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博物馆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07648084 上传时间:2023-09-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博物馆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湖南省博物馆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湖南省博物馆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湖南省博物馆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湖南省博物馆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博物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博物馆(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创办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位于长沙市开福区,与风景秀 丽的烈士公园毗邻,占地面积5.1万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该馆 馆藏文物丰富,尤以马王堆汉墓文物、商周青铜器、楚文物、历代陶瓷、书画和 近现代文物等最具特色。是湖南省最大的综合性历史艺术博物馆, 也是全国优秀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湖南省4A级旅游景点之一。馆舍介绍湖南省博物馆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历年修建的老陈列楼、办公楼和新陈 列大楼等建筑古朴典雅,各具时代特点。20世纪末竣工的新陈列大楼建筑面积 1.4万平方米,造型古拙,气势恢弘,以其独特的风格展现出湖湘文化的丰富内 涵,成为古城长沙标志性建筑

2、之一。大楼通过空调和楼宇自动控制系统保持温度 和湿度的恒定,设备先进。楼内设有陈列展室等,展示、接待功能齐全。马王堆汉墓、湖南名窑陶瓷、湖南省商周青铜器、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馆 藏明清绘画等常设陈列及临时展览在这里展出。湖南省博物馆荟萃了湖湘大地的文物遗珍,展现了湘楚文明的来龙去脉, 在喧嚣日甚的都市内,不失为优雅宁静的文化休闲去处,是了解湖湘文化的最佳 窗口。历史沿革湖南是中国较早出现博物馆的地区之一。早在1897年,郴州学会就组建了郴州学会博物院,可惜寿命不长,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而夭折。1923年,政府出资兴建了湖南省教育会博物馆,1927年正式定名为“湖南省立博物馆”,但1930 年的战

3、火,又将该馆彻底焚毁,此后再未恢复。21951年3月,湖南省博物馆筹备处在长沙留芳岭的百琴园挂牌成立,1956年在长沙西北环境优美的烈士公园建成开馆。建馆之初,该馆以建设“地志性博物馆”为目标,开展了对反映湖南历史、文化、民俗、艺术、自然资源等方面的 文物与标本的征集与展示工作,举办了湖南矿产资源、湖南农业资源、湖南手工 艺品、湖南楚文物展等六大展览。其中楚文物收藏和湖南近现代名人收藏是构成 该馆藏品中极有特色的部分,为该馆的收藏展示打下了较好基础。所处地理湖南位于我国东南腹地, 长江中游, 是连接东部沿海省与西部内陆省的桥梁 地带。因大部份地区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 ,简称“湘”。湖南境

4、内山地约 占总面积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约占一半。中部大都为丘陵,北部为 洞庭湖平原,地势低平,海拨大都在 50 米以下。湖南气候属大陆型亚热带季风 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 16 18,元月最冷, 8 月最热, 年降水量 12001500 毫米。馆藏作 品该馆藏品 11 万多件,一级品 763 件。藏品中有新石器时代的石器、陶器, 商周青铜器, 楚文物,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 东汉至隋唐的湘阴窑和岳州窑青瓷, 唐五代长沙窑釉下彩瓷器, 唐人摹王羲之 兰亭序 卷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 夫之的手迹等。 太平天国和湖南农民运动等方面的文物也较多。 珍品有宁乡出土 的人面纹方鼎

5、、 象纹大铙、醴陵的象尊, 湘潭的豕尊等商代青铜器及长沙马王堆 3 座汉墓中出土的 3000 多件珍贵文物和女尸。长沙马王堆 1 号墓出土的 T 型帛画,长 2.05 米,绘有天上、人间和地下的 景象,神话与现实浑然一体,是作为墓主人“引魂升天”的“铭旌”而埋入墓中 的。3号墓中出土的 28件共 12万多字的帛书, 包括老子、 周易、经法、 战国纵横家书、春秋事语、五星占、天文气象杂占、五十二病方 等, 大部分是早已失传的古籍, 对于研究古代哲学、 历史、天文学、 医药学等都具有 很高的价值。 该馆为了防止这些文物的自然损坏, 采取现代科学和传统技术相结 合的方法来加以保护。 对丝织品的揭取、

