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31914 上传时间:2023-12-17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师教学随笔15篇.doc(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老师教学随笔15篇老师教学随笔15篇老师教学随笔1 中学物理知识内容是物理学的初级层次。严格地讲,它的科学性、系统性都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它只是阐述了物理学中最根本、最根底的知识,并不是非常严谨的物理理论。其主要内容是经典物理学的根底知识,而以力学、电学为重点。本文就力学局部的教学法谈点看法。一、从全局观点分析p 力学局部教材从全局观点分析p 力学局部教材,提醒物理学的根本规律,有目的地进步学生的思维品质,增强学生的物理思维才能,对此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认真分析p 教材。1力学教材的根本知识构造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根底,也是经典物理的根底之一。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及其守恒定律为经典力学的栋梁。现行

2、教材的体系是先讲静力学,后讲运动学,最后讲动力学。把牛顿三定律按三、一、二的顺序安排,第三定律放在静力学中讲授。这种安排符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那么。即学习静力学时,有牛顿第三定律作准备知识,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时,有力的合成与分解作先行。通过静力学的教学,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力的概念。物体受力分析p 是力学中的关键,几乎所有的力学问题都要涉及物体的受力分析p ,所以静力学教学是最重要的根底。2物理思维方式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展加工的过程,是人脑的功能,通过表象、概念判断和推理以及其它过程来反映客观现象的能动过程。物理思维就是运用思维的一般规律于物理学习、研究中所表达的详细的一种思维方式。在教材分

3、析p 中掌握物理思维构造,就是要掌握怎样运用思维的根本形式概念、推理、论证等和思维的根本方法比拟、分类、鉴别、分析p 、综合、归纳、证明、反驳等以便能更好地、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才能。第一章“力”要重点讲清三种力产生的条件及力的大小和方向,为物体受力分析p 做好准备。力的三要素,在初中已经讲过,对质点来说不会发生关于力的作用点的问题,而对刚体来说,力的作用效果除了跟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外,还跟力的作用点的位置有关。教材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刚体概念,但所说的物体都是指刚体。力的作用点可以沿力的作用线移到刚体内任一点而不改变力的作用效果。因此,与其说力的作用点是一个要素,还不如说力的作用线是一个要素

4、。物体的平衡,用了“平衡”和“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等理想模型方法;“力的分解和合成”用了分析p 、综合、等效的方法。第二章“物体的运动”用了理想模型过程模型的方法。高中教材以初中教材为根底,先提出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在研究物体在一直线上的运动以后,立即研究物体在一个平面内运动的有关概念、规律和描绘方法。运动学是力学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学习其它各章的必备知识。对平面运动的速度的合成与分解运用了分析p 、综合、等效的方法。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用了经历归纳方法论。虽然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但由第一定律推导出的一切结论都与实验结果相符合,这就间接地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的正确性。当今的实验已能近似地验

5、证这个定律,例如用气垫导轨实验,运动物体滑块在程度方向可以近似地认为不受力,因此它近似地做程度匀速直线运动。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开展,牛顿第一定律有可能得到更加严密的证明。牛顿第二定律是通过实验归纳得出的。在功和能,机械能守恒定律,动量、动量守恒这几章中,主要是用了推理的方法。如教材中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借助于运动学和动力学的知识推导出来的。但应当明确一点,这是一条实验规律,是理论经历的总结,是客观规律的反映。这此规律可以互相推导,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络。动量定理出自于牛顿第二定律,又异于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瞬时的关系,而动量定理那么说明状态过程,它可以按过程始末状态处理物体的动量

6、变化,而不必涉及过程的细节。假如只考虑两个物体的孤立体系,把牛顿第三定律与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就得到作用前后的总动量不变。我们可以用实验进展检验,牛顿也正是用这个方法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老师教学随笔2 桂花雨,洒落语文课堂一直喜欢琦君,她的文字香甜而温馨,那样温顺地牵着我的思绪进入怀旧的梦中。在这个满是林荫的夏天里,在这个灵动多彩的课堂上,在这篇清新诗意的课文中,我和我的孩子们,又与琦君不期而遇。瞧,五彩的桂花雨!故土的思念,童年的怀恋,那样悠然散落在那阵阵的桂花雨中!看,纷飞的桂花雨!沐浴着那份安静的阳光和淡淡飘至的桂花香,那样清丽且沁人!听,朗朗的读书声,香香的桂花雨!快来走进我们的语文

