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52607 上传时间:2023-09-1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电大幼儿园科学教育专题期末考试复习资料小抄(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大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复习题小抄 一、 名词解释 1、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身的活动, 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 进行感知、 观察、 操作、发现, 以及提出问题、 寻找答案的探索过程。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 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 由教育者创设、 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3 系统性原则: 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 由简到繁、 由具体到抽象、 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4 科学小制作: 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 用纸、 布、 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 使儿童在这种

2、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 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 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 根据一定的目标, 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 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 分析目标实现程度, 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6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 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 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7 科学: 是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 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8 学前儿童教育活动: 是指有目的、 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 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集体教学活动: 就是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3、有计划、 有目的地选择课题, 决定学习的内容、 学习的方法和技能, 并创设相应的环境, 提供合适的材料, 面向全体学前儿童开展的科学教育活动。 简单的说, 是在教师指导下开展的集体性的科学教育活动。 9 偶发性科学活动: 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 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 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0 观察的方法: 是指教师有目的、 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 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 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 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1 科学教育: 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 科学教育是系统传

4、授数学、 自然科学知识, 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1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 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 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 仪器或设备, 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13 技术: 泛指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除操作技能外, 广义的还包括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 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 方法。 ” 14 行为核对: 是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 确定观察内容, 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 评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 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逐条检核, 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记号, 并进行

5、评定的一种方式。 15 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 是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 根据客观规律, 正确解释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和自然物。 16 作品分析法: 是根据学前儿童的各种作品(图画、 泥塑、 所编故事、 儿歌等) 分析学前儿童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7 时代性要求: 是指要根据时代发展、 科学技术的进步, 来选编科学教育内容, 使选编的内容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 面向现代化。 二、 填空题 1、 科学是关于 自然 、 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 并在社会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 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 认

6、识功能 , 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 (1) 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2) 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 (3)是 根据科学教育的各个领域先编内容 。 3、“学前儿童的科学” 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 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 后者以 形式逻辑 为基础。 4、 学前儿童 科学教育材料 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 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 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 第二是强调科学、 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 第三是强调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 。 1999 年, 由

7、中国科协提出了一项为期 50 年的国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即“ 2049 ”。 6、 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 材料的探索性 、 材料的可操作性 、 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包括物理学习环境, 也包括 心理学习环境 。 8.幼儿园内房舍以外的场地,包括环境的绿化、 美化,以及草地、 花坛、 小菜地、 动物饲养角、 水池、 沙箱等,这些统称为幼儿园的 园地 。 9、 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 标准量具 对物体进行测量。 10、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 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 中、 短

8、期发展目标 。 11、 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2) 为探索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 (3) 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12、 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 非正式测量和 正式测量 。 13、 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 制定的活动计划, 要 粗而灵活 。 14、 在“不同衣料的服装” 的活动设计中, 有科学教育、 美术教育和语言教育, 这是根据科学教育活动设计的 整合性 要求而设计的。 15、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的意义是:(1) 评价是控制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质量的手段;(2) 评价是 积累学前儿童

9、科学教育经验的重要途径 ; (3) 评价是改进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依据。 16、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 知识可以分为 经验知识 和理论知识。 17、 文学艺术 的方法是指在科学教育过程中, 运用低幼文学作品等作为科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手段, 以达到提高学前儿童科学素养目的的一种方法。 18、 科学教育中的“ 社会资源 ” 是指学前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 可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人力、 物力、 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 19、 教师在指导学前儿童观察事物的同时, 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 有目的、 有计划地教给他们一些最基本的观察方法。 在学前阶段, 主要是学习 顺序观察 法、 比较观察法和典

10、型特征观察法。 20、 在古代, 虽然儿童科学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 但是一般的劳动人民子女仍然在 家庭中 接受科学教育。 21、 区角活动中材料和设备的设计是关键, 在设计材料和设备时, 除了在性能上安全可靠等要求外, 还应考虑以下几点: 材料的层次性、 材料的新颖程度、 材料的易理解性、 材料的 丰富性 、 材料的探索性。 22、 科学教育选编的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 使他们在教师的支持下, 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达到教育目标。 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 启蒙性 的要求。 23、 访谈法 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当面问答, 来获取信息的一种评价方式。 24、 在选择饲

