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39518 上传时间:2023-02-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从“苏南模式”看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带来广大农村地区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变化,对所在区域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我国,影响大的农村工业化模式有苏南模式、温州模式、珠江模式和闽南模式。本文主要针对苏南模式进行介绍和评析,以便了解农村工业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苏南模式的特点 苏南模式,就是江苏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等地农通过发展乡镇企业实现农村工业化发展的方式。它是通过发展乡镇企特征是政府主导的规范市场下的自由企业制度。(一)利用邻近城市优势,通过城乡联系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苏南模式发端于20世纪70年,形成于80年代。当时

2、,苏南地区的许多农村充分抓住了短缺经济的市场机遇,利用毗邻上海的区位优势,依靠政企合一的模式纷纷创办乡镇企业发展集体经济。(二)协调农村发展中的工业与农业关系,使乡镇企业的发展与农业的发展相互促进。 苏南乡镇企业的原始积累来自农业,其所有者和职工大多是农村村民,并且大多是兼业农民,企业也是建在农村,从而形成苏南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中产生,反过来又繁荣农村经济的良性互动局面。通过农业对工业的养育,乡镇企业使得农村工业快速发展,并由此成为苏南经济的支柱。(三)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负责人。在计划经济向市场

3、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而成为首选形式。(四)面向市场,参与竞争。 苏南乡镇企业注意从市场需要出发,优化乡镇企业的产品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在企业组织结构上,一方面通过小而专来拾遗补缺,另一方面又通过上规模上水平取得规模经济的优势。(五)外源型经济模式。乡镇企业通过产权体制的多元化等方式吸引各方资金,外资和民间资本逐步成为苏南乡村经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原来占主体地位的农村集体经济地位被弱化,而私营个体经济、外资经济逐渐成为苏南农村经济的主体。二、苏南模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 积极影响1. 苏南地区“以工补农”、”以工建农“,以农村工业化

4、促进农业现代化。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乡村工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把苏南乡村塑造成了一个高度非农化的地域。苏南地区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并且优化了积累机制,增加对农业的投人,扩大适度规模经营,如此一来能够有效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带来了农业劳动手段的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集约化。2. 苏南城乡工业一体化,有力地推动了苏南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把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作为一个整体,有助于统一布局城乡经济,加强城乡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协作,使城乡生产力优化分工,合理布局、协调发展,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3. 有效缓解了农村人口多、耕地少的尖锐矛盾,增加

5、了农民从事非农业和自我发展的机会。 我国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是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根本原因。农村工业化地发展带来的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移,有效地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人均占有资源量,能够有效提高农业人口的收入。其次,由于苏南地区的农村工业化带来的城乡一体化,使城乡联系更加紧密,影响了农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使农民有了从事非农业活动的渠道,并且显著增加了农民寻求自我发展的方式和机遇。4.促进了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思想意识,乃至人格素质的全面提高。苏南地区的农村工业化使农村居民增加了与城市接触的机会,使他们受到了商品经济文化和城市文化的影响,开阔了视野,改进了以往的价值理念和生活理念,提高了对事物

6、的认知程度等。5.外资引动内资。 以苏州为代表,外商直接投资的迅猛增加可以说是苏南模式演进的重要标志,苏州走了一条内外资互动发展的道路。外资和民资的和谐发展,使民资得到迅速发展。(二) 消极影响1.苏南模式的农村工业化中出现侵占耕地、工业布局分散的趋势。 随着乡镇企业的壮大,使农民收入在逐步提高的情况下开始改变自己的居处和建设农村城镇。90年代中期以后,苏南农村地区的农民又将房屋全面营建成“别墅式洋房”。由于房屋具有夸耀性质,因此在占地上大大高于规定宅基地要求。同时,在苏南模式变迁中不断涌现的个私企业大多以兴办家庭工厂的方式大量占用村镇土地,如太仓市璜泾镇家庭兴办的纺织工厂就有四、五家之多,并

7、要求不断扩大厂房规模。此类情况不胜枚举,苏南地区出现了侵占耕地、产业布局分散的迹象。2. 苏南模式农业工业化表现出的高度分散化的特征。苏南地区乡镇工业中以中小企业为主,数量多,规模小,企业的劳动力主要来自于本地。农民办工业,初期创业成本比较低。利用生产队仓库、大队部、农民住房,办起了工厂,从而造成了“村村办厂,队队冒烟”的特殊经济景观,规模型企业少,集约化程度不高。3. 苏南模式的初期农村工业化是属于低层次的工业化. 这种低层次的工业化表现为简单工业转移。许多乡镇企业通过购买城市淘汰的工业设备,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城市工业的配套产品。这种简单工业转移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少,从

8、而市场竞争力低。在短缺经济时代,这一问题被掩盖了。一旦买方市场出现,就造成了许多企业的产品积压、滞销以至亏损。二是设备陈旧、产品同构,从而产业升级成本大,结构调整困难。4. 部分农村工业集中区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由于农村工业生产技术落后,发展经济的思维方式属于低层次、粗放型,以及城市污染产业向农村的转移,致使一些农村工业集中区存在严重环境污染问题。无锡市副市长麻建国坦承,经过20年来,无锡开创了“苏南模式”但“去过无锡的人也许会发现,无锡太湖水已污染得不成样。自然环境的恶化是发展导致的后遗症”。三、 新阶段农村工业化的改进对策 通过对我国农村工业化中的典型模式苏南模式的评析,针对农村工业化发展中

9、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四个改进对策。(一)需要进一步引导乡村非农产业向重点城镇集聚,提高集约化和规模效益。 虽然苏南乡镇企业从体制上进行了较全面的改造,活力得到了不断提升,但其分散布局的空间格局还没有得到明显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却进一步强化了“大分散,小集中”的“苏南模式”乡镇企业布局特征。通过引导非农产业的集聚,有助于规模效益的形成。(二)发挥优势,合理分工,推进农村工业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 苏南正处于乡村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趋向成熟的时期,传统农业社会形成的村庄由于大量人口离开正面临日益突出的空心化问题。因此,必须对农村的产业进行重新整理和分析,有针对性的优化产业结构。并且以

10、农业产业化为动力,实现农地规模化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三)加快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由于分散于乡镇甚至自然村的农村工业在多数地区没有形成空间集聚,结果从需求上没有发挥对农村第三产业的拉动作用,从公共设施建设和居住环境方面没有促进小城镇建设,因此,政府就需要对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行引导和大力支持,以便纠正农村工业化与城镇化水平的错位。(四)着力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合理引进企业。 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长久实施。首先,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要慎重的引进;其次,对于已引进的污染严重的企业,要迅速采取措施,大力解决由其带来的严重的环境问题,并强制要求其对设备等进行改进,杜绝环境污染的再次加重。 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