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50666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饲料中常用的油脂及其安全性控制饲料中常用的油脂饲料中添加的油脂通常常用的植物油脂有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菜籽油、亚麻籽油、椰子油和棕桐油等。植物油脂中的脂肪酸一般为C18和更短链的脂肪酸,仅含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或n-6)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虽然有些植物可合成C20或更长链的不饱和脂肪酸,但大多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如芥酸如22:In-9)或神经酸(C24:In。植物油脂还包括一些其他植物油脂产品,如磷脂(大豆磷脂、菜油磷脂)等。大豆油脱胶过程中的复合磷脂产品为大豆磷脂,含有卵磷脂、脑磷脂肌醇磷脂、甘油三酯和少量的生育醇、糖昔.色素等。菜油磷脂是菜油精炼时

2、的副产品,也称油脚。在饲料中添加磷脂类可提供必需脂肪酸、丰富的脂溶性维生素及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动物油脂常见的有牛油、猪油、禽油和鱼油等。不同于畜禽油脂中含有高比例饱和脂肪酸,鱼油富含四烯酸、五烯酸和六烯酸,多为液态或半融化状态。动物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因动物种类、采食的饲粮、年龄和性别而存在小幅的差异。出于动物伦理以及疫病防控的原因,配制畜禽饲粮应避免使用同种动物单细胞油脂是指来自于可食用微生物如酵母、真菌和海藻的油脂。据估算,It精炼酵母油的生产成本为80(1000美元,与动植物油相比没有经济效益优势。因此,单细胞油脂商业化开发转向了动植物油脂中含量极低、且人和动物必需的花生四烯酸(ARA,C

3、20:4n-6)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口-3)的生产领域中。海洋微生物具有从头合成DHA和大量积累这种脂肪酸的能力,并经食物链转移到鱼油中,但是海洋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如农药残留物、重金属等可能进入海洋生物体内积累,成为鱼油安全食用的潜在威胁。英国政府委托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鱼油中存在二喂英和多氯联苯,并建议每周使用油性鱼不超过1次。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及环境保护署也提出孕妇应限制摄入油性鱼。由此,单细胞油脂是鱼油的很好替代油脂。美国马泰克公司掌握着利用寇氏隐甲藻和裂殖壶藻这2种微生物生产富含DHA油中不含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n-3)的单细胞油脂的知识产权

4、,是世界最大的单细胞油脂生产商。ARA最早是日本公司利用真菌资源一一高山被泡霉开发的,后来帝斯曼(DSM)利用高山被泡霉生产的ARA,在全球60多个国家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婴儿食品中添加使用。嘉必优(武汉)在2001年开始利用高山被抱霉生产ARA,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单细胞油脂的生产商。小球藻(ChloreIlaZofingienSiSDonZ)为可食用绿藻,具有在逆境条件下积累油脂作为能量储备度过逆境的特殊机制。Huang等研究发现,小球藻油脂的合成主要是经由酰基辅酶A途径,具备经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后生产单细胞油脂的前景。Zhou等总结了从微藻中提取长链PUFA方法的进展,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微生

5、物和单细胞藻类油脂成为人类PUFA的重要渠道。未来,随着微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和发酵工程技术的发展,微生物和藻类油脂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将迎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安全性控制油脂的营养价值主要体现在有效能值水平、脂肪酸组成、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含量等方面。油脂的消化率决定着其营养价值,油脂不饱和度越高,其消化率也越高。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会降低油脂的消化率,如棕桐酸的消化率低于其他植物性油脂6%左右。PUFA会促进油脂的消化率,这也是多数植物性油脂的消化率高达96%以上的原因。草食动物体脂食用油脂的安全控制比较复杂,通常是通过测定其酸价、脂质过氧化物、非皂化物、水分、重金属含量以及二嗯

6、英或残留农药等方法评价的。饲料中常用的油脂除了精炼的动物油脂外,多使用食用油,在使用时参照食用油标准做一定的宽松化处理。油脂中的农药、重金属以及毒素残留都会影响油脂的安全食用,但更普遍的是油脂稳定性带来的问题。油脂在长期保藏过程中,受微生物、酶和热的作用缓慢水解,产生游离脂肪酸,在自由基的作用下发生过氧化反应生成醛类,如丙二醛(MDA)和4-羟基壬烯醛(HNE),进入体内可诱发自由基链式反应,破坏机体的氧化-还原平衡,给动物健康造成显著的全身性损害。油脂常温储存中,特别是在有铜、铁、锌、镒和钻等金属及其氧化物和盐类存在的情况下易发生氧化。为了防止油脂氧化,通常在油脂中添加0.02%抗氧化剂(二

7、丁基羟基甲苯、丁基羟基茴香醵等),并贮存在密闭、低温和避光的合适容器中。鱼粉、蚕蛹、米糠、陈化玉米、陈化稻谷和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等饲料原料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保存不当极易氧化酸败。若长时间、大比例饲喂含这些原料的饲粮,在饲料中维生素E或抗氧化剂含量不足,或者饲料中使用高硫酸铜、劣质胆碱或霉变原料,都易导致猪肉脂肪变黄形成黄脂肉。油脂氧化酸败过程中,油脂中的维生素A、维生素E和必需脂肪酸等遭到破坏。食用酸败油脂不只会诱发必需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的现象,还会破坏B族维生素,造成如核黄素缺乏等现象。在生产中,一些不规范的饲料厂家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一些加工、贮藏不规范的油脂,这些油脂通常是水分和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酸价超标,油脂不纯等的劣质油,给饲料品质和畜禽健康造成了严重损害,这种现象应坚决杜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