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634146 上传时间:2024-03-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4篇).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体育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以身体练习为主要内容的中小学生必修课。根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鉴于体育教学的实际和特点,为尽量避免学生在校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育课上发生意外伤害事故,特制定体育教学(活动)教育与安全管理制度。1.关于体育课教学常规和学生学习常规(1)课前备好教案,合理安排运动量和运动强度,同时在教案中体现安全措施,对体质差、技能差、纪律差的学生做到心中有数,把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2)体育教师课前须做好充分准备,严格实行体育器具使用前的安全检查制度,针对每项体育活动预先准备好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3)上课应集合整队,记录考勤,对学生

2、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同时妥善安排见习生活动。残疾学生或有严重疾患,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课的学生,由本人凭区级及以上医院证明或其它有效证明材料向体育组提出免修申请,体育组复核后书面通知班主任。免修学生在体育课时间应自觉在本班教室自修。如有伤、病或女生经期,由学生本人到校卫生室开具有关证明,并主动报告体育教师,听从体育教师的见习安排。学生请病假不能正常参加体育课,应根据体育教师的要求到规定地点见习。见习的学生不能参加体育活动,也不能中途离场。凡请病假而不参加见习的,一律按旷课处理。体育教师应及时将缺课情况书面向班主任反馈。(4)上体育课时,学生着装要适宜运动,要求穿运动衣、运动鞋,不携带小刀、钥匙、别

3、针等尖锐、硬质物品,不佩带徽章、胸针等饰品。(5)体育教师对授课项目要给予正确示范,对注意事项要给予提醒,认真_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活动和课后整理活动,以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6)在课堂教学和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不离学生,不离场地,对单杠、双杠、铅球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项目,教师必须亲自负责直接对学生进行保护。(7)学生必须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教师的指导,学会正确的运动技术,掌握自我保护的要领,不准离开教师自行开展有危险的活动。要服从体育教师和体育委员的安排,根据规定的教学练习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和区域内进行练习和活动。严禁学生在课堂上打闹,教师要及时制止学生在课堂上的不安全行为。凡不按要求进行活动

4、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8)讲究运动卫生,养成良好习惯。上课前后一小时不饮食,不大量喝水;运动前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后做好放松活动。剧烈运动后,不要立即坐下休息,应积极整理、放松。(9)在进行投掷项目练习时,学生要严格按教师发出的投掷和拾拣器材信号进行练习。严禁相互对掷练习。无器材的学生应远离投掷区,拣拾器材时,应持器材返回投掷区,禁止抛掷回投掷区。(10)初学体操动作时,必须在教师的保护帮助下进行。技巧练习必须在海绵垫上进行,在做组合动作时,海绵垫之间不得有间隙。在进行单杠、双杠、支撑跳跃练习时,也应在器械周围摆放海绵垫。(11)下课前_分钟,体育教师应要求学生收拾器材,集合整队作简单

5、讲评。2.体育课上出现意外伤害事故的处理程序(1)扭伤、挫伤、脱白等肢体硬伤受伤学生应及时报告体育教师;体育教师视学生伤情采取必要的正确的处理措施;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指派学生护送受伤学生到学校卫生室检查;伤情严重的应及时送医院;体育教师应将学生受伤情况及时报告班主任和校领导,以便学校及时联络家长,妥善处理善后工作。(2)若体育课上,发生学生呕吐、晕厥等突发情况,应立即采取以下处置措施迅速通知校医、班主任(年级组长)和学校领导;校医对病(伤)学生做出初步诊断及采取必要的处置,事后要及时做好学生病(伤)及临时处置情况的记录,并上报学校;如果学生病(伤)情况较为严重,要立即就近送往医院进行诊治或抢

