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654454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名师对话】新课标高考地理总复习 课时跟踪训练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课时跟踪训练(三十一)一、选择题(2014苏北四市模拟)热带雨林是地球上功能最强大的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最高的生物群落,但同时也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据此回答12题。1热带雨林生态功能强大的表现是()维护地球上的碳氧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提供大量的优质硬木维持全球的水循环和水平衡A BC D解析:热带雨林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雨林也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答案:D2热带雨林的脆弱性表现在()A生物残体分解快B植物生长速度快C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D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解析: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是雨林的

2、优势,但由于强烈的生物循环,有机质不能在土壤中积聚,使土壤比较贫瘠,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而地上植物体是最容易遭受人类破坏的部分,这就是热带雨林脆弱性的表现。答案:C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图,表格所示为图中T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读图表,完成3题。耕地林地草地荒地其他1978年55.0%19.8%4.9%15.4%4.9%2010年40.2%44.1%6.2%1.3%8.2%3.19782010年R河流域()A耕地减少,收入降低 B大量荒地变为草地C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D径流总量明显增加解析:19782010年R河流域耕地比重减少,而不是耕地减少;大量荒地变为林地;生物的多样性增加;

3、林地增多,涵养水源功能增加,径流总量减少。答案:C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该州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区,年平均降雨量2026.5毫米,海拔较低的山间盆地、河谷地带,年平均降雨量817.2毫米。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45题。4“山顶森林、山腰村寨、山坡梯田、坡底河流”哈尼人的这种“四度同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独特的梯田文化景观,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地区高海拔山区降水丰富,山顶森林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B村寨位于山腰,水源充足洁净且冬暖夏凉,适宜居住C山坡梯田具有保水保土、净化地表径流、防止地震、滑坡等作用D山坡梯田海拔较低,热量充足,水、肥可顺地势自流至农田,利于水稻种植解

4、析:山坡开辟梯田,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地表径流被污染,对于防止地震没有作用,可能会加剧滑坡等灾害,故答案选C。答案:C5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当地咖啡种植面积快速增长,水田播种面积大大缩小(咖啡种植比水稻需水量小,排水条件好),你认为大规模的咖啡种植对当地地理环境影响正确的是()A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 B当地气候变得更加湿润C水土流失减弱,河流的含沙量降低 D生物多样性增多解析:大规模的种植咖啡会造成植被破坏,河流汇水速度加快,河流水位的季节变化增大,蒸腾作用减弱,气候会变的干旱,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强,野生生物生存环境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故答案选A。答案:A (2014福建泉州质检

5、)下图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每年百万公顷),读图,回答67题。6图示世界森林面积的净变化带来的影响为()A二氧化碳减少B全球降水增多C冰川体积增大D全球气候变暖解析: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的功能,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读图可以看出,世界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多,全球气候变暖,A错、D对。全球变暖的结果,冰川体积减小,C错。全球变暖导致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的减少,不会是都增加,B错。答案:D7导致亚洲森林面积净变化的原因最可信的是()A伐木与深加工B开发矿产资源C从毁林到造林 D禁砍伐森林解析:读图可以看

6、出,亚洲森林面积增加最多,选项中的伐木、开矿、都会导致森林面积减小,完全禁伐是不实际的,所以A、B、D错。只有加强造林,从以前的毁林到现在的造林才可行,C对。答案:C(2014安庆一中测试)俄罗斯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15.46%,且成熟和过熟林比例高,具有较高的资源开发潜力。俄罗斯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其亚洲部分,这里也是我国森林资源国际合作开发的重点区域。结合下图,回答89题。8俄罗斯天然林的主要类型是()A温带常绿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C亚寒带针叶林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解析:俄罗斯国土所跨的纬度较大,气候类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植被类型主要为亚寒带针叶林。答案:C9以下关于中俄

