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38390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3.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0篇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1 老爸的书屋里有一本厚厚的书,一直以来就一直引起我的注意,后来终于被我抓住时机让我看了一眼这本吸引我的书,看完真的是意犹未尽,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我看不是白话文的不是文言文的,所以看起来并不困难,对于这本书我觉得对让我感兴趣的局部是三国之间的各种针对。 里面的人物更是个个都具有特色,谋略家、军事将领好人和坏人都到达了相对的平衡,其中我最喜爱的人物是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这位聪慧的谋略家,是他后来成功的重要举措之一。可以说假如没有这位诸葛先生的谋略和筹划,刘备的成功几率要少一半。 当然里面出来诸葛先生这个谋略家,三国里面还有许多谋略方面的人才。

2、魏国有郭嘉、荀彧、贾诩、程昱、司马懿等人,蜀国有诸葛亮、庞统、法正,吴国有周瑜、鲁肃、陆逊,这些人都可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他们之间的能力都是势均力敌,是当时杰出的人才。 武将方面,由于三国演义的描写,我们熟知了蜀国的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等五虎上将。实际上,魏国的武将也不逊于蜀国,夏侯渊、徐晃等将领也都是智勇双全,张辽在逍遥津之战中显示了超强的作战能力,张合也在对蜀国作战中屡立奇功。 只不过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以蜀国为正统,才着重刻画了关羽、张飞等蜀国人物。吴国方面,吕蒙、甘宁、太史慈等人也是一时的豪杰,还有吴国老将军黄盖,赤壁大战曾向周瑜献火攻之策,以苦肉计诈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

3、三国的人才旗鼓相当,才让三国如此富有魅力。 三国后期,魏蜀吴三国间人才比照不再均衡,魏国由于地域宽阔,政治上实行好的人才制度,出现了邓艾、钟会等人才,但蜀国和吴国的人才制度比较落后,优秀的文臣武将少于魏国,这也是蜀国和吴国走向衰落的原因之一。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2 这本演绎了三国时代的风风雨雨的名著不仅刻画了200多名人物形象,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给了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启发。 刘备就是第一个让我敬佩的一个人,桃园三结义后,我就最这个人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感想颇多,这个重情重义的人每次遇到事都会站在全局上。 比方请诸葛亮出山的典故三顾茅庐,为了广纳贤才,刘备不惜三次前来真诚请诸葛先生,这不仅仅是

4、为了自己,更是为了乱世的统一。 他的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十分敬佩他。但刘备也有一个缺点,就是受到打击不能操纵自己,关羽、张飞被杀害后,他无法操纵自己的情绪,不听诸葛亮的话,一定要攻打吴国,导致失去了一员战将,假如他当时听从诸葛亮的话,就一定能联吴抗曹。 然后是关羽,他一生获得了许多的战功,比方说: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义释曹操等等,他为了与刘备会合,便不远千里来找刘备,斩颜良,诛文丑,结果鲁莽的张飞以为他背叛了刘备,预备要杀他,然后又看见他跟敌方打仗,这才明白。 于是关羽和张飞预备一起去找刘备,最后终于与刘备会合,想象着那令人冲动的场面,真为他们而快乐!在书中描写关羽的一句话是:丹

5、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手拿青龙偃月刀,还有赤兔马。这样搭配,简直是无人能敌! 最后是曹操,曹操是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在与刘备煮酒论英雄时说:当今天下,英雄只有你我二人,刘备吓的把筷子掉在了地上,又装作可怕打雷,这才蒙混过关。他在统一魏国时,可以说是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的策略,无不可以统一天下。 但曹操生性多疑,在赤壁大战中,只是因为周瑜的一个小计谋,而失去了蔡瑁、张允那么好的将军,也导致了他们没有好的水军将领,也没能识破庞统为他提供的连环计,结果大败而归,全军覆没。 通过这本书,让我学到了许多:刘备教我们什么事情都要冷静对待;关羽教我们忠诚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曹操教我们做什么事情