6、救;班主任(年级组长)要及时将学生病(伤)情况通知到学生家长,学校领导视具体情况上报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和领导;体育教师事后写出现场情况书面报告并上交学校。3.课外活动、体育训练安全要求(1)课外活动必须有_有指导进行。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领取器材,到相应或指定的活动场地进行。凡非_进行或不按要求进行活动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2)学生应认真按照各项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自觉遵守体育道德和各项体育运动规则。(3)不到有危险的场地活动,不用有危险的器材设施,不做有危险的动作。(4)运动队训练须按教练员要求进行。(5)所有体育活动除遵守有关规则外,学生还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如有违反由

7、政教处严肃处理。4.有关场地设施器材的安全要求(1)学校坚持以生为本、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原则,学校实施体育教学、安排体育活动要充分考虑天气、场地、设备、器材等方面的安全因素,尽量避免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2)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和总务处每学期初和末至少两次对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整改维修。(3)体育组和体育教师对学校的体育设施、场地要勤检查,若发现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以书面形式报告总务处,并放置警示牌(警示牌由总务处制作若干块)。总务处要及时对体育设施、器材进行维修或更新。(4)体育教师在实施室外教学时,要预先检查场地和器材,合理划分活动区域和设置警戒标志。要注意场地中的不安

8、全因素,经常平整场地,清除小石子等。学校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二)一、体育课教师、训练教练员、体育活动_人安全责任要求任课教师、教练员、活动_者是第一责任人,必须对学生和参加活动的人员进行有关的安全教育并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必要的训练。对严重违犯安全要求、纪律的学生和人员进行必要的纪律处理和行为约束。上课、训练时,可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或指定地点要求其进行安全训练或反省,不得将学生逐出控制区之外或让其回班。体育活动、比赛、运动会时,对该类学生可同样处理或交给班主任处理。节假日进行体育队训练,要经体育组同意后报教务处批准。私自_学生训练,后果自负。体育老师及管理人员要给学生讲清楚,有缺陷的器材要停止使

9、用,室外不能立即修复、更换的场地、器材,要有禁用标志,或提示语。凡涉及到电、火、空中作业等危险性强的操作活动,应由教师进行或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二、学校体育活动主要_形式及安全要求体育课:一般在必修课时内学生按班级在教师的指导下集中开展某一、二项运动;体育活动课与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活动课一般在活动课时间由学生自由选择运动项目,参加体育活动,教师适当进行管理;课外体育活动1则是学生在课余时间开展的体育活动;运动会。由学校统一_学生参加多种项目竞赛活动。不论是体育课、体育活动课、课外体育活动还是运动会等,教师及_者都必须十分重视做好安全教育和事故防范工作。(一)体育课教师要求1、体育教师必须树立强烈

10、的安全意识,并且掌握体育运动有关的安全知识,具备事故处置能力,因为教师往往是体育课学生安全的第一(直接)责任人。2、体育教师对体育课上易发生安全事故的环节应有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能把握重点关键。3、每节课应根据授课内容易发生的事故及其危害向学生反复强调,要讲清动作要领、保护措施,并落实到每个学生。4、每节课应根据授课内容认真检查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消除隐患,如器材的牢固完好度,沙坑的松散度等等。5、体育教师应及时通过班主任对授课班级的每个学生健康体能历史和现实状况进行全面了解,授课时从参加项目到训练要求因人而异,特殊情况区别对待,忌一刀切。要遵循规律逐步加大运动量和体能训练要求。6、体育教师单

11、独带班使用一个活动区域分组分项进行训练考查时,应事先勘察各分组分项的场地,尽量做到互不干扰;划分好小组,落实好小组负责人、安全员;教师除加强巡视,全面关心,更应把握重点,给易发事故、危险性较大的场地上的学生以更多关心与指导。7、几个体育教师带班同时合使一个操场授课时,应事先互相通气,划分好场地,了解彼此各场地区域授课项目内容;授课时事先提醒同学切勿步入对方危险区(如投掷区等),并做到相互照应,免生意外。(二)体育课学生安全要求1、体育课学生必须穿运动服和运动鞋。2、为避免以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上体育课时学生不得佩带证章、胸卡、手表、钥匙、小刀、饰物等硬质物品,不得持、带与本课无关的任何东西。有关