7、课,与琦君一起痛快地淋一场“桂花雨”吧。琦君说:“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我请孩子们先轻轻读读,再随意说说,你喜欢桂花的样儿吗?孩子们欣欣然起来了!高原带来了一张美美的桂花特写画,她高高地举起那张画儿,满页的耀眼的金黄,我的鼻边立即洋溢起满满的幽香。带着一点夸耀,她高声说:“谁说桂花不美?你看,她多像一只金色的蝴蝶,她的花瓣就是她轻盈的翅膀,她仿佛随时要飞,飞到那碧蓝色的天空中。”我连连点头:“是呀,你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就是你所看到的美。”一贯羞涩的陈嘉佳英勇地举起了她的手:“老师,

8、桂花的美是一种安静的美,她没有吹着喇叭夸耀,她把自己的美缩得小小的,躲在树叶后面,很羞涩的。”我笑了:“是呀,这是一种静静的美,就像你一样,文静中带着才气。”周安琪也雀跃起来: “老师,我觉得桂花的美不在她的外表,而在她的香气。”我很肯定地说:“有道理!”她笑盈盈地望着我:“我有一个比喻,她像一个小天使,风是她的魔法棒,魔法棒一挥,香气就飘来了!”呵呵,名如其人,应了这个名想起这个比喻,巧妙!我竖起了大拇指:“小天使想到小天使,想得好!”琦君说:“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早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人们满头满身都

9、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配着悠扬的小提琴曲,我动情地读着,不禁深深地陶醉了:“瞧:一朵花,两朵花,三朵,四朵千千万万的桂花飘落下来。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侯李瑨冲动地说:“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个桂花精灵们把我的脸当成了蹦蹦床,在上面淘气地跳来跳去。”话音刚落,孩子们的掌声就响了起来,裔畅也毫不示弱:“我仿佛看到了桂花娃娃坐了一个隐形滑滑梯,从上面滑了下来。”迟蔚然动情地说:“桂花就像流星雨,绚烂无比地在天空盛开。”又一阵掌声响来了。灵动的思绪,美妙的想象,孩子们小小的脑袋中竟然装着这些奇思妙想,我情不自禁地说:“桂花在树上开放,而你们的美妙想象,却在老师的心中开放。

10、”琦君说:“桂花摇浇以后,挑去小枝,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想尝尝吗?”我笑着问,“那么就闭上你的眼睛,想象一下吧!”孩子们闭上眼睛。“一块松软的桂花糕已经放到了你的嘴边,先闻一闻,怎样?”孩子们呵呵地笑了,有的说:“好香,我已经口水直流三千尺了!”有的说:“我仿佛已经尝到了到香味四溢的桂花糕,甜中带香,真好吃!”还有的摇着头,闭着眼,好似被桂花雨的香气熏醉了。琦君的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我问:“孩子们,琦君爱着故土的桂花,其实是想着谁?”孩子们认真地齐声说:“爱着故土!”我感慨地

11、说:“是呀,老师觉得故土是记忆深处的温暖。你觉得呢?“故土是暖暖的牵挂。”“故土是回忆的幸福。”“故土是心灵的桃花。”孩子们思绪翩翩。语文是诗意的,在诗意的课堂中让孩子感受诗意语文。琦君以“桂花雨”为题,在我们眼前营造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美丽图景,就像一个香甜的梦境,把我们吸引到这个梦境中。这场片片花瓣聚集成的一场酝酿已久、不期而至、沁人心脾的桂花雨,带给我和孩子们心灵的滋润、暖暖的牵挂、人生的幸福。我想起了一首诗,形容我和孩子们的这堂课。挂在树上的嫣然一笑是我纯真的灵魂一个天真的想法与金秋阳光,比灿烂 。老师教学随笔3 午饭前,孩子们按惯例听我讲故事。讲着讲着,我发现小宇的椅子越来越往前移。我有