6、 消毒去污、 防虫防霉和加固保护等, 摸 索出一些可行的方法或已取得成功的经验。 在漆木竹器的脱水定型、 铜器修复和 文物复制方面,也取得成果。该馆基本陈列有 湖南历史文物陈列和 马王堆汉墓陈列 。马王堆汉 墓陈列有保存于地下室的女尸及其内脏器官, 复原的巨大棺以及保存于马王堆 现场的 3 号墓坑与 2 号坟堆。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和其他一些文物珍品, 曾在国 内许多省、市和日、美等国以及香港展出。该馆还举办过湖南革命史陈列 、 楚文物展览 、馆藏明清绘画展览 、明清工艺品展览、齐白石画展等 40 多个陈列展览。藏品精粹 人物御龙帛画战国,纵37.5厘米,横28厘米,1973年湖南长沙弹子库楚墓

7、出土。画面 正中绘一戴高冠、穿博袍、佩长剑的男子,当为墓主人形象。他侧身而立,手扶 佩剑,立于龙身,头顶有一华盖;龙昂首卷尾,弓身成舟,舟尾立一鹤(凤),舟旁有一鲤鱼随行。人物衣着的飘带、华盖的垂穗都表示了风动的方向, 可见龙 舟迎风前进的态势。画面简洁而具有神秘意味,现在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幅升 天导引图。黄纱地印花敷彩直裾式丝绵袍西汉早期,衣长132厘米,通袖长228米,袖口宽28厘米,腰宽54厘米, 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丝绵袍用黄色印花敷彩纱作面料,黄绢作缘 边和衬里,内填充丝绵絮。衣形为即交领、右衽、直裾式,由上衣下裳两部分组 成,领口挖成琵琶形,袖筒肥大,下垂呈胡状,下

8、裳底缘作等腰梯形。 商代豕形铜尊高40,长72厘米。1981年湘潭九华船形山出土。湘潭九华出土的猪尊作野 公猪形状。有盖,盖上捉手残缺,根据残存情况复原成凤鸟形。双眼直视,獠牙 外露,两耳竖立,四肢粗壮,尾下垂。肘部前后各有一圆形管孔,经过尊腹,直 通另一肘部。黑地彩绘漆棺假如人们在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黑地彩绘漆棺前徘徊时,将会惊奇地看湖南省博物馆到这件在地底下埋藏了两千多年的漆器艺术品,依然闪耀着令人目眩神迷的色彩。最不可思议的还是彩绘棺上穿梭于流云中的神奇怪兽。该棺内髹朱漆,外黑漆为地,用朱、白、黑、黄、绿等颜色,绘出流动奔放的云气,云气间 有一百多个形态各异的动物和神怪穿插其间,组成了五

9、十七幅内容不同的画面, 这就是汉代云气纹漆画的典型作品。 那么,让我们沿着起伏萦回的流云,去探访 这缤纷的神仙世界! 曲裾素纱褝衣西汉早期,衣长160厘米、通袖长195厘米、袖口宽27厘米、腰宽48厘米, 衣重48克,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曲裾素纱单衣衣领相交,曲裾(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服较长,款式类似当时流行的上下衣裳相连的深衣。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衣袍外罩单衣,这样既可增添其华丽,又可使花纹不太明显而产生朦胧美感。 也有人认为其当时作为 内衣穿着,是一种性感内衣。马王堆一号汉墓T形帛画1972年,发掘马王堆一号汉墓,在第四层的内棺盖上发现了一

10、幅帛画;1973 年,发掘马王堆三号汉墓,在第三层内棺盖湖南省博物馆上,也发现了一幅画。 这两幅帛画的画面,都是上宽下窄,便通称为T形帛画。第一幅帛画的发现,震 惊了国内外,第二幅帛画的发现,更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帛画内容,分为天上、 人间和地下三大部分。天界部分,画在上端最宽阔的地方。右上角,一轮红日, 日中有金乌,日下的扶桑树间,还有 8个太阳。大禾人面纹方鼎中国唯一的以人面纹为饰的鼎。商代晚期。通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 宽23.7厘米。宁乡县黄材镇出土。颜色碧湖南省博物馆绿,器身略呈矩形,口 部略大于底部,两耳直立,四柱状足,足上部有兽面纹,器身外表四周饰半浮雕 的人面。人面周

11、围有云雷纹,人面的额部两侧有角、下巴两侧有爪。唐摹兰亭序此卷正文质地为绢本,黄褐色,亦称“黄绢本”,其纵24.5厘米、横65.6 厘米。在正文末行“斯文”之下有“芾印”、“子由”二朱文印,印文已模糊不太 清晰。卷前引首有明代著名书画家、鉴赏家董其昌题书“墨宝”二字(残存)。卷中有明代书画鉴赏家项元汴藏印甚多。 卷尾依次有明代许初,清代王澍、贺天 钧、唐宇肩、顾莼、梁章钜、梁同书、孙星衍、石韫玉、李佐贤、韩崇诸跋。 常设展览 马王堆汉墓陈列简介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三座汉墓, 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 一。墓中出土三千多件珍贵文物和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其中,光亮如新的漆器,代表了

