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压带、风带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07642248 上传时间:2023-05-2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7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球气压带、风带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全球气压带、风带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球气压带、风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球气压带、风带(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标准)高考综合复习:地球上的大气(二)函全球气压带、风带考点提示W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知识网络,必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扇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r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卒气环流,它是太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形成原理:互阻辐射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气温不同,并导致水平方向上各,地间的气压差异,引起大气运动广上升:近地面受熟较多,空气膨胀上丑形成低气压,其高空的空厂垂直运动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1环流组成下沉:近地面受熟较尖,空气在高空形成低气压,在近七地面形成高气压、水平运动:水平气压的差异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并造成空气的水平运动2. 大气的

2、水平运动大气水平气压梯度力(1)水平气压梯度力与风向大气由高正区流向低压区,风向垂直于等压线风向与水平气压悌度力方向-致(2)高空大气中的风向I_Lt忒平气压梯度力地装偏向力I风向偏转,北半球向右 偏南半球向左篇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的风向I风向偏药,北半球问右 偏.南半球向左篇风向与等压线斜交3,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形成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主要因素,熟低压:空气受也,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广麹力因素V冷高压: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近地面形成高气压低压: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I动力因素J高压:高空空气堆积,产生下沉气思 近地面形成高压(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形

3、成与分布赤道低气压带:赤道附近因受垫较多,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 /低纬环流 副熟带高气压带:第。纬度附近空气堆积,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 I和信风带冻北信风:北半球,空气由副垫萤高气压带流向走道低气压带,逐J信风带/Sffifi成为东北风,形成东北信风带冻南信风带:同理,在南半球,则形成东南信风带广盛行西风: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更高纬度的一支气流,在地转 中纬环流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左)偏转成西南(西北)风,形成西风带与西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酉风在副根地低气压带与高纬的极地送风相遇之后上升分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东风带:在近地面,从极地高气压带流向低纬的

4、气流,在地转偏向力 高纬环流导的作用下右(左)偏成东北(东南)风,形成根地东风带I根地东风带-极地高压带:两极地区,空气冷却岐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4.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广原因:木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移动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函移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11必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海陆熟力性质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吊月: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大洋上形成高压中心.大气活动中心式、-1:亚欧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大洋上形成低压中心南半球的气压分布: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L大气活动中心与气候: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其强弱一旦

5、异常,世界各地天气、气膜异常 问题思考,疝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1函一天之内,白天陆上增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上增温慢,近海面气温低、气 压高,风由海上吹向陆地。晚上情况相反,风由陆上吹向海上。描述“山谷风”风向的变化情况,并以此解释“巴山夜雨”的成因。1扇白天,山坡表面增温快,形成低压;谷底增温慢,形成高压,风由谷底吹向山坡形成谷 风。晚上,情况相反,风由山坡吹向谷底,形成山风。在城市与郊区之间,常常存在一个热力环流,描述该热力环流的流向,并简要分析 其成因。,疝市区空气上升,在高空向郊区方向扩散,到达郊区附近上空后下沉,至近地面后,又由 郊区流向市区。城市中心区

6、,由于大量人为热的排放,空气受热膨胀上升;郊区,由于近地面温度相对 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这样,就在郊区与市区之间形成一热力环流圈。一个在北半球高空顺着风向飞行的飞行员,高压在他的哪一侧? 1扇右侧。赤道附近为何会被称为“无风带”?,必赤道及其两侧接收太阳光热多,近地面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空气减少,气压降低。这样 就在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由于空气以上升为主,水平方向上流动的 空气非常微弱,所以又被称为“无风带”。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的气流为何会在北纬30附近下沉?这种下沉气流 对近地面气压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对近地面的天气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函在赤道上空向北流向北极上空的

7、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断向右偏转,至北纬30 附近偏转成东了西风。这样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此被阻挡,不能继续北上,然后堆积下沉, 在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压带。在副热带气压带控制之下,空气下沉增温,多晴朗干燥天气。简述副极地低气压带附近“极锋”的形成原理。扇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向北流出的一支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逐渐向右偏 转成西南风,称为盛行西风。北极及其附近是纬度最高的地区,接受的太阳光热最少,终年 寒冷,空气下沉,形成极地高气压带。从极地高气压带向南流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 用下逐渐右偏转成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它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北纬60附近相遇,形成极锋。冬季,北半球大

8、陆上会形成低压还是高压?简述理由。这种气压中心对全球哪一气 压带会产生影响?扇高压。冬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北半球大陆上气温下降快,同一时间、相同纬 度附近,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形成高压。它会使副极地低气压带断裂成 块状,低压只保留在海洋上。与大致处于同一纬度地区的撒哈拉沙漠地区相比较,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 “回 归线上的绿洲”的原因是什么? 1扇撒哈拉沙漠地区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大致位于同一纬度带内,但由于大气环流 形式不同,降水差异较大。撒哈拉沙漠地区,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我国长江中下游 地区,受夏季风及台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因此,我国