12、些生气地说:“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在认真听,就你把椅子挪来挪去的,快,挪回去。”小宇很不情愿地把椅子搬回原位,我接着讲故事。可一转眼,趁我不注意,他又把椅子一点点往前挪。我忍不住走过去问他:“为什么要挪椅子?”他看了看我,好半天才说:“我想看见解老师。”小宇的话让我在发怔的瞬间涌起一种感动,我把他紧紧搂在怀里,重重地亲了一下他的小脸。坐在他的座位上,我这才发现他只能看到小朋友的头,根本看不到我。那一刻,我理解了他刚刚的行为。于是,我把全班幼儿的座位作了调整,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我。此后,他们听得特别专注。我很庆幸,我能通过亲身体验理解孩子的感受。倘假设我主观地认为小宇不守纪律而指责他,不给他解释的

13、时机,不仅会丧失孩子对我的热爱和尊重,更严重的是孩子的心灵之门从此将向我关闭。这以后,无论组织什么活动,我都会让每个孩子处于能看到我的位置上,因为我要把眼睛当成我和孩子交流的工具,走进他们纯真美妙的心灵世界。老师教学随笔4 开学已经三周了,我们托班又来了一位新朋友,她叫珊珊,刚刚两岁。她入园时,哭个不停,老师们想尽了各种方法,先是给她好玩的玩具,再给她讲有趣的故事,又由阿姨带她到外面去漫步。可是到了早锻时间,她仍然哭着要奶奶。实在没方法,我们只好把活动室的门关上。这可倒好,珊珊哭得更厉害了,嘴里还直叫:“老师,别关门老师,别关门”我容许了她,立即把门翻开,并告诉她别哭了,老师将带她和小朋友一起

14、做游戏。她真的很听话,立即停顿了哭声珊珊的一句“老师,别关门”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它使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是的,在两岁的孩子心中,在幼儿园,我们老师就是他们的依靠,但他们还没法与我们建立更多的亲近。他们刚刚分开温暖的家庭,来到一个崭新的环境里,有那么多的不适应,有那么多的生疏,也有那么多的恐惧他们是多么地希望幼儿园的大门能随时为他们的家长敞开;他们又是多么地希望门开着,以便可以意外地发现他们最最亲近的人出现;他们又是多么地希望门开着,以便他们可以随时去找自己的亲人珊珊的这句“老师,别关门”,也让我深深地感到,我们幼儿老师随时都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我们应该给每个孩子一个平安的避风港。试想,我们“

15、砰”的一声门响,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恐惧和不安我希望,一句“老师,别关门”能唤醒我们的幼儿老师们,应该多给孩子一些平安感,多给孩子一些关心和热情。实际上,在幼儿园里,应尽量少关门,甚至是不关门!老师教学随笔5 参加工作已经十多年了,原以为当音乐老师相对于其他职业来说压力会小点,可如今看来不然,当音乐老师也并不轻松。当然,在压力背后也有快乐。一、教学中最大的特色或经历这么多年的教学,也有了很多经历。比方,在各个单元内容的教学中,我不会仅仅局限于课本中的素材,而会尽可能、大量的去寻找课外的与本单元或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音乐等等,我希望结合课外的知识让学生们有更广阔的视野与更加丰富的体验、感受。在课堂上

16、,当教学生演唱时,我会去主动关注学生的声音,学生演唱时,有时他们会偷懒,在学生心里没有“什么叫好听的声音”的概念。我认为,好听的声音必须声中带情,把情和声交融在一起,我很屡次在课上模拟学生懒惰时的声音,让他们自己去比拟,这时根本上学生都能领悟到什么叫有感情的声音,也能很快的改正来。二、教学中最大的困惑在教学中,尤其在教学欣赏课时,我有时无从下手,我到底让学生在欣赏课里学点什么?分析p 曲式,对于一、二年级学生来说犹如听天书,根本听不懂。所以一到欣赏乐曲时,很多学生不能去关注乐曲,我想原因出在我身上,我不能带着学生很好地听,这也是我最大的困惑所在。最后,在教学上,我最大的愿望也跟其他音乐老师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