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07628111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8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环境服务业的基本情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 共1页中国环境服务业发展概况2008-03-17 文章来源: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 视力保护色: 【大 中 小】【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一、我国环境服务业总体发展状况 1.我国对环境服务业的定义和内涵 我国环境保护总局印发的,2000年全国环境保护相关产业状况公报中,我国环境服务业首次被定义为与环境相关的服务贸易活动,具体分为环境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废旧资源回收处置、环境贸易与金融服务、环境功能及其它环境服务六类。 2.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进程 我国环境服务业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

2、期,开始形成产业雏形,其发展大致经历了污染治理技术服务、环保服务和环境服务三个阶段。20 世纪90 年代中期之前,我国与环境产业相关的科研设计单位是环境服务业主要从业主体,服务业也相应以开发、设计等技术性服务为主。20 世纪90 年代后期,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以工程为基础的环境工程公司大量进入服务业,环境服务业的内涵也从单一的环境技术服务延伸到环境决策、管理、投资和融资等领域。十多年来,我国从事环境服务业的主体有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单一科研设计单位从事环境服务业之外,企业自主开发和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已成为主体。在国家投资和社会资本拉动下,城市污水处理、水体污染治理、生活垃圾处理、危险

3、废物和医院废物处理与处置、火电厂烟尘除尘脱硫等重点领域的市场不断扩大,加快了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国产化的发展,推动了环境技术的进步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自主创新,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技术的研发开始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十多年来,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迅速。19932004 年,环境服务业市场年均增长率约达25%。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数量也在不断上升。随着国家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企业清洁机制、循环经济的深入实施,我国环境服务业平均利润水平开始出现好转。 根据我国对环境服务业的定义与分类,截止2000年,我国环境服务业从业单位共9890个,占环境产业从业单位总数的54%;

4、从业人员58.1%万人,约占环境产业从业总人数的18%;收入总额643.4亿元,约占环境产业收入总额的38%;利润48.9亿元,约占环境产业利润总额的29.8%。19932000年,环境服务业市场年均增长率为29.2,是同期环境保护产品生产制造业市增长率12.5%的2.3倍。 2004 年,列入调查的国有及年收入200 万元以上的非国有环境服务从业单位共3400 个,人员17 万人,年收入总额260 多亿元。其中,环境技术研发单位456 个,人数1.6 万人;环境工程设计与建设从业单位1201 个,人数5.3 万人;环境咨询服务从业单位973 个,人数4.2 万人;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从业单位66

5、5 个,人数5.2 万人。 (1)环境技术服务市场 环境技术服务主要是指社会化的各类技术服务活动,包括环境技术(产品)开发和交易、环境工程设计和设备安装、委托环境监测与分析等服务性市场。其收入不包括科研事业经费、例行监测服务等事业性收入,以及环境工程土建收入。截止2000年,全国环境技术服务业从业单位5155个,从业人员13.1万人,年收入总额97.3亿元,利润9.7亿元。 2000年全国在环境技术(产品)的开发共有9000多个项目,总投资13.3亿元,约占环境产业收入总额的0.8%。其中三分之二的技术开发属于企业内部的自主开发,由科研单位开发并且实现转让的项目只占总项目的10%左右,技术转让

6、合同183项,转让合同额1.4亿元,大约是开发总数的三分之一。当前,环境技术开发主要集中在水污染防治技术,其次是空气污染防治技术。与此同时,我国从国外引进技术项目有260项,引进资金1.8亿美元,超过国内技术交易总额。 近10年来,我国从事环境技术开发的主体单位已经由以科研设计单位开发为主,转变为科研单位、环保企业自主开发和企业与科研单位合作开发并存的格局。其中,合作开发项目约占开发项目总数的35%,在1367个从业单位中,技术开发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单位共95个,其营业收入之和占技术开发收入总额的89%。 在环境工程设计与设备安装方面,2000年全国从业单位1677个,从业人数6.3万人,收

7、入总额82.3亿元。其中,工程设计收入11.3亿元,约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1.1;工程设备安装收入91.4%亿元,约占全国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的8.6%。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水污染防治工程投资的不断加大,水污染防治工程服务有了很大的发展,其投资规模、从业单位数量、总收入等是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领域。空气污染防治工程服务虽然在从业单位数量和投资总额方面占据优势,但由于多数工程项目的复杂程度比较低,工程设计、施工类技术服务收入比例相对也比较低,其总收入低于水和固体废物处理的收入。 与国内其他环境服务相比,环境工程设计和设备安装施工服务体系最为完善、实力最强和最具市场竞争能力。目前已有573个单

8、位获得了环境污染防治专项工程设计资格证书,约占从业单位总数35%。从业单位主要由科研设计单位和环境工程公司构成。1999年以前,从事环境工程设计的主体是各类科研设计单位,并以各类工业设计院为主,超过持证单位的95以上。1999年以后,随着各类专业环境工程公司进入环境工程设计施工市场的不断增多,持证单位迅速增加。到2001年底,持有环境工程专项设计资格证书的科研设计和环境工程公司分别为50左右,其中,科研设计单位持有的甲级证书占据绝大多数,主要业务集中在工程设计服务业;环境工程公司主要持有乙级或乙级临时证书,主要业务已经进入环境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工程设计施工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单位共268家