12、的如不立即使用,应放在活动区外。3、上课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服从指挥,按老师的要求以正确的动作认真完成练习。上课、训练时,学生不得不有不合安全要求的言行,特别不准干扰他人训练,严禁打闹、捣乱、恶作剧等易造成对他人伤害的行为。如因此而对他人造成伤害,责任自负。4、上体育课时学生要以正确的方法使用体育器材、设备、未经教师批准或自己不会使用的器材、设备、学生不得使用。5、难度较大或有一定危险的动作,须在教师指导和同学帮助、保护下练习,完成掌握后方可自行练习。6、学生上课时、训练时要自行检查场地、器材等是否合乎要求、如不符合,应向老师提出或自行避开、更换等。学生要有自我意识和能力。上课时学生不准进行非教

13、学要求的活动,更不准进行非教学要求的活动,更不准私自离开教学活动区。教师要严格考勤。(三)体育活动课与课外体育活动1、一个班级活动时,应分成若干个锻炼小组,在组长带领下,根据3锻炼项目内容、要求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2、同一年级几个班级同时活动时,应按班指定活动项目内容,在指定区域活动,并有班干部_进行。3、分散活动前先集中,作好活动安排,强调安全注意事项。4、活动课全过程教师必须在场,不得离开,要加强巡视、检查、指导,对事故易发项目组(班)或区域给予更多的关心。5、活动课结束,亦应整队集中,清点人数,进行讲评,检查安全情况,做到善始善终,使体育活动始终置于老师有_、有领导情况下有序进行。(四)

14、课外活动、运动训练学生安全要求1、课外体育活动学生必须按规定的活动时间、活动内容领取器材,到相应或制定的活动场地进行。凡不按要求进行活动而造成自伤或他伤者,后果自负。2、学生应认真按照各项活动的要求进行活动,自觉遵守体育道德和各项体育运动规则。3、不到有危险的场地去活动,不用有危险的器材设备,不做有危险的动作,不翻越场地栏杆。4、运动队训练按教练员要求进行。5、所有体育活动除遵守有关规则以外,都必须遵守校规、校纪,如有违反严肃处理。(五)运动会1、成立组委会,制订运动会实施计划,根据学生男女性别和不同年4龄段,确定运动会项目,编排运动会程序,做到科学合理。2、严密_,每个竞赛项目均应根据参赛人

15、数的多寡排定一定数额的体育老师担任诸如运动员报到点名、带队出入场、发令记时、记名次、各项裁判纠察工作,责任到人,保障安全。3、各个项目竞赛在开始前视情况不同,负责该项目教师应认真仔细检查场地和所使用运动器材,并教育或_参赛同学做好赛前准备活动,增加安全系数。4、各个竞赛区彼此间应保持一定的隔离区域,不相互交叉,并限定参赛运动员活动范围,不得擅自闯入其他项目竞赛区。5、让同学按班、按年级入座观看,未经教师许可,不得进入赛区;同时_一定数量学生干部担任运动会纠察,负责维持各区域竞赛秩序,做好观赛区与竞赛区、竞赛区与竞赛区之间的隔离工作。6、运动会现场应设救护站,备好急救药品和器材,校医坚守始终,有条件的备好校车,随时应急,不得延误。三、体育器材、设备的安全规定1、场地、器材设备要符合体育运动的安全要求。2、体育保管室设专职保管员,对器材、设备进行管理。要求及时检查、报修、更换。力所能及的要及时维护、维修保管员应及时整修运动场地。3、教学用器材必须课前领出,课后归还,并实行登记制,人为损坏、丢失器材要赔偿。4、课外活动学生借器材必须持有有效证件登记,按时借,准时还,5如丢失或损坏要负赔偿责任。5、节、假日等非教学、运动时间内,学校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不开放,不外借。必须使用时,使用人要写出书面申请,经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