11、养的内容时, 应选择一些比较温顺, 对饲料要求不高, 不宜死亡的小动物, 其根据是 学前儿童年龄小, 操作技能差 。 25、 在设计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 其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 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 相一致。 26、 古代的儿童科学教育, 往往和 识字教育 紧密结合。 27、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中, 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 生活背景 来建构的。 28、 注意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理, 不能违背科学事实, 这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 科学性 的要求。 29、 组织开展幼儿园生命教育活动时应遵循体验性原则、 人文性原则和 整合性 原则。 30、 1935 年, 由雷震清副教授编写的 幼

12、稚园的自然 一书出版, 这是我国第一本供教师用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理论书籍。它全面地阐述了向学前儿童介绍自然的目的、 教材内容、 教学原则、 方法和设备等内容。 31、 科学区角活动的内容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 观察阅读类、 科学玩具类 、 操作实验类、 制作创造类。 32、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按其纵向结构, 一般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即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总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 单元目标 和活动目标等四个层次。 33、 以认识冬季为主线, 将科学教育中与之有关的内容集中编排, 这是采用 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 的方式选编幼儿科学教育内容。 34、 早期科学阅读作品, 应该围绕 一个科学现象或概

13、念 展开其情节, 使儿童通过阅读能对周围事物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35、 自然角 是指在幼儿园的室内、 廊沿或活动室的一角, 供饲养小动物、 栽培植物、 陈列儿童收集的非生物及实验用品等的场所, 是学前儿童开展区角科学活动的地方。 36、 学前儿童在较长的时间内, 持续地对某一物体或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 对其质和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较完整的认识,这种观察称为 长期系统性观察 。 37、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评价; 二是对 学前儿童发展 的评价。 38、 美国的“ 2061 ”, 这是一个内容广泛和全面的科学教育改革计划。 39、 把青菜、

14、西瓜、 桔子、 萝卜、 香蕉等放在一起, 让儿童进行分类: 青菜、 萝卜等都是蔬菜, 西瓜、 桔子、 香蕉等都不是蔬菜,这是 二元 分类。 三、 选择题 1、 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的是(D)、 科学情感和态度方面的目标 、 科学方法和技能方面的教育目标 、 科学知识方面的教育目标 、 科学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2、 长期系统性观察主要在哪个年龄段进行(D)。 、 岁 、 岁 、 岁 、 6 岁 3、 科学技术的功能包括(C )。 .认识功能、 精神功能 .认识功能、 创造功能 .认识功能、 生产力功能 .精神功能、 创造功能 4、 世界上首创用实验法进行科学教学的是(B)。 、 孟子 、

15、墨子 、 老子 、 孔子 5、 事先创设一种情景, 以此引发调查者想要观察到的幼儿的行为, 从而来测试幼儿发展水平的一种方式是(A )。 、 情景观察 、 情景评价 、 自然观察 、 自然评价 6、 我国的儿童科学教育通过专门设置的自然课程进行, 是在清代(B) 年间。 、 乾隆 、 同治 、 嘉庆 、 光绪 7、 在观察前依据所需观察的目标制定观察核对表, 调查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 对照表中的各项目逐条检核, 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出记号并进行评定的是(B)。 、 观察核对 、 行为核对 、 观察评价 、 行为评价 8、 下列主要内容中, 不属于以季节为主线选编的内容是(C)。 、 季节 、 常见动物 、 风土人情 、 常见植物 9、 不采用通用的量具, 而是运用一些自然物, 对物体进行直接测量的方法是(A)。 、 非正式量具测量 、 正式量具测量 、 观察测量 10.“学习使用准确量具进行测量” ,是哪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目 标(D)。 、 岁 、 岁 、 岁 、 6岁 11、 不属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常用的评价方式是(C)。 A、 观察法 B、 问卷法 C、 实验法 D、 作品分析法 12、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学前儿童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