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造影纲要解析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43718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6.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荧光造影纲要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荧光造影纲要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荧光造影纲要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荧光造影纲要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荧光造影纲要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荧光造影纲要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荧光造影纲要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报告 一、基础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是F眼科临床诊治眼底病的常用检查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某种能够发出荧光的物质(如荧光素钠),快速注入被检者静脉内,循 环至眼底血管中,受蓝光的激发而产生黄绿色荧光;利用配有特殊滤光片的眼底照相机,观 察并及时拍摄眼底血循环的动态过程。此项检查能在活体眼中反映出视网膜大血管至毛细血 管水平的生理与病理情况,对眼底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导光凝治疗及预测视力预后等方 面,帮助极大。 (一)基础屏障(barrier)1. 血视网膜内屏障(简称内屏障):指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为紧密联结,不渗漏荧光

2、素; 2血.视网膜外屏障(简称外屏障):指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由于有紧密的闭锁小带,大的脉络膜动、静脉也没有明显的渗漏。永络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有孔窗fenestration) 故荧光素能渗至血管外组织及BruchS莫的胶原层间。但由于外屏障的作用,使染料不能进 入视网膜内;3.视神经乳头组织内的正常毛细血管不渗漏荧光,在荧光血管造影过程中,通过周围永络膜 毛细血管渗漏的荧光,可使视乳头边缘结缔组织着染。(二)造影剂1静脉注射荧光素钠静脉注射剂量,按体重计算为1020mg/kg。一般成人用20%的荧光 素钠(国产,现已少用或不用)3ml5ml于4一5秒钟注射完毕;10%荧光素钠(进制剂,立摄得

3、,Alcon) 5ml于4一5秒钟注射完毕。2服儿童或不能 静脉注射的成人,可服荧光素钠济U量为2530mg/kg。一般于服5分钟后才在眼底出现 荧光,故不适于拍摄荧光血管造影早期像;但可拍摄5分钟后甚至1小时的荧光造影像。口 服液可配成2%的水溶液或氯化钠溶液。 三()安全性(副作用)1.荧光素钠是无毒染料,只要制剂纯净,一般患者均可耐受,不发生毒性反应; 2.少数偶 觉恶心,嘱其张呼吸,仍可继续拍片;3.个别年轻患者心情紧张,迷走神经反射有呕吐或晕厥,应立即停止造影,嘱其平卧; 4.特 殊患者需请内科会诊,协同紧急处理;5. 荧光素钠经肝脏代谢,肾脏排泄,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慎用或不用。(

4、四)造影片的 识别1. 造影时,先拍摄的是双眼无赤光眼底片(彩相);2. 阅片时我们所见的是冲洗后的负片(正片会失去某些病变细节,因此提倡阅读负片);3开始的2一3张是使用蓝色滤光片,注药之前拍摄的双眼荧光对照片,用以发现假 荧光和自发荧光; 4.此后给患者注射荧光素钠,开始注射时即开动计时器,注射完毕时即拍 一片,如此可准确记录注射所用时间;5. 为了不错过动永前期,即永络膜循环,需在30秒内连续拍片;6. 动脉前期一般只有0厂1.5秒,动脉的充盈时间,也不超过2秒;7. 标准的眼底像片是按顺序拍摄的,尽量包括全部眼底。一般拍摄7一9个视野,包括:后极部,上方,颞上,颞侧,颞下,下方,鼻下,

5、鼻侧,鼻上;8. 立体像的拍摄方法为将眼底照相机上的立体像钮锁定,然后在同一视野内,将方向操 纵柄迅速水平方向移动,向左移拍摄一张,随即向右移动再拍摄一张,这样所得的两张底片,用 立体镜观察可融合成一立体像,可观察眼底病变的隆起或凹下;9. 一般情况下, 36张胶片内拍摄,特殊病人可视病变情况拍摄,必要时增加胶卷。(五)造影报告书写要求:1对于造影结果的判定,必须结合临床资料;2基本原则:元论的原则;动态的原则; 比较的原则;综合分析的原则;指导性原则。3. 荧光造影报告一般需包括:a)充盈时间,充盈是否完全,有无充盈缺损或无灌注;b)当发现异常荧光后需追随其演变,如形态、大小、荧光强度的动态

