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641030 上传时间:2023-12-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心得体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 学心得体会 五 年 级 数 学心得体会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执教:黄治国浅谈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学习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体验式学习,是指学习主体在一定的情境中,参与特定的数学学习活动,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全过程,从中积累数学学习经验,获取相关数学知识,并能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目的的一种学习方式。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亲自经历、体验、感受和探索的过程,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轻过程重结果”的落后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体验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提高体验式教学的有效性,多让学生感受、操作、思考,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感悟数学知识的

2、精髓,从而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共同提升。 一、情境创设学生体验学习的基础 小学生由于其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过于片面,特别是数学科目,很多概念、规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对于这些知识往往缺乏系统的认识。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体验活动的积极性,引发其体验的愿望和需求,就需要教师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进行有效的体验式学习。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教学小数除法时,我创设了“小数点闯入除法王国”的系列故事情境。从“小数点混入被除数”即“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拟人化情节,到“小数点不仅混入了被除数还混入了除数的队伍”的“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将整个运算的过程比拟成

3、了“收服小数点”这样类似“反击战”的趣味活动。一次次的“反击战”解决的就是小数点的位置问题,情节扣合儿童心理,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体验的感知中经过学习、思考和探讨,寻找出规律来。这样,学生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获取新知的方式和途径,以及如何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又如教学减法的性质时出示两组题,分男女各算一组,比赛看哪组同学既对又快。 男生 女生136-65-35 136-(65+35)362-87-113 362-(87+113)545-149-251 545-(149+251)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

4、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题目里数的特点,让学生在观察和交流中分析、探索、比较、体悟。 二、动手操作学生体验学习的关键 荷兰数学家费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来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先生早就提出“教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学做合一”的观点。实践证明,动手操作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它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的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为了加强体验教学的有效性,教学

5、中应把实践操作活动作为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常用方法。如“圆的认识”一课,我先让学生看一看、找一找生活中的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再设计让学生从装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袋子里摸出圆,让学生说说摸圆时的感觉弯弯的、滑滑的、圆圆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从而初步体验了圆的特征。接着再通过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实践操作,加深了对圆的感知与理解。学生兴趣盎然,学得主动,在提升他们的学习体验的同时,对知识的理解也更为透彻,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1、摸一摸。摸一枚硬币的周长部分,认识圆的周长是指的是哪部分。2、量一量。选择合适的测

6、量方法,测量出学具圆的周长。分组动手演示操作过程,并说说自己的看法和想法。3、比一比。让学生利用学具分组动手操作,讨论比较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部分有关?有什么关系?4、看一看。投影显示大小不同的三个圆,并在直尺上滚动一周,观察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发现?然后分组选定直径是1厘米、2厘米、1.5厘米的圆在直尺上滚动加以验证,让学生意识到圆的周长肯定是它直径的3倍多。5、测一测,算一算。确定好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实际测量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进而引出圆周率。整个活动中,学生眼、手、脑、口等多种感官参与,体验了数学知识的自我建构过程,感受了发现知识的快乐。三、自主合作学生体验学习的保证 自

7、主学习与合作交流是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有效体验学习的保证。著名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即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们课堂上应尽量让学生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再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可以这样设计“怎样的数才能被3整除”:1、先闭上眼睛大胆地想象一下,看能被3 整除的数与什么有关,然后举出一个具体的数进行验证;2、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进行分工,一人任意报数,一人用计算器验算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一人用小棒摆出这个数,一人数出摆这个数共用几根小棒并记录;4、在小组内

8、讨论能被3整除的数与所用小棒的根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说明,能被3整除的数,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并在全班讨论。孩子们边报数,边验数,边写数,边数小棒根数,边探究其中的奥秘,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乐趣尽在其中。经过学生的反复思考、讨论、验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小棒的根数能被3整除,那么这些小棒摆成的数也一定能被3整除”;这里的小棒根数,就是一个数的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数与组成这个数的数字有关,与数位无关。整个过程从学生已有知识水平出发,为学生提供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便于学生发现规律的材料,给了学生体验探索和思考的空间。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自始至终兴趣高涨,重点在体验中加

9、深了理解,难点在体验中突破,为完成教学目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多元评价学生体验学习的动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发挥教育的评价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在体验式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程度、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合作交流意识以及在体验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我们可以用“思维独特,你真棒!”“你真了不起,这种方法老师都没想到!”来加以肯定探究的结果;用“你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老师因你而自豪!”“继续努

10、力,你很有潜力!”、“喜欢你爱思考!”来欣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品质;“解决这种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你想到了哪几种?”、“数学的神奇魅力就在于探索与发现,相信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来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每一位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望自己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因此我们对学生的评价应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原则,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通过老师充满爱意的评价,亲切的指出问题的所在,愿意正视自己的不足,产生出成就感和新的学习动力,增强攀登新高峰的信心。从而发挥评价在促进不同个体发展中的积极作用。体验式学习让学生经历数学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不仅是用“脑”学习,更是用“心”去学习,用整个身心去体验、感受、理解。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不断积累经验,切身提高体验式学习的有效性,在让学生乐于体验、善于体验,并在体验中思考,在思考中创造,在创造中发展。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