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07649288 上传时间:2022-09-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75.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v1.0可编辑可修改护士人文修养复习资料一、人际沟通的基本理论与技术【人际沟通的基本概念】1.人际沟通的含义(1)沟通的含义:沟通是信息发送者遵循一系列共同规则,凭借一定媒介将信息发给信息接受者,并通过反馈以达到理解的过程。(2)人际沟通的含义:人际沟通是指人们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系统进行信息(思想、观念、动作等)交流沟通的过程。2 .人际沟通的类型(1)语言沟通:语言沟通是以语言文字为媒介的一种准确、有效、广泛的沟通形式。语言沟通可以超越时空,既可以记载、研究和撰写人类的历史与现状,又可以将先进的思想和知识与更多的人分享。(2)非语言沟通:非语言沟通是通过非语言媒介,如表情、眼神、姿势、动作

2、等类语言实现的沟通。3 .人际沟通的层次与特征(1)人际沟通的层次:按照沟通信息分层,沟通有五个层次,随着互相信任程度的增加,层次逐渐升高,沟通信息也逐渐增加。1)一般性交谈:是指一般性社交应酬的开始语,属于沟通中的最低层次。2)陈述事实:是指不参与个人意见,不牵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报告客观事实的沟通。3)交换看法:是指沟通双方已经建立了一定的信任,可以彼此谈论看法,交流意见的沟通。4)交流感情:是指沟通双方彼此无戒心,有了安全感时进行的沟通。5)沟通高峰:是一种短暂的、完全一致的、高度和谐的感觉。(2)人际沟通的特征1)积极互动:沟通双方是积极的主体,沟通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积极过

3、程。2)符号共识: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同于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流,沟通双方借助符号系统相互影响。11v1.0可编辑可修改3)目的明确:人与人的沟通是以改变对方行为为目的,是一个沟通者对另一个沟通者的心理作用过程。4)情境制约:社会性、心理性、时间性、空间性等情境因素始终对人际沟通产生制约作用。【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1.环境因素(1)物理环境1)安静度:嘈杂的环境将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环境中的喧哗声、电话铃声、谈笑声等与沟通无关的噪声均会分散沟通者的注意力、干扰沟通信息的传递。2)舒适度:如房间光线昏暗,沟通者看不清对方的表情,室温过高或过低,房间气味难闻等都会影响沟通者的注意力。3)相距度:沟通

4、者之间的距离不仅会影响沟通者的参与程度,还会影响沟通过程中的气氛。沟通者之间较近的距离容易形成亲密、融洽、合作的气氛,而较远的距离则易形成防御、甚至敌对的气氛。(2)心理环境1)隐秘因素:当沟通内容涉及个人隐私时,若有其他无关人员在场,将会影响沟通的深度和效果。2)背景因素:指沟通发生的环境或场景。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会受到各种环境背景的影响,包括沟通者的情绪、态度、关系等。2.个人因素(1)生理因素1)永久性生理缺陷:包括:感官功能不健全,如听力、视力障碍;智力不健全,如弱智、痴呆等。永久性生理缺陷者的沟通能力将长期受到影响,需采用特殊沟通方式。2)暂时性生理不适:

5、包括疼痛、饥饿、疲劳等暂时性生理不适因素。这些因素将暂时影响沟通的有效性,当生理因素得到控制或消失后,沟通可以正常进行。(2)心理因素1)情绪:是指一种具有感染力的心理因素,可直接影响沟通的有效性。轻松、愉快的情绪可增强沟通者的沟通的兴趣和能力;焦虑、烦躁的情绪将干扰沟通者传递、接受信息的能力。23v1.0可编辑可修改2)个性:是指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其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热情、直爽、健谈、开朗、大方、善解人意的人容易与他人沟通;而冷漠、拘谨、内向、固执、孤僻、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很难与他人沟通。3)态度:是指人对其接触客观事物所持有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并以各种不同的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它

6、对人的行为具有指导作用。真心、诚恳的态度有助于沟通的顺利进行,而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可导致沟通障碍。4)认知:是指一个人对待发生于周围环境中的事件所持的态度。知识水平越接近,知识面重叠程度越大,沟通时越容易相互理解。知识面广、认知水平高的人,比较容易与不同认知范围和水平的人进行沟通。5)角色:是指人在社会结构或社会制度中一个特定的位置,是一定地位的权利和义务的语言、行为及思想的表现。由于人们处于不同的政治、宗教或职业角色,使人们形成了不同的意识,导致人们对同一信息可能作出的不同解释,从而形成一种沟通障碍。(3)文化因素:文化包括知识、信仰、习俗和价值观等,它规定和调节人的行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很容

7、易使沟通双方产生误解,造成沟通障碍。(4)语言因素:语言是极其复杂的沟通工具。沟通者的语音、语法、语义、语构、措辞及语言的表达方式均会影响沟通的效果。3 .媒介因素沟通媒介选择不当会造成沟通错误或无效。同样的沟通内容通过不同的沟通媒介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沟通效果,以至于对接受者产生不同的意义。4 .组织因素(1)传递层次因素:信息传递的层次越多失真的可能性越大。组织庞大,层次繁多,增加了信息传递过程的中间环节,造成信息传递速度减慢,甚至出现信息失真或流失。(2)传递途径因素:单向的信息传递途径,常常出现信息传递或反馈不全面、不准确。因此,应从多方面增加沟通途径,畅通沟通渠道。考点切记1 .人际沟

