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1、2)班数学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07648683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1、2)班数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教案(1、2)班数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案(1、2)班数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1、2)班数学(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0各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例3 教学目标: 1.学生经历数出 1120 各数的过程,认识 1120 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掌握 20 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 1120 的数的组成。 2.通过生活化的实例认识计数单位“十”,初步了解十进制,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参与实践过程,在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 教学重点: 学生正确读1120各数,并掌握它们的大小顺序,初步体会它们的组成。 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体验“十个一是一个十”的观念。 教学准备: 情境图、小棒、皮套、绳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导入新课

2、1.看手势猜数。(师做手势,生猜数。) 2看手势数数:010.顺数,倒数。 3.出示主题图,理解图意。 (1)仔细观察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以看手势猜数的形式复习旧知,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拉近了学生的距离,创设了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以学生喜爱的小动物为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二、动手实践 探究新知 1.数小棒,认识12. (1)打开1号学具袋,数小棒。 (2)汇报交流,数出的根数和方法。 (3)认识12. 2.感受“十” (1)思考: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大家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根小棒呢? 预设:2根2根数。 处理:引导学生评价这样能一看

3、就知道是12根吗?为什么? 预设:5根5根数。 处理:引导学生评价这样能一看就知道是12根吗?为什么? 处理:谁的方法更好呢?你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可以看看2号学具袋能不能帮助你呀? (2)汇报交流,总结发现:10根为一捆的方法是最好的。 预设:有的学生把10根捆成一捆。 处理: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种方法好吗?好在哪里? (3)揭示:10个一组成1个十。1个十是10个一。 (4)12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3、了解其他数的组成。 从1119这些数中,选出一个你喜欢的数,用小棒表示并说说它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设计意图】这里让学生摆一摆,数一数,学生发现小棒数目多的时候,不容易一下子

4、看出来,于是学生就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教师又为学生提供学具,力求激活学生的思维。在此尝试探索的学习时空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个性化,他们在操作讨论中,明事理,悟方法,自始至终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了资源共享、学习互补,提高了合作交往能力。 4、走进情境,学习读法 (1)看松鼠的采果图,为松鼠采的松果报数。 (2)在情境中认识20,动手实践了解20的组成。 (3)教师以一个数为例指导学生读数。 (4)学生自主探究,独立完成其他数的读法。 (5)引导学生发现读数的规律:一个十几个一就读作十几 5、借助直尺,了解数序 (1)读出直尺10后面的数 (2)读直尺上的数,谈谈自己的发

5、现。 (3)给采松果的松鼠排排队 (4)给数字宝宝找朋友(按顺序填数)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数感,不是靠教师讲解获得的,而是要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数学活动得到感受和体验。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因此,我借助松鼠妈妈评采果能手的情境,安排相应的活动,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给他们一个舞台,让他们用语言表达和交流数的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趣味活动,巩固新知 1、扮演数字宝宝介绍自己。 2、游戏:猜一猜,卡片后面会写几? 3、送松鼠回家(连一连) 4、用今天学的数字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小学生,特别是一年级的小学生活泼好动,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如果能做到巩固与游戏相结合,就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设计了游戏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同时也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