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07645092 上传时间:2023-07-1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学常识练习含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请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戏剧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为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诗剧。B.他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 “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C.孔乙己选自呐喊,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白话小说。变色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写的一篇讽刺小说。D.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这句话的感叹号运用正确。【答案】 B 【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

2、:(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B项,说法错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故答案为:B。【点评】做文学常识的题目,要求学生应该有丰富的知识,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相关作家作品等知识。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联从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成。“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此联的上联概写岳阳楼的自然景观,下联暗引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两两相对,整齐优美。欣赏这样的对联,可以陶冶情操,学到推敲锤炼语言的方法。B.如果欧阳修想再收一位门生,从生活现实的角度他应该从“李清照、纳兰性德、元稹、黄庭坚”四

3、人中找李清照。C.假如你的一首七言律诗被杂志社采用,按照正文部分每字5元来计算,你应得140元稿费。D.“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换钱来给外祖母补贴家用,他的懂事能干让外祖母感动落泪又万般心疼。【答案】 A 【解析】【分析】B项, 欧阳修 ,(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他们没有同时在世的时间,所以B项说法有误。C项,七言律诗共七句,每句八个字,计算结果应该是280元。所以C项说法有误。D项,童年中高尔基捡破烂,说法有误,应该是阿廖沙捡破烂。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对

4、文学、文化常识的理解能力。逐项阅读分析其中涉及的作家作品,或者是故事情节等内容,紧扣字眼,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比如年代、流派等,因为有些题目的错误之处很隐蔽,根据平时的积累回忆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进行对照即可。3对下面三幅书法作品使用字体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楷书 草书 行书B.行书 楷书 草书C.行书 草书 楷书D.草书 行书 楷书【答案】 B 【解析】【分析】A.东晋王羲之的行书作品兰亭序 ,王羲之以行书著名; B.唐朝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真卿以楷书见长; C.唐朝怀素的草书作品自叙帖,怀素以草书著名。 三幅作品分别属于行书、楷书、草书,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

5、考查书法鉴赏。答题时应注意,调动平时相关的书法知识的积累,根据书法家的主要风格,擅长的字体,著名作品,分析书法作品的字体特点,准确判断作答。4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东汉刘向根据战国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B.孟子,名轲,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与孔子并称“孔孟”。C.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讲究韵律,通常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D.苏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并称“苏辛”。【答案】 A 【解析】【分析】A.应是“西汉刘向”。BCD表述正确。 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

6、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5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记”“说”“表”“序”“书”“谏”等都是古代文体的名称。B.苏轼,字乐天,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主要代表,“宋四家”之一。C.“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其中“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

7、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D.“蒲柳人家”指普通贫苦农家,蒲柳人家描绘出一幅幅20世纪30年代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情画,作者是刘绍棠。【答案】 B 【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B.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乐天”是白居易的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6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小人物

8、身上往往寄托着作者对“大世界”的关怀。也就是人物虽小,但是通过小人物却寄托了作者对社会深深的思考,比如故乡中的杨二嫂和闰土、我的叔叔于勒中的菲利普夫妇、孤独之旅中的杜小康及其父亲。B.北宋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明言其人生志向、政治抱负,表露其博大襟怀、坚强意志。而唐代的欧阳修则在醉翁亭记中通过对滁州优美风景的描写,表现了其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C.“见教”,意为“指教(我)”。“见”字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样。如“见谅”,意为“原谅(我)”。D.避讳,旧时为了对某人表示尊敬,不敢直呼其名,叫做避讳。讳某,意思是某字本应避去。【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常识和文

9、化常识的辨析能力。一般考查经典篇目或者名家的相关知识。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课本的注释,注意平时的积累。ACD正确;B选项欧阳修是北宋时代,故选B 【点评】在平时注意积累,记住人物时候的时代。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作者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词中写到“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其中的“风骚”原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B.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歌”中的“秋处露秋寒霜降”一句,分别对应的节气为:“立秋、处暑、寒露、秋分、小寒、霜降”。C.“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汉朝人称匈奴单于为天之骄子,后来称历史上南方某些少数民族君主为天

10、骄。D.我国古代的许多词语具有特定的代称,如:婵娟指月亮,须眉指男子,社稷指国家,布衣指平民,汗青指史册。【答案】 B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B项中的 “秋处露秋寒霜降 ”中的“露”不是“寒露”,而是白露。正确答案应该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知识的积累。做此题时,学生应该认真读题,核实各个选项的表述的正确与否。找出错误。平时学生要多记忆多积累一些 文学文化常识 ,便于提高做题的准确率。“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分别指立春、春雨、惊蛰、春分、清明

11、、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迁用毕生精力著成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刘向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它们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璀璨明珠。B.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三国演义。C.律诗共有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其中颔联、颈联必须对仗。D.格列佛游记的作者是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乔纳森斯威夫特。【答案

12、】 B 【解析】【分析】B项,我国古典小说创作达到最高水平的标志是长篇小说红楼梦。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基本的文化常识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9下面选项中,不属于“中国戏曲的艺术特征”的一项是( ) 中国戏曲在世界剧坛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它是一种具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的戏剧形式。中国戏曲强调神似,强调写意,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和典型代表。A.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B.强调神似和写意C.具有高度综合性D.有很高的传统技艺性【答案】 A 【解析】【分析】本题考

13、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句段分析能力。这种题型首先要求我们认真筛选信息,其次对信息进行整合,由此分析出正确答案。 选段是针对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其特点是:很高的传统技艺性、高度综合性、强调神似,强调写意。BCD概括出了艺术特色,准确无误。 但A项“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是中国戏曲的影响,而非题干要求的“艺术特征”。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提炼、概括、压缩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仔细审题,谨慎答题。10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雪一词作者是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毛泽东。其中“沁园春”是词的题目。B.议论文有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课

14、文敬业与乐业中,课题“敬业与乐业”就是论据。C.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令爱、惠存、高寿、借光、赏脸等都属于敬辞。D.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觞、樽、玉钟、瑶盏、玉壶等都是酒杯的美称。【答案】 C 【解析】【分析】A“沁园春”是词牌名。 B课题“敬业与乐业”是论点。D玉壶是酒壶的美称。樽是盛酒器。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比照辨析正误。11阅读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完成小题。 (1)课文原题为“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说说这个标题属于哪一类。 (2)本文运用了动静结合的写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 【答案】 (1)“飞天”凌空为主标题,“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为副标题。(2)她站在10米高台的前沿,沉静自若,风度优雅。白云似在她的头顶飘浮,飞鸟掠过她的身旁。作用:飘浮的白云,飞鸟,与吕伟的沉静自若形成鲜明的对比,一个“托”字,静静停留在空中,与“疾如流星”形成强烈反差。插入碧波的身体,与悄然不惊的水花,以及震耳欲聋的掌声,欢呼声,构成动与静的协奏曲,用静反衬动,增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