6、都不要多疑。我们只要取长补短,就能战胜一切困难。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3 这样一本厚厚的三国演义我已经看过N次了。 它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刻画了几百个人物形象,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刘备,曹操等人。 三国演义开头以天下大势,“魏蜀吴”三国展开的斗争进行描写,随着时间的流逝,三国也是人才辈出,刘备三顾茅庐请来了绝代智谋的诸葛亮,又在公孙瓒帐下得到了忠勇双全的赵云;曹操凭借着自己的名声找来了英勇大将夏侯惇;孙权认识了周瑜,见他很有才华,请他做了军师。 其中,我最喜爱的是诸葛亮,他草船借箭的妙招是我赞叹不已的:周瑜和诸葛亮一样有才华,可是周瑜心胸狭窄,在江东处处为难诸葛亮。有一次,

7、周瑜展示了军队的箭法,每一支箭都百发百中。但是箭很少,便让诸葛亮造10万支箭,还让诸葛亮下了军令状,诸葛亮夜观天象,趁着雾天,胸有成竹地把绑好稻草人的小船开到了曹营,曹操听到声音,便派士兵放箭,万箭齐发,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那竟是稻草人,箭已经无缝可入,诸葛亮调头就返,箭已经到达了十万余,让周瑜大吃一惊。诸葛亮既巧妙地避开了周瑜的无端加害,又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书中的曹操和刘备带给我一些启发,曹操是一个奸诈狡猾的人,与他截然相反的刘备却以仁义为先,他经常关心百姓,在落难时,还带着百姓,为了百姓安全,士兵们也是大减。但是奸诈的曹操和仁义的刘备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爱惜人才。曹操的大将典韦死了,

8、他在祭奠时,不哭曹家的祖先,只哭典韦。而刘备呢?他的第一个军师徐庶,因为自己被曹操所骗,所以不得已告辞刘备。虽然刘备舍不得,但是也为徐庶砍下所有挡路的竹子送别,他用仁义换来了“卧龙凤雏”。我学到了为人处世之道。 做人要心胸开阔,做事要顾全大局,不断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让自己成为博学多才与品学兼优的人。这样,我们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4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不禁感慨历史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本书活灵活现地演义出了一个历史故事。 曹操是一位奸诈的圣人。他误杀了吕伯奢一家人,明明知错了,还把吕伯奢杀了,其无情无义,陈宫便离他而去,但曹操后来说的一句话

9、令人回味:“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当时的情况换个角度来想,假如曹操不杀了吕伯奢,吕伯奢回家看到家人死了,一定会带人来追杀曹操,那曹操就可能会在历史中消逝。但是假如一直奸诈下去的话,就会遭报应的。 刘备与曹操正好相反,他仁义,爱百姓,即使是逃难,也要带上老百姓,刘备经常布施仁政,得百姓爱戴。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招兵买马,查找志同道合的人,一同创立事业,这才是成功之道。袁绍在与曹操一战时,拥有明显的军事优势,但他不重视人才,有许多忠臣在身边不知道,反而听信小人的话,最后败给了曹操。 三国演义让我知道要善于听从好的意见。当庞统来到曹营时,向曹操献上了连环计,曹操听起来他的建议,后

10、来有大臣问:“万一敌人用火攻该怎么办?”曹操的大概意思是:“冬天不会有东南风的,敌人用火攻就会把他们的营寨给烧了。”这也不怪曹操,他不是气象专家,但有人提醒他,他也要注意呀,正因为如此,那一战,曹操大败。所以能否听取他人的意见,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5 蔚蓝色的天空与飘动的朵朵白云使我的心情格外舒服,我的手指轻轻地摩挲着泛着墨香的封面,等待他的到来。 他来了,迈着自信的足步向我走来,给我带来了火的洗礼:火烧赤壁的熊熊烈火如同还在燃烧。年少的周瑜意气风发,谈笑间曹操的百万雄兵随之灰飞烟灭。这把火改写了历史,成为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闻名之火。 他来了,迈着轻快的足步向我走来,为我

11、打开了智慧之门:雾气蒙蒙的江面上,飘来了一艘艘小船,船边站满稻草人。突然曹军乱箭齐发,顷刻间十万箭雨在诸葛亮轻摇羽扇,悠闲地品茗中,轻而易举地收入囊中。 他来了,踏着沉重的足步向我走来,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悲伤:志比天高的关羽竟然败走麦城,一代枭雄怎么会落得如此地步?大意失荆州,骄兵必败啊! 他向我讲述了几多人物的坎坷命运:诸葛亮才智过人,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但正如水镜先生所感慨:“孔明虽得其主,却不得其时啊!”最终,他还是没能看到蜀国称霸的那一天,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周瑜从十七岁开始带兵打仗,十八岁当上大都督,本来前途无量,可为东吴创下一番伟绩,但气量窄小,在“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叹中逝去;司马