9、,总收入为66.8亿元,占市场总收入的80%左右。在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工程服务类单位中,科研设计单位40多个,只占约15%。 我国环境监测与分析服务业市场还很不发达。2000年全国从事社会化监测与分析服务的单位1822个,总收入2.4亿元。其中,2.1亿元来自委托监测业务,0.3亿元来自分析服务。从业单位分布依次为各类环境科研院所(65);环境监测站(约25)、环境保护公司(10)。业务范围主要涉及环境工程建设运营过程中的各类分析与测试、产品性能测试、室内环境质量和噪声测试等非监督性监测业务。 (2)环境咨询取得新进展 2000年,我国环境咨询服务业从业单位1413个,从业人员1.8万人,

10、年收入总额4.9亿元,利润率18,是环境服务业中利润率最高的领域。其中,环境影响评估的收入占环境咨询服务业总收入的67,环境管理体系与产品认证咨询4.1%。环境培训3.1,其它与环境相关的咨询服务10%。 我国的环境咨询服务业主要以各类环境科研院所为主,兼业从事与环境相关的咨询服务。由于起步比较晚,年收入超过300万元的单位只有24个,仅占从业单位总数的1.7%。 (3)污染治理设施运营市场 2000年,全国污染治理设施运营业从业单位521个,从业人数3.2万人,年收入5.8亿元,实施社会化运营的项目717项。 我国的污染治理设施服务业在社会化和市场化运营方面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市场化规模较小。

11、污水处理和固体废物处理设施运营是市场发展的重点。 2000年,年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从业单位30个,占从业单位总数的5.5,超过200万元的企业70个,占从业单位总数的13.4%,从事污水治理设施运营,收入过200万元的固体废物处理运营企业10个。 (4)环境贸易服务市场 2000年,国内贸易中的环境保护产品专业营销从业单位664个,占环境服务业的6.7%;从业人数1.0万,占环境服务业的1.7;年收入21.4亿元,占环境服务业的3.3;年利润2.6亿元,占环境服务业的5.2%,利润率12%,人均收入21.4万元年,人均利润2.6万元。 环境保护产品专业营销的销售产值和收入以水和空气污染治理产

12、品为主,其它产品所占份额均很低。水污染治理类产品的销售收入占销售产值总额的87%高于空气污染治理产品的20%,水污染治理产品的年销售总额只有空气污染治理产品的一半,但实现的收入却是前者的2.5倍。空气污染治理产品的增值和利润水平较低。 在664个从业单位中,代理销售环保产品年收入超过1000万元的单位46个,收入总额占全国营销收入总额的65%;超过500万元的单位90个,收入总额是全国营销收入总额的80%。 (5)废旧资源回收处置 废旧资源的回收处置包括回收、分类、预处理、加工、冶炼、修复、翻新等,其品种涉及上万个,目前主要集中在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稀金属、废纸、废塑料、废化纤、废轮胎、废玻

13、璃、废家用电器等种类。 我国六大类废旧资源的年回收量分别为:废钢铁约3500万吨,回收率约65%;废有色金属约150万吨,回收率约70%;废塑料约250万吨,回收率约25%;废橡胶约80万吨;回收率约47%;废纸约290万吨,回收率约29%;废玻璃约250万吨,回收率约13%。报废汽车年回收量已达40多万辆。 我国废旧资源回收处置年收入514.0亿元,年利润36.6亿元。其中,废旧金属制品的回收处置年收入116.3亿元,年利润5.6亿元;废旧造纸原料的回收处置年收入276.1亿元;年利润18.9亿元;废塑料的回收处置年收入44.6亿元,年利润2.7亿元,废旧橡校制品的回收处置年收入5.5亿元,

14、年利润0.4亿元;废油制品的回收处置年收入4.8亿元,年利润0.4亿元;废木材制品的回收处置收入13.8亿元,年利润1.3亿元;废包装物的回收处置年收入4.7亿元,年利润0.3亿元,棉、麻、化纤、玻璃等其它资源的回收处置率收入48.2亿元,年收入7.0亿元。 据统计,2000年我国废旧资源回收利用行业从业单位3960个,从业人员40.7万人。二、我国环境服务业发展特点1. 技术、工艺开发和新产品研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环境服务业企业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在技术、工艺开发和研制新产品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环境服务业技术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污染治理中应用的技术已达到20

15、世纪90 年代末国际水平,同时通过以资本为核心的企业改制、重组、合资、合作,2004 年,我国产值超亿元的环境企业30 余家,合同额超亿元的脱硫公司近20 家,城镇污水处理等水务行业也逐步向民营企业开放,日处理能力超过10 万吨规模的水务或环境工程公司超过20 家。2. 行业发展结构有待完善 我国环境服务业的人均贡献率和经合组织等国家相比,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2004年全国从业人数约为全国就业总人口的0.08% 左右;服务业年收入总额约为60 亿美元,仅占在世界环境服务业市场份额的1.5%。同时,我国环境服务业的结构很不完备,环境信息、环境咨询、环境贸易融资服务等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环境服务在环境保护产业中所占比重较低,仅占10%左右,而在世界环境市场中,环境服务业产值约为4000 亿美元,约占环境产业总值8000 亿美元的50%。 3. 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低 由于环境服务业的社会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很低,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造成许多环境治理设施运转效率低下。此外,我国的信息咨询服务规模小,技术手段落后,咨询公司和各种中介机构的服务网络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影响了我国环境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4. 核心技术落后和产业基础薄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