6、改变,以分析是否为 窗样透见荧光或荧光渗漏或晚期着染等;c)对于异常血管,需注意有无管壁着染,有无血管外渗漏荧光;d)黄斑部位需在静脉早期 注意拱环及其附近的改变;e)还需注意荧光造影片上由于镜头或冲洗胶卷所致的的伪影或污染,鉴别的方法,是后者在 造影过程中,其位置及大小形态始终不变;f)对不同眼底病需要有所侧重描述,注意抓住主线,点面结合,不必千篇一律;g)荧光造 影须结合临床全身与眼部所有检查资料,综合分析;h)荧光造影只是临床眼底检查的一项重要项目,不能代替临床眼底检查,因此,造影前的 眼底检查、画图就显得尤为重要。(六)基本概念:1. 负片与正片原始全色胶片造影后冲洗即为负片,在负片上

7、荧光显影的结构呈黑色, 没有荧光处为白色。将负片翻印后即为正片,其上显荧光处为白色。由于正片又经 过次洗印过程,有的细节和淡弱荧光可能更模糊,其对比反差不如负片,直接阅负片要比 正片为好;2假荧光(pseudofluorescenc当激发滤光片与屏蔽滤光片的选择欠佳,有些光谱未 能被屏蔽滤光片滤除,在荧光素注射前某些白色或反光的组织,如巩膜、视神经乳头和硬性 渗出等既可显示 荧光,称为假荧光。正确匹配滤光片可摒除假荧光。 3.自发荧光 (au tofluorescen人e眼中某些组织本身就具有发荧光特性,所发荧光称为自 发荧光。如视神经乳头玻璃疣,钙沉着及星状细胞错构瘤,它们所具的荧光在荧光素

8、注射前 就已显示,其自发荧光相当强,常使胶片感光。4脉络膜荧光(choroidal flus脉各膜荧光构成背景荧光(background fluorescence解 剖上脉络膜由后睫状循环供应,故脉络膜充盈略早于视网膜循环。在荧光造影最早 期,脉络膜毛细血管很快充盈并融成弥漫荧光,因为小血管之间距离很近,故不能辨识单个 的血管。5. 高荧光(hyperfluorescenc在眼底任何部位荧光强度增加均称为高荧光,常见于以 下4种情况:(1)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缺损,增加了背景荧光的透见,好似视网膜色素上皮开了个窗 口,从而更容易显露脉络膜荧光,即所谓窗样缺损(window defeqt WD);

9、(2)荧光素从血管内渗漏至血管之间,或从RPE屏障异常处渗漏而表现高荧光;(3)异常的血管结构,如新生血管,大小动脉瘤等都表现高荧光;(4)组织病理改变处,组织损伤修复与已被破坏的组织均可滞留荧光;6. 低荧光(hypofluorescence(任何情况下的荧光强度降低均谓低荧光。遮挡)荧光(blocked fluoresce,常见者为出血或色素;由(于2)血循环被阻,血管充盈缺陷,如视网膜血管阻塞,毛细血管闭锁等所致毛细血管无灌注,出现低荧光; 眼(底3)组织中积存某种吸收激发光的物质,使得循环的荧光素未能激发出荧光。7. 荧光渗漏(fluorescein leak视网膜毛细血管与视网膜色素

10、上皮形成视网膜内外屏 障,任何疾病导致视网膜屏障功能损害,可使眼底出现荧光渗漏。一般,血管外的荧 光可表现为:组织结构吸收荧光素,即组织着染或染色(st aining)荧光素弥散至组织层间空隙中,导致染料积存(pooling如浆液性神经上皮脱离扩 大、变形),与浆液性色素上皮脱离。&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m-re tina t ime, ART)(1)定义:荧光素从肘前静脉注入血管内,随血流经右心,随肺循环到左心,再通过主 动脉,颈动脉和眼动脉到达眼底。这段时间称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 (2)影响因素臂 视网膜循环时间受多种因素影响,各家统计的数字颇有出入,一般认为正常臂视网膜循环时间为10一1

11、5秒;9.动脉前期或脉络膜循环期(1)时间自肘前静脉注入荧光素后,10秒前就可见睫状后短动脉的充盈,一般比 视网膜中央动脉提前0厂1.5秒。(2)荧光特征斑块状背景荧光,可以联合成大片或地图状,但在各部位充盈时间可 略有出入。视盘可出现淡的朦胧荧光。若受检眼存在睫状视网膜动脉,亦在此时显现;10. 动脉期当视乳头上视网膜中央动脉出现荧光时,即为视网膜循环的开始。从荧光 素注入至视网膜动脉期的时间,一般为10-15秒左右。动脉血流速度快,约1一2秒钟后, 全部动脉充盈;11视网膜动静脉期(retinal arteriovenous麻称静脉期当荧光素随血液从毛细血管 后小静脉返回至较大分支静脉时,

