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写景的方法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646815 上传时间:2024-02-1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写景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写景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写景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写景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写景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写景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写景的方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写景的方法诗歌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多感官描写、色彩的运用、动静、虚实,对比、 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一)描写的顺序。 写景是要有一定顺序的,这样写出的景才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写景的顺序主要有空 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 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练习:1.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碧瓦 范成大碧瓦楼头绣幕遮,赤栏桥外绿溪斜。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注范成大,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他反对和议,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写的请简要分析。这首诗描绘了色彩绚丽、富有生趣的暮春景

2、象。近处,富丽堂皇的碧瓦楼,绣幕低垂;远处,赤栏 桥外,一泓清溪横斜,绿水淙淙;空中,杨柳飞絮,漫天飘舞;地下,梨花铺地,洁白如雪。全诗 写景层次分明,前两句由近及远,后两句先高后低。2. 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绝句 杜甫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这首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写景是从面上着笔,用 “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后两句则是从点上着笔,工笔细描特定的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 静态写照。这首诗在写景时点面结合,极有层次感。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望江南

3、 金德淑 春睡起,积雪满燕山。万里长城横缟带,六街灯火已阑珊。人立玉楼间。【注】金德淑,南宋旧宫人,宋亡后流落至元大都,这首词即作于此时。 根据首句和“六街灯火已阑珊”看,这首词是按什么线索写景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是按时间线索写景的。“积雪满燕山”和“万里长城横缟带”是早晨春睡起来所之景,“六街灯火已 阑珊”是傍晚之景。作者从春睡起来一直写到傍晚灯火阑珊之时,表明其一整天都伫立于玉楼之上, 这就表现出了她内心深重而难以排遣的亡国之痛。(二)多感官写景。 所谓多感官写景,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 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色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入

4、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 会其中的意境。 杜甫的“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就使用多角度写景的方法。除了 视觉之外,还有嗅觉“花草香”、触觉“沙暖”;不仅如此,“花草”的色、“春风”的柔、冻泥融化 之后的软,其实也暗从触觉角度描写。这样写就把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也调动起来了,让读者从视 觉、嗅觉、触觉等各个角度感受春天的美。练习: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 苏轼 麻叶层层苘叶光,谁家煮茧一村香隔篱娇语络丝娘。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捣麸软饥肠。问言豆叶几时黄【注】北宋元丰元年徐州发生严重春旱,作者作为徐州太守,曾往石潭求雨,得雨后,又往石潭 谢雨,沿途经过农村,

5、写了一组浣溪沙词,这是第三首。垂白:老人。要注意的是,诗歌中对色彩的使用,并不仅限于写景。诗歌中也有很多通过色彩使景与人形成对比22 / 8这首词的上片是如何写景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上片采用多感官方法来写景。第一句从视觉上写,层层的麻叶、荷叶以及其他的作物 泛着光泽,充满生机;第二句从嗅觉上写煮茧的香味飘满一村;第三句从听觉上写隔着篱墙,听到 了缲丝女郎娇媚悦耳的谈笑声。作者通过多感官描写,就把农村暮春雨后特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描 写得有声有色有味,表现了作者心情的愉悦。2.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南柯子忆旧仲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

6、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释】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这首词上阙写景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 手法。前两句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 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3.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竹轩诗兴 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全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

7、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 “梢 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 “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 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诗歌写景的方法(中)(三)色彩运用。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色彩感,使诗歌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诗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诗歌运用色 彩描写景物,有两种基本方法: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所谓色彩的组合,是指诗歌在写景时将几种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

8、里船。这是一首写景诗,作于杜甫客居成都生活相对安定之时。诗歌前两句写景所使用的最突出的方法就 是色彩组合,诗人选取“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等四样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构成一 幅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的早春画图,表现了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像这样的色彩组合的诗句还有很多,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白朴的“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等。色彩对比是指把两种在色彩上具有强烈反差的景物放在一起,使其在色彩上形成对比,以表达作者 的某种思想感情。色彩对比与色彩组合的不同有两点。一,在色彩组合中,用以组合的色彩一般有 多种;色彩对比只能是两种颜色,且分别出现在上下两句之中。二,色彩组合的目

9、的是为了让画面 的色彩更绚丽,一般描写的是乐景;色彩对比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造成强烈的视觉反差,其所选取 的色彩往往是一冷(冷色调)一暖(暖色调),两者相互映衬,以表达感情。如杨万里的晓出净 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碧”与“红”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两者 相互映衬,碧者更碧,红者愈红,表现了西湖六月迷人的景象。这样的诗句也很多,如:“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李白送友人“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净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33 / 8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高