7、森林资源合作重点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继续大力发展原木采伐,满足我国市场对木材日益增长的需求B积极开展劳务合作,与俄方形成资源互补C合作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森林旅游D切实推进林业科技合作,丰富我国东北的树种资源,提高森林质量解析:大力发展原木采伐,会导致森林资源的破坏,引发各种环境问题,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答案:A(2014丰台测试)下图为我国黄河三角洲示意图。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暖温带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近年来,该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读图,回答1011题。10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可能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程度减轻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毁林开荒,植

8、被覆盖率降低人类过度引水,使下游水量减少A B C D解析:黄河三角洲土地面积增长速度缓慢主要与黄河携带入海的泥沙量减少有关,这可能与中上游地区的来沙量减少(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减轻;黄河干支流兴修水库,拦蓄大量泥沙)有关,还可能与黄河携带泥沙的能力降低(黄河下游水量减少)有关。答案:B11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涵养水源,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B净化水质,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C调节气候,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D保护野生的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解析: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保护野生的动植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可涵养水源,但不能大量削减土壤中的盐碱量;可净化水质,

9、但不能为城市提供直接饮用水源;可调节气候,但不能改变气候特征与气候类型。答案:D(2014连云港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山区不同年代植被状况图,20世纪50年代一支考察队从S点出发考察该山区的自然资源,最终到达最高峰,考察日志中记录道:“河谷地带都发育有河流,山区植被茂密”。据此回答1213题。1220世纪70年代,来自M取水口的供水总量减少且供水不稳定,原因包括()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当地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过度开垦导致农业用水量大大增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大A B C 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该地区的天然林地被开辟为农田,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农田的增加也导致

10、农业用水量大增。答案:A13根据图中信息,该区域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修筑梯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扩大水域面积,发展水产养殖提高植被覆盖率,保护生态环境在山区退耕还林、退耕还湖A B C D解析:为了促进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应改善生态环境;因而要植树造林,实施退耕还林、还湖工程。答案:D二、综合题14图A、图B为世界两大主要的雨林分布地区略图,图C、图D分别为图A、图B中M、N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问题。(1)比较M、N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并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其原因。(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植被破坏后对该地大气圈和水圈的不利影响。(3)刚果盆地原

11、始森林茂密,林木蓄积量大,但是伐木业极不发达,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1)从两地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可判断M、N地分别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获取图中信息可说出降水量的差异,运用气候成因可分析降水量不同的原因。(2)对大气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空气温度、湿度和成分变化上,对水圈的影响主要是地表径流量的变化。(3)伐木业除与原料丰富程度相关外,还与交通便捷程度、市场需要量等相关。答案:(1)差异:降水量M地小于N地,M地分干、湿两季(或降水季节分配不均),N地降水年内分配均匀。(或者答M地年降水量大于1500 mm,分干、湿两季;N地年降水量大于2000 mm,降水年内分配均匀。

12、)原因:M地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N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2)径流量变率增大(或答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大;温差变大,降水量(或空气湿度)减小;大气碳氧平衡失调。(3)四周地形崎岖(或答盆周多山地),陆路交通不便利;河流下游流速快(或海岸线平直),沿海无大型港口,水运交通不便;本地经济落后,市场狭窄(或木材需求量小)。15(2014惠州质检)2014年2月2日是第18个“世界湿地日”,今年世界湿地日的宣传主题是“湿地与农业”,宣传口号是“湿地与农业:共同成长的伙伴”。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最新统计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湿地面积减少,功能持续下降。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

13、)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2)三江平原湿地减少的最主要原因为_,该湿地的保护应采取哪些措施?(3)请分析造成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4)试分析长江中下游通江湖泊数量减少所造成的不利影响。解析:第(1)题,考查湿地的生态功能,较为简单。第(2)题,湿地开垦是造成三江平原湿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因而应退耕还湿地、建立自然保护区。第(3)题,围湖造田、泥沙淤积、建设用地增加等原因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湿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第(4)题,通江湖泊数量减少,调蓄功能下降,旱涝灾害加重。答案:(1)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答出三点即可)(2)湿地开垦退耕还湿地、建立保护区。(3)围湖造田,河湖泥沙淤积,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增加。(答出两点即可)(4)湖泊对长江河水的调蓄功能大大降低,长江下游地区旱涝灾害加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