8、通的类型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2 .人际沟通的影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个人因素等。3 .物理环境中的安静度、舒适度和相距度均会影响人际沟通的效果。33v1.0可编辑可修改二、护理工作的人际关系沟通【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1 .人际关系的定义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相互认知、情感互动和交往行为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2 .人际关系的特点(1)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2)复杂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多方面因素联系起来的,且这些因素均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人际关系还具有高度个性化和以心理活

9、动为基础的特点。(3)多重性:所谓多重性是指人际关系具有多因素和多角色的特点。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扮演各种角色的同时,又会因物质利益或精神因素导致角色的强化或减弱,这种集多角色多因素的状况使人际关系具有多重性。(4)多变性: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5)目的性: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目的性。3.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关系(1)建立和发展人际关系是人际沟通的目的和结果;(2)良好的人际关系也是人际沟通的基础和条件;(3)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在研究侧重点上有所不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1 .仪表仪表是指人的外表,主要包括相貌、服饰、

10、仪态等。仪表可影响人们彼此间的吸引,从而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随着交往时间的增加。仪表因素的作用可逐渐减小。2 .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交往频率均可影响人际关系疏密程度。一般而言,人与人在空间距离上越近,交往的频率越高,双方更容易了解、熟悉,人际关系也更加密切。3 .相似性与互补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双方的相似性和互补性可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一般而言,在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籍贯、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仰、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人们容易相互吸引;而在性格等方面,当交往双方的特44v1.0可编辑可修改点需要互补关系时,也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4 .个性

11、品质个性品质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优良个性品质,如正直、真诚、善良、热情、宽容、幽默、乐于助人等,更具有持久的人际吸引力。【护理人际关系】1 .护士与患者的关系1 1)护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护患关系是在特定条件下,护士通过医疗、护理等活动与患者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1)护患关系是帮助系统与被帮助系统的关系: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与患者通过提供帮助和寻求帮助形成特殊的人际关系。帮助系统包括医生、护士、辅诊人员以及医院的行政管理人员;被帮助系统包括患者、患者家属、亲友和同事等。护士与患者的关系不仅仅代表护士与患者个人的关系,而是两个系统之间关系的体现。2)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

12、系:护患关系是护患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专业性互动关系。这种互动不仅仅限于护士与患者之间,还表现在护士与患者家属、亲友和同事等社会支持系统之间,是一种多元性的互动关系。3)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工作关系:治疗性关系是护患关系职业行为的表现,是一种有目标、需要认真促成和谨慎执行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4)护士是护患关系后果的主要责任者:作为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因此,一般情况下,护士是促进护患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护患关系发生障碍的主要责任承担者。5)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通过提供护理服务满足患者

13、需要是护患关系区别于一般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2)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1)主动-被动型:亦称支配服从型模式。此模式将患者视为简单的生物体,忽视了人的心理、社会属性,将治疗疾病的重点置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方面。此模式的特点是“护士为患者做治疗”,模式关系的原形为母亲与婴儿的关系。此模式过分强调护士的权威性,忽略了患者的主动性,因而不能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严重影响护理质量。此模式主要适用于不能表达主观意愿、不能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的患者,如神志不清、#v1.0可编辑可修改休克、痴呆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2)指导-合作型:是目前护患关系的主要模式。此模式将患者视为具有生物、心理、社会属性的有机整体。此模式

14、的特点是“护士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模式关系的原形为母亲与儿童的关系。在此模式中,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护理方案和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处于“满足护士需要”的被动配合地位,根据自己对护士的信任程度有选择地接受护士的指导并与其合作。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急性患者和外科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3)共同参与型:是一种双向、平等、新型的护患关系模式。此模式以护患间平等的合作为基础,强调护患双方具有平等权利,共同参与决策和治疗护理过程。此模式的特点是“护士积极协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模式关系的原形为成人与成人的关系。护士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双方共

15、同分担风险,共享护理成果。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慢性疾病患者。以上三种护患关系模式在临床护理实践中不是固定不变的,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患病的不同阶段,选择适宜的护患关系模式。(3)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护患关系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三个阶段相互重叠,各有重点。1)开始期:也称熟悉期,是护士与患者的初识阶段,也是护患之间开始建立信任关系的时期。此期的工作重点是建立信任关系,确认患者的需要。2)工作期:是护士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阶段,也是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主要时期。此期的工作重点是通过护士高尚的医德、熟练的护理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患者的信任、取得患者的合作,最终满足患者的需要。3)结束期: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或基本康复,已达到预期目标,可以出院休养,护患关系即转入结束期。此期工作重点是与患者共同评价护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尚存的问题制订相应的对策。(4)病人角色适应与护士责任:当人们从其他角色过渡到病人角色或从病人角色过渡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