10、宗仪凤三年,屈居下僚十八年,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被人所诬入狱,此诗即狱中所作。 首联“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总领全诗,诗人因秋天的蝉声引发了自己纷乱的思绪。“西陆” 指秋天,“南冠”指楚囚,此指诗人自己。颔联“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是说诗人难以忍受蝉 扇动着乌黑的双翼来对着满头白发的自己悲吟。“玄”是黑色,“玄鬓”指蝉黑色的翅膀。颈联“露 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表面是写蝉因露重而难以前飞,因风大而鸣声不能远传,实则是以蝉自 比,表现自身在仕途中因受到太多压制难以施展抱负。尾联“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说自己 虽然像蝉一样高洁却无人相信,也无人替身陷囹圄的自己说话。此诗的颔联“玄鬓”与

11、“白头”形 成色彩对比,其中的白头指的是诗人自己,诗人由蝉之“玄鬓”想到自己的满头白发,引发了青春 不再年华老去的无比惆怅。中国古典诗歌非常讲究通过对色彩的运用来表现意境美,其运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遇到此类诗歌, 我们在阅读时,首先要分析诗歌是如何运用色彩的,接着思考色彩的运用对表现画面具有怎样的作 用,最后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1.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双调】沉醉东风渔夫白朴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 不识字烟波钓叟。这首元曲的前两句在写景时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这首元曲在写景时最突出的特点

12、是对色彩的运用。作者将“黄”、“白”、“绿”、“红”等四种颜色的 景物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表现了渔夫生活环境的美丽迷人和作者对这种生活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 龙为君死。 请从色彩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首联。这首诗的首联在色彩上形成强烈的对比。上联以“黑”极写云之浓重,象征敌军势力之强;下联以 “金”极写守边将士身上的铠甲在日光的照耀下之鲜亮耀目。两种色彩的对比,突出了守边将士面 对强大敌人昂扬的斗志,表达了诗人对守边将士的赞

13、美之情。3. 阅读下面这首元诗,然后回答问题。余杭四月 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注】朱樱:樱桃的一种。昼门关: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这首诗的颔联写景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颔联写景色彩绚丽。诗人把具有鲜明色彩特征的景物“朱樱”、“青豆”、“绿草”、“白鹅” 组合在一起,使画面多彩迷人,表现了余杭四月生机勃勃的景象和诗人内心的闲适愉悦。(四)动静。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又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 使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 诗人在写景时对动静的处理,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化

14、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1. 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动为静,以静写动,是用写静态景物的方法写动态之景,让动态之景变为静态之景。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的第二句,此句从远处描写瀑布,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诗人着一“挂”字,将流 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来描写,化动为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瀑布从远处观看时所具有的特点。诗歌 的后两句从近处描写瀑布,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其气势之雄伟,描写的是瀑布的动态。整首诗由远 及近描写瀑布,远望与近观结合,既表现了瀑布的静态美更表现了瀑布的动态

15、美,让同一条庐山瀑 布在读者面前展现出不同的姿态。再如白朴的【双调】沉醉东风渔夫中的“点秋江白鹭沙鸥” 一句,也是化动为静。白鹭沙鸥” 本是动态之景,作者着一“点”字,就让飞来飞去的白鹭沙鸥成为缀在秋江上一个个“点”,这就 让整个画面变成了静态,表现了环境的静谧安适。2.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化静为动,以动写静: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 形态和神态。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和“原”都是静态之景,但作者却 分别用一个“舞”一个“驰”来写表现之,说山就像一条银蛇在舞动,原就像一头白象在奔驰,这 就将静景变成了动景,一方面表现了在雪花飞舞中山和原给人的一种动的错觉,更主要是这样写就 使原本“惟余莽莽”、“顿时滔滔”的静态画面灵动起来。再如宋代宋祁玉楼春中的句子“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红色的杏花绽放于枝头 本是静态的,但作者用一“闹”字,不仅写出杏花的繁多,更化静为动,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红 杏在枝头闹闹嚷嚷竞相开放的动态,不仅有色而且有声。3. 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景物和动态的景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相映成趣。杜甫绝句中的“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采用的就是动静结合的方法写景。第三句写动景: 春暖花开,泥融土湿,秋去春归的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