12、染料沿着管腔边缘充盈,形成清晰的层流外观,即为静脉 期的开始。从视网膜充盈到静脉出现层流,一般约需2.厂3秒。12晚期或后期(late phas约在静脉注入荧光素后10分钟,视网膜血管内的荧光明显 减弱甚至消失,只能看到微弱的脉络膜背景荧光和巩膜、视神经乳头边缘的一些残留荧光;而 组织中异常渗漏的荧光染色却更加明显,如瘢痕组织及玻璃疣的染色;色素上皮脱离及囊样 黄斑水肿等引起的染料积存在此期较以前增强,并可持续1一2小时或更久;13黄斑拱环静脉注入荧光素后19一23秒左右,在正常的黄斑暗区,暗淡的脉络膜荧 光衬托出旁中心凹毛细血管网。在年青人屈光间质清晰的眼,可显示黄斑拱环与环 外毛细血管网的

13、形态;(七)推荐的参考书: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释义梁树今,廖菊生;2.眼底病学张承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一、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荧光造影表现视盘边界是否清晰,有否毛细血管扩张;静脉充盈时间有否延迟(哪支?)静脉形态(迂曲扩张?管径不均?哪支?)管壁着染?渗漏? 出血区的荧光遮蔽;部 位?是否有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区)?NP区部位?范围? 是否有新生血管(NVE ) ? 部位? 是否有侧枝循环?位置? 有否有黄斑区水肿?治疗1如果黄斑水舯时间达3到6个月,视力低于0.05无黄斑区NP区存在,黄斑水肿区行 格栅样光凝。2若有新生血管,病变区行广泛视网膜光凝。3.若NP区超过7个PD

14、,对缺血区行视网膜光凝。4若无上述表现,药物治疗。随诊观 察(1一2月一次.)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0 )荧光造影表现视盘边界是否清晰?是否有毛细血管扩张,渗漏? 静脉充盈是否迟缓?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静脉管壁着染?渗漏? 多量斑片状低荧光(出血遮挡)遍及视 网膜 是否有毛细血管扩张? 是否有微血管瘤?是否有NP区?部位?大小? 是否有吻合支?部位? 是否有新生血管?部位? 有 无黄斑水肿?治疗1非缺血型,药物治疗,随诊观察。2广泛视网膜缺血,行全视网膜光凝(PRP )3虹膜,视盘,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全视网膜光凝(PRP )三、CNV :FFA: (1)动脉前期/早期的视网膜下高荧光

15、;(位置:据黄斑中心凹距离)(形态:花边状/车轮状/绒线团状/不规则状)(大小)(2)该高荧光或该高荧光中更高荧光有无明显荧光渗漏; (3)周围是否有低荧 光(出血/瘢痕)是否有点、片状高低荧光(Drusen或脱色素)(4)晚期:视盘有无高荧光;黄斑情况;是否有荧光积存;与中浆在FFA上的鉴别:CNV中浆时 间动脉前期/早期静脉早期出现形态斑片状或呈其他形状点状伴发出 血多有少见动态变化增强、着染增强、如墨渍样、蕈伞样扩大常见原因:(1)炎症:中渗、葡萄膜炎等;(2)变性:AMD、高度近视、血管样条纹;(3)肿瘤;(4)外伤;处理:PDT或TTT ;药物治疗(消血);观察四、RP :色素上皮的改变脉络膜的改变 视网膜的改变 黄斑部的改变 FFA: (1)动脉前期背景荧光的改变 普遍增强?板块状的脉络膜毛细血管无灌注(低荧光)? 延迟灌注?(2)视网膜血管的改变动脉、静脉有无充盈迟缓血管管径有无改变(变细、扩张、闭塞等)血管有无荧光渗漏(尤上下血管弓分支)(3)是否有斑驳的颗粒状/分支状高低荧光(部位); (4)黄斑部是否受累(毛细血管扭 曲、渗漏、CME );(5)是否有视盘表面毛细血管的扩张、荧光渗漏及视网膜的着染;五、中浆:(1)静脉早期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