9、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回归线上的 绿洲”。重点例题分析扇1.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甲点位于30 N附近B. 乙点位于30 NC. 是冷性气流D. 盛行西南风解析:、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60 N附近相遇,气流爬升在上,因此为暖气流, 来自低纬度地区,甲位于30 N附近;为极地东风,冷气流,来自高纬度地区,乙位于90 N 附近.答案:A2. 读“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3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 节移动。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 移,冬季 移。在A图中,太阳直射 线。太阳在B图位置时,南北半

10、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太阳在C图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罗马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圣弗朗西斯科多雨 哈尔滨昼短夜长 我国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解析:就北半球来说,气压带和风带夏季北移,冬季南移。A图位置时,气压带和风 带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北位置,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图位置时,赤道低气压带以赤 道为对称轴对称分布,此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C图位置时,气压带和风带 的位置达到一年中的最南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罗马和圣弗朗西斯科地处北半球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哈尔滨昼长夜短;6月份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梅雨期。答案:北南北回归昼夜平

11、分极夜3. 位于甲地的一只古代商船队,利用风力前往乙、丙两地贸易之后顺利返回原地。读图1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3)题。,疝(1)从甲地出发的最佳季节应该是()A. 夏季B.春末C.冬季D.初秋(2)从乙地经丙地,前往丁地贸易必须()A.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B.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经丙地直航到丁地C. 在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D. 在南半球夏季出发,航行到丙地等候下一个风季(3)这支商船队完成整个航程至少需要()A. 半年 B. 一年半 C.二年半 D.三年半解析:最佳出发时间应选在东北季风盛行之时。船队经过的东南亚和南亚地区地处 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

12、东北风,夏季盛行西南风,船队去时由东北方向向西南航行,利 用风力应选在冬季。从乙地经丙地到丁地贸易,最好全程顺风。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 点在南半球,赤道低压带移至赤道以南,北半球的东北季风和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向左偏形成 西北季风,从乙地到丙地逆风航行。而北半球夏季出发时,乙地盛行东南信风,从乙地到丙 地顺风航行。但到达丙地时,印度洋北部盛行西南季风,应等到下一个风季,及东北季风吹 起时再从丙地到丁地。冬季从甲地到乙地,次年夏季从乙地到丙地,等到冬季再从丙地 到丁地,该过程需要一年。又一个夏天来临时,借助西南风,从丁地返回甲地,由于不需经 过南半球,因此半年即可。总时间至少需要一年半。答案:(1)

13、C (2)C (3)B4.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一个重大问题。苏德战争爆发 后,苏联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等为由,一再推迟。疝1944年,苏联在苏德战场发起一连串进攻战役,收复大片西部国土。同年6月,美英 最终开辟第二战场。读图13,回答下列问题:英吉利海峡常年受 (风带)的影响。不同季节英吉利海峡气象条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对渡海作战有 什么影响?(提示: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过程中,气压与风的强弱也发生变化)解析:第小题是带有引导性的基础知识考核题。要求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判断回答该 区

14、域常年受什么风带或者气压带控制。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该图所在地区是北纬50多度, 因此这里常年受西风控制。第小题在考查能力方面提高了要求,即要求考生在中学学习的知识的前提下,根据资料扩 展自己的知识,增加对气压带和风带的了解“宽度”。为此,题目采用了 “搭桥”的办法, 即在题目的表述中告诉学生,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中,不仅有位置的移动,同时还有强弱的 变化。在第小题答对了的情况下,该小题上只能选择“西风的强弱变化”来分析回答问题。 从较远的距离航海的要求来说,风浪大,不易航行。夏季北半球气压梯度下降,西风的强度 也下降,该季节较适宜远距离航海。至于短暂的近海区域的天气变化对战术行为的影响则不 在

15、本题考查的范围之内。答案:西风夏季半年南北温差小,气压梯度力变小,西风强度减弱,海上风浪变 小,较利于渡海作战。冬季半年情况恰好相反,导致风浪大,不利于渡海作战。能力培养测试繇下图是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回答13题。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1. 城市热岛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上空多尘埃物质B. 城市绿地面积小C. 人类生产生活活动释放大量的人为热D. 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2. 郊区绿地的存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A. 郊区绿地能过滤城市的污染物质B. 郊区绿地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 郊区绿地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D. 郊区绿地能就近吸收固体废弃物3. 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km,根据城市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 工业卫星城的理想距离是离城市()A.5.6kmB.10.15kmC.12.5kmD.101.50km解析:(1)城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