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31234 上传时间:2023-09-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注重知识转化、引导能力迁移-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陈 婧 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无论从学科性质还是从教育目的看,语文教育应当是素质数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本质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如何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来改进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呢? 一、以趣激情,教法灵活,调动学生积极性,保证人人参与教学过程,达到训练目的。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情绪的影响,要保证学生人人参与教学过程,必须采取灵活,有趣的教法。以低年级的词句训练为例,如采取用词典的解释去给

2、每个词抽象地下定义的方法效果并不佳,在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来进行训练:1、演示法。对于学生不熟悉的事物名称的词语,用投影、图片、实物等使学生能直接观察到这些事物的具体形象,理解抽象的概念。如“电报”一词,可用实物直接观察理解。2、表演法。对于表示动作的而学生又容易在概念上发生混淆的词语应由学生或教师当堂表演,帮助学生领会。如“投、扔、扛、挑等词,便可采用此种方法。3、造句法。有些词语可以让学生用它说一句话,在实际中弄懂意思。4、比较法。利用已学过的同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等熟词,通过比较来学习领会新词的意思。如“格外一词,就可用学过的近义词“非常”、十分”作比较,从

3、而达到理解的目的。此外还有“换词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等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学生在一种活跃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掌握知识。同时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逐渐掌握了规律,懂得了学法,就逐渐学会了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二、加强学法指导,注重知识向技能的转化。 所谓学法指导就是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法是构成学生学习能力的要素之一,掌握学习方法,有助于知识向技能的转化,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把学法指导列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学的着眼点应放在如何使学生掌握套终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学习方法,即把握好“教学生会学”这一学法指导的精神实质,让

4、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如阅读教学的学法指导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自行阅读的能力。而良好的习惯是形成一定阅读能力的重要保证。小学阶段,要着重培养以下阅读习惯:1、读书要注意力集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能读正确。学生一旦养成了这一阅读习惯,对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非常有利。2、读书要勤查字典。学生在阅读、写作时,遇到不认识或不会写的字,应主动地从字典中查出,逐渐养成查字典的习惯,进而培养和提高独立阅读的能力。 3、读书要做到边读边勾画。阅读时,要画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自已认为好的词语和句子。一边读一边画,可以促进思考,有助于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好习惯。减负以后,有更

5、充足的时间,使学生阅读课外书籍。这不仅可以丰富知识,而且还可以开阔视野,为提高作文能力打下基础。 三、强化主体意识,推行创造性教学。 所谓创造性教学是指凡是有意识地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造性技能等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观,进行创造性的教学呢? 1、激疑引思。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如学生不能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便不会有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所以要通过质疑来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如学习古诗春晓中“花落知多少一句中的“知多少,倒底是“知呢;还是不知呢?有的学生说,“知就是不知,一觉醒来不知掉了多少花朵;有的学生说,“知”就是“知道,因为”夜来风雨声

6、”,诗人一夜没睡好觉,所以诗人知道“花落了很多”,还有的说,“知”是“知道”,又是“不知道”,因为诗人听到了“风雨声”,所以知道“花落了很多”,但到底落了多少却不知道。这最后的解释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诗的意境,有创造性。 2、质疑讨论。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她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生的质疑不仅是思维的表现,而且是好奇、想象、挑战等创造性人格特征的显露,教师应特别加以关注和爱护,并给以巧妙的引导或解答。如失物招领一文,学生就提出了很多问题:从课文内容看,是同学们在玩的过程中乱丢乱扔,课题为什么用“招”领?为什么张爷爷和老师露出了笑容,而不说话呢?在热烈的讨论中。人物的特点

7、便展现在面前,学生在讨论中既解决了疑问,又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也发展了思维能力。 3、创造想象。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地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常会见到“续讲故事”、“续尾作文等。这些形式能直接激发和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教学两只小狮子一课时,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想象,我要求学生续写故事的结尾。有的学生写到:“懒狮子还是什么也不学,最后可怜的饿死在森林里。”有的写到:“勤快的小狮子不骄傲,还是天天练习、不断的向它的同伴请教,在一次森林之王竞选之时,凭着自身过硬的本领,当上了森林之王。”这样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又提高了写作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