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第19课客至教案1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643734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第19课客至教案1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第19课客至教案1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第19课客至教案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第19课客至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2017学年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四专题沉郁顿挫的杜甫诗第19课客至教案教学目标 :1理解杜甫此诗的风格 2了解诗人闲居生活的特点3理解诗人在诗中表现出来的闲居生活之美。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的表达效果。 2体会诗人客至后的情感 教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题解: 这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诗,据黄鹤黄氏集千家注杜工部诗史补遗讲,是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五十岁时,在成都草堂所作。这是一首至情至性的纪事诗,表现出诗人纯朴的性格和好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可见诗题中的“客”,即指崔明府。其具体情况不详,杜甫母亲姓崔,有人认为,这位客人可能是他的母姓亲戚。“明

2、府”,是唐人对县令的尊称。相“过”,即探望、相访。 二赏析诗文: (一)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1释“群鸥”。 鸥鸟性好猜疑,如人有机心,便不肯亲近,在古人笔下常常是与世无争、没有心机的隐者的伴侣。因此“群鸥日日来”,不仅点出环境的清幽僻静,也写出诗人远离世间的真率忘俗;同时也说明:亲友云散,交游冷落,只见群鸥,不见其他来访者,闲逸的生活不免有一丝单调、寂寞。 2此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首联描绘了草堂环境的清幽,景色的秀丽,点明时令、地点和环境。 3赏析“皆”字。 “皆”字写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 (二)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1释“缘”。 因

3、为。 2描写景物,在空间上有何变化? 颔联由外转内,从户外的景色转到院中的情景,引出“客至”。 3体味作者的情感。 用与客人谈话的口吻,增强了生活实感,表现了诗人喜客之至,待客之诚。 (三)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1作者待客选取了哪些细节? 作者选取了最能显示宾主情意的生活场景,着意描画。 2待客两句传达出了哪些信息? A主人盛情招待,频频劝饮,却因力不从心,酒菜欠丰,而不免歉疚。 B我们仿佛听到那实在而又亲切的家常话,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 (四)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怎样的快乐? 尾联以邀邻助兴的精彩细节,出人料想地笔意一转。这令人想

4、到陶渊明的“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无须事先约请,随意过从招饮,是在真率纯朴的人际关系中所领略的绝弃虚伪矫饰的自然之乐。 评解 1篇首以“群鸥”引兴,篇尾以“邻翁”陪结。在结构上,作者兼顾空间顺序和时间顺序。从空间上看,从外到内,由大到小;从时间上看,则写了迎客、待客的全过程。衔接自然,浑然一体。但前两句先写日常生活的孤独,从而与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这两句又有“兴”的意味:用“春水”、“群鸥”意象,渲染出一种充满情趣的生活氛围,流露出主人公因客至而欢欣的心情。 2浅切平易的诗歌风格。综观全诗,语势流畅,除“盘飧”、“兼味”、“樽酒”之外,其馀语句都没有太大的障碍,尤其是尾联虚字(“肯与”)和俗语(“呼取”)的运用,质朴流畅,自然亲切,与内容非常协调,形成一种欢快淡雅的情调,与杜甫其他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确实不大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