12、汉初髹漆业的最高水平;华丽轻柔的丝绸,展示了纺织技术的惊人成就; 浪漫神奇的帛画,叙述了神秘的天国幻想与永生渴望; 翰墨飘香的帛书,传承了先哲的学识与智慧;千年不朽的女尸,是人类防腐史上的奇迹陈列展示的284件(组)文物,是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的精华,它将引领人们穿越历史时空, 感悟汉代文明的神奇与瑰丽。重点展品1、考古大发现2、走进轪侯家3、彩棺巨椁4、千古遗容5、半景画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简介湖南地区目前发现最早的铜器是岳阳铜鼓山和石门皂市的商代遗址,距今约3500年。商代晚期,湖南地区进入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出现了一批既有中原 特点,又有本地特色的铜器。西周时期开始出现具有南方特色的铜器,同

13、时也出现楚国铜器,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湖南地区以楚国青铜文化为首,同时又有多种青铜文化并存的局面。湖南商周青铜器在中国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湖南省博物馆收藏的商周 青铜器数量较多,湖南商周青铜器陈列精选出铜器72件,与铜器伴出的玉器 11件,虽然只是极少的部分,但从中可以看到湖南地区青铜文化的发展脉络, 也可以了解到其中的铜铙和动物造型的器物,丰富了中国青铜文化的内涵。重点展品1、商至西周青铜器2、春秋战国青铜器湖南名窑陶瓷陈列简介湖南陶瓷业源远流长,独放异彩。距今一万余年的道县玉蟾岩陶片, 是国内 迄今发现最早的陶片之一。约在东汉中期湖南开始烧造青瓷。湖南发现东汉至清瓷窑四百余处,窑烟袅袅,

14、千年不绝。湘阴窑瓷釉色晶莹 透明,雕塑栩栩如生,曾受官府青睐。尘封已久的唐代长沙窑是中国彩瓷的初盛,图案生动、趣意盎然的釉下彩绘是民间绘画艺术的缩影,饰以脍炙人口的诗歌、 里巷皆知的俚谣警语,是商品经济下新兴市民情趣的表露,也是原汁原味的民间文学。穿越千年时空,可遥感唐诗风靡一时的盛况。清末民初醴陵窑另辟蹊径, 首创釉下五彩,产品屡获国际大奖,醴陵发展为驰名中外的瓷城。色彩斑澜的湘瓷艺术,为中国古陶瓷增添了一道亮丽风景。展厅陈列的三大 窑瓷产品,仅是冰山一角,未能充分反映湖南古代制瓷的全貌。 借此彰显窑工之 创意、湘瓷之神韵,才是我们的初衷。重点展品1、陶器、瓷器明清书法陈列简介书法是中国古老

15、而独特的传统艺术, 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特有载体,是以汉字 为依附的最浓缩的美学表象。明清时期,无数书法家的执着追求、辛勤耕耘和努 力开创,形成了书法的艺术多元化体系,使之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一颗耀眼的明 珠。馆藏明清书法作品甚丰,艺术涵盖面广,尤其是湘籍名人的书法作品,更能 彰显出书法湘军的独特艺术风采。 这里展示的明清书法作品,正是这一时期全国 各地特别是湖南书法家演绎中国书法继承、创新和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重点展品1、明代书法2、清代书法明清绘画陈列简介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明清绘画,在唐宋的基础上,趋向个性化,派别林立,风格 各异,重传统的摹古和改革创新两大潮流并峙交织,“摹古”派讲究传统的继承、 技法的表现,“创新”派注重画意内涵和笔墨形式。同时提倡诗书画印的有机结 合,使中国画的意境更为隽永、深沉和含蓄。馆收藏明清绘画作品甚多,其中有些画家的作品在全国尚属少见。 展厅所展 示的58幅作品,仅是明清绘画中的一鳞半爪,然可连缀出明清绘画艺术发展重点展品1、明代绘画2、清代绘画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陈列简介湖南十大考古新发现陈列展馆位于湖南省博物馆新陈列大楼二楼西北, 其面积约400平方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