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632179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我的母亲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我的母亲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我的母亲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我的母亲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的母亲(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依据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二、设计思想: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

2、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1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

3、章主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四、教学重点: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六、教学准备:上课前,准备好二首歌曲,一是阎维文的母亲,二是毛阿敏的烛光里的妈妈,一首钢琴曲给母亲的信。一首诗孟郊的游子吟。课

4、件由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2迁移四个环节,按照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层层展开。七、教学过程本课教学由课前的倾听母亲和课堂上的走近母亲认识母亲升华母亲歌颂母亲体恤母亲五个步骤构成。本文在学生了解作者、把握文章写作线索、整体感知形象的基础上进行的重点阅读及语言品味。(一)音乐欣赏:倾听母亲母爱是学生熟悉而又陌生的话题,说它熟悉是因为每位学生都正在享受着无私的母爱,说它陌生是因为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目前特有的家庭地位,使很多学生很少对母爱进行认真的咀嚼与反思。因此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欣赏震撼心灵的音乐阎维文的母亲,激发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兴趣,潜移默化地升华母亲形象。(二)导

5、读启示:走近母亲带着课前欣赏音乐的那份感动,教师顺势激情导入:母亲!一个饱含多少深情的称谓;母爱,一种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它如阳光普照般温暖;如春风化雨般细密,如海纳百川般博大,如蜡炬成灰般无私。我们曾经3了解过朱德的母亲,那是一位勤劳善良且富有远见的女性,今天我们学习的老舍的母亲也是这样的一位女性。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的母亲。由此展示教学目标。使学生一目了然本文的重难点,引导学生读书,关键在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尤其是要发现和提出那些有思考价值的探究性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讨。(三)赏析探究:认识母亲本步骤要针对某一问题,激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让每一位学生都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

6、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我设计了如下环节。1、整体感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品味是在阅读的基础上,经过用心体会产生情感共鸣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为更好地达到学习目标,完成知识的自然过渡,在认识母亲之前,先展示上节课板书设计,让学生根据板书设计及课文内容以“母亲是.的人”为格式造句,整体感知母亲形象;这一问题的设计有利于了解学生阅读课文后的情感体验,也是认识老舍母亲的关键所在,为重点阅读、语言赏析打下基础。42重点阅读母亲是伟大的,她的伟大体现在文章字里行间,尤其是课文的第13段,是最令人感动的,也是最精彩的。教师引导学生赏析13段,并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

7、你认为哪件事最感人?为什么?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我采取分组讨论,小组选代表回答的方法,在学生阐述理由的过程中,我可用师生对话的方法,联系生活实际启发学生品味所展示的感人细节。并板书“母爱无边”53、品味语言在引导学生重点阅读的过程中,因势利导出本文语言的第一大特色:善于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讲完此问,我再配乐钢琴给母亲的信朗读此段,带学生再来品味简朴的语言下蕴含的伟大母爱。朗读完毕,我由第13段的语言特色拓展开来,再次激疑追问:本文语言在其它方面还有哪些特色!“白描”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在引导学生品味这一语言特色时,可先出示孟郊的游子吟,让学生把诗的前四句与第13段的感

8、人细节比较,引出白描,后指出:作者善于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什么是白描?我主要联系美术中的白描画法,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白描”手法,并以孟郊的游子吟的前四句讲析,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运用白描的语句,教师引导学生辨识纠正,并重点赏析以下语句对表现人物的作用。1、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62、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布袜,她也给洗得雪白。3、桌椅都是旧的,柜门的铜活久已残缺不全,可是她的手老使破桌面上没有尘土,残破的铜活发着光。以上语言品味是站在作者对母亲描写的角度上来分析人物形象的,对第三点语言特色:以无华的语言表达浓厚的感情,我变换角度。站

9、在作者的角度上,这样设疑:母爱是伟大的,作者的语言却是质朴无华的,作者对母亲的那种感激、怀念之情是靠哪些语言得以表现的?学生通过阅读大多都会将目光集中在这样的句子上。并板书“儿女有报”。1、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2、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泪又遮迷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的过那凄惨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这些语言看似大白话,但蕴含着浓烈的感情,读来很容易让人产生共鸣,7因此在品味的基础上诵读这些语言,有助于学生体验作者对母亲所饱含的浓浓深情。(四)、评价归纳:升华母亲本步骤要让学生比较评价,归

10、纳概括出规律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收敛,学生便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在此由老师简单概述本节课讲述的内容,并由学生从写作方法和表达主题两方面自由发言,谈本文的学习收获。老师适当评价。(五)、训练迁移:歌颂母亲本步骤要设计能够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思维训练题,使学生的“思考”迁移成为一种“创新能力”。紧承上一环节的评价,教师有感情阐述:是啊,母爱犹如一缕阳光,使我们的心灵即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母爱,犹如一泓清泉,让我们的心灵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同学们,尽管跨出一步便是天涯,但作为游子的你,永远走不出母爱的风筝线,因为线的那头永远握在母亲的手中,老舍的母亲让

11、我们热泪盈眶,我们的母亲呢?请让毛阿敏烛光里的妈妈伴着你,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说一段赞美母亲的话。8学生考虑五分钟,小组选代表口头作文,并采取自评和他评的方式。我们知道,单调的文本阅读,容易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因此设计这一环节,既有利于了解学生情感体验的变化,又有利于捕捉课堂的着力点和生长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发,使师生对母亲的情感在交流中自然升华。(六)、师生寄语:体恤母亲学生自由发言,对母亲说一句话。寄语:同学们,孝敬我们的母亲吧,不仅仅是今天。正如歌中唱到:不管你走多远,不论你在干啥,不管你功劳多高,不论你成就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进行德育教育的灌输。(七)、训练延伸: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教学,由学生选做相关题目。A:根据文章的写作方法,请以“母亲”或“母爱”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必做)B:比较阅读老舍与胡适我的母亲在主题、写作思路、写作特点方面的异同(选做)(八)、板书设计为了突出板书清洁、清楚、明了的特点,力求图文并茂,并对学生有所9启迪和思考,我采用母子两心相吸相牵的形状,这不仅体现了母亲抚育一颗生命的不易,更蕴含着母亲在儿女生命发展中的影响。从面激发学生热爱自己的母亲、善待自己的母亲。我的母亲八、教学反思:备课时,我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几易其稿,力争以最佳效果向众评委及听课老师汇报。从实施情况来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