12、懿一生不得志,曹氏几代君主都提防着他,几次罢免他的官职,但他父子深谋远虑,忍辱负重,设计骗曹芳,杀曹爽,终得天下,建立了晋朝。 历史的车轮一刻不停地向前迈进,这些人物的音容笑貌还依稀可见,他们的坎坷命运给了我许多启发,让我们认识到:不管是高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不管是辉煌还是失败,都要用一颗平常心去面对,认识历史,以史为鉴。 一阵清风吹来,吹乱了书卷,我不情愿地合上书,他该走了。我恋恋不舍,满眼留恋。 他,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我,是痴迷这本书的读者。我们相约在金色的季节里,相约在蓝天白云之下,相约在美好的书香画卷中。我们击掌为盟,共赴一场跨越时间、空间的旷世之约。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6 三国演义

13、第十二章是“三顾茅庐”,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三国时期,有位贤士叫诸葛亮,刘备早就听说他的大名,又有人向刘备推荐他,于是,刘备很盼望能见到诸葛亮。第一次,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前去访问诸葛亮。三人来到诸葛亮的庄院前,前去敲门,不料出来一个小童,说诸葛亮不在。刘备听了非常失望,在张飞、关羽的劝说下无奈的离去;第二次,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又前去访问。这是正是隆冬,这次诸葛亮的弟弟在家,而诸葛亮昨天刚刚去和朋友游玩去了。于是,刘备就留下一封信,说明自己对诸葛亮的敬慕之心,失望地走了;第三次,张飞和关羽等人一齐来劝阻刘备不要再去,但是刘备求贤纳士的态度非常坚决,让张飞和关羽不得不再跟着刘备去访问。这次,为

14、了表示对诸葛亮的尊敬,离山庄还有半里路时便下马步行。三人来到山庄,小童告诉刘备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一听,便在门外等候。半天后,诸葛亮睡醒了,刘备急忙拜跪,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决定辅佐刘备平定天下。刘备也正是因为有诸葛亮的辅佐,才如虎添翼,进而呈现三足鼎立的局面,流芳百世 俗话说得好“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刘备之所以能把诸葛亮这种奇才请到,是因为刘备具有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所以我总结了一个道理:人只有坚持不懈,才会成功! 三国演义个人读书心得7 我无比冲动的在此翻开了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 狡诈的曹操,谦虚恭谨的刘备,严谨与聪明的诸葛亮胸怀狭小的周瑜三国演义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着独具匠心

15、的性情,有着独一无二的吸引力。笔者塑造的入木三分而读者读得更是痛快淋漓。 故事的主要内部实质意义是以智和勇来顺次展开的,不过我觉得智永恒是胜过勇的。譬如:在西城,孔明用空城计吓退了司徒懿率领的十五万大军。此种例子举承当不了数。 可是在故事中也有“智不划谋,勇不适合敌,文不拿笔,武不动枪”的。像汉室阿斗,整日饮酒取乐,不理朝政,甘心情愿的把蜀国献出,最终竟至演出了让天仆人讥笑的事物,乐而忘返。谁会想到一个国度的统治者能做出这么的时移俗易的事物来呢? 暴虎冯河,大敌现时,只能抵死出征作战。吕布,颜良都是典型的例子:假设吕布在白城门上的楼服从谋臣的计策,不必被曹操吊死在城门上呢?假设颜良把刘备在_的事物和关羽申说白,哪里至于被义气的关羽所砍呢?前人云:大勇无谋,祸福占其,祸居上,福临下,入阵必中计,死无不目。 再谈谈国度,魏,以前煊赫一时;蜀,以前功成不居;吴,以前名震江东。这样来看,从国度就可以反映出国君的性情。曹操,欺负压迫老百姓;刘备,爱民如子;孙权,雄霸江东。 假设说魏国在魏蜀吴里计策最强,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