纵深推进,中国有望成为世界新的制造中心和加工中心,制造业将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作为现代加工业制造业的高科技标志和开展趋势,为高等工程教育创造了广阔的人才市场空间。省在机械制造、机电设备研发、汽车工业等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企业以“制造业信息化和“机床数控化为核心加快了现代化制造业改造的步伐,制造业将成为我省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社会迫切需要一批掌握数控技术、电器控制、CAD/CAM技术的高素质人才。二专业建立的指导思想本着“立足地方经济,依托行业开展,主动为企业效劳的办学思路,坚持“以

10、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机械技术与信息技术结合为龙头,以数控技术为主线,强化实践的改革思路,建立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把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成为本地区一流专业,为省的装备制造业输送高层次的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二、机电一体化专业建立目标一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确实立机电一体化专业是高校的传统专业,我们必须努力寻求行业、企业的支持,主动为行业、企业培养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打特色牌,走特色路,找准专业开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特色。1加强与其他高职示性院校的学术交流,掌握专业开展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其办学特点和人才特色。2深入企业生产一线,积极与用人单位共同探讨本专业

11、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取得企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情况的第一手资料,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定位在什么技术层次上,从事什么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是什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方向。3在科学论证的根底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结合教学体系建立和实践教学环境建立,形成我院的专业特色和人才优势。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拥护党的根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开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创新精神,掌握机械加工含数控加工技术、电工技术、液(气)压一体化技术及电气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根本知识,掌握机电一体化技术根本理论和专业技能,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操作、维护和维修等实践能力的面向生产第一线

12、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1理论教学体系的构建根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进展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优化的原则是加强根底、拓宽专业、表达素质、能力和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科穿插,以机械为主,机电综合。教学容要注重根底,着眼未来,跟随学科最新开展,引进新技术、新工艺,并逐步修订专业教材,以“素质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精选教学容,渗透工程问题,对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展多方位的改革及实践,提高专业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坚持5个不断线的原则,即外语学习与应用不断线,计算机应用不断线;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不断线;实践训练不断线;技能培养不断线。其中,以工程设计意识训练为主线。1制定

13、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成教学容和课程体系建立。根据夯实专业根底、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知识构造;整合、改造机械类专业课程的设置,明确主干学科,要组织和建立专业核心课程,重视工程创新设计为中心的专业实践教学,努力建立“大工程观念下的课程体系。2大力推动教学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立体构架课程体系,更新容,突出整合,推动整体优化。突出课、课外结合,将课外教育环节全面纳入培养方案。打破传统的课程之间条块分割,进展容整合,推行课程的模块化、构造优化。3采取减少、限制课学时,扩大选修课种类与数量,积极为学生提供跨学科选修、主辅修、课外学术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与时机,为学生发现、开展各自的兴趣

14、和特长创造条件。4加强与突出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培养。在所有的教学、科研、实践和社会活动中,强调工程的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协调性、创新性等工程思想、观念和方法的教育。加强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集体性自主实践教育活动,如自主实验、自主设计、自主实习等,多组织贴近工程实践的实验、制作、设计、实习等社会实践活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体系设置合理,突出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表达工程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通过三段式工程训练模式第一阶段:根底理论与训练,规解构实践,侧重学生认知感悟能力的培养;第二个阶段:根本技能与强化,反思重构实践,侧重学生主观表现能力的培养;第三阶段:技能应用与扩展,探索创新实践,侧重学生个性化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系统的数控技术、机电控制技术、CAD/CAM技术的知识和能力。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构建以综合性、设计性、应用性为主,既有根本技能训练,又有开发创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打破各专业课程间的壁垒,加强课程间的穿插、渗透,建立系列课程或课群起点上的具有一定柔性、实验实习一体性的独立的实训环节,建成根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能力训练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使实践教学向深层次开展,以满足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1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构建层次化实验教学平台各实践教学环节围绕培养学生的根本技能、专业工作能力、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三个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