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626968 上传时间:2023-05-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用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用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用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循环经济理念 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循环经济理念建设资源节约型抚顺 202年1月1日开始正式施行的循环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应当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事实一再证明,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从根本上突破资源瓶颈、缓解环境压力和维护环境安全,最终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稳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如何进一步提高人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实现党的十七大关于“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要求,是当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 而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202X年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提出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说明,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维护中华民族长远利益,具有极其重要

3、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循环经济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循环经济是应对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我国的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许多资源都很稀缺。如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4;石油、天然气人均占有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45种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5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2。目前,我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左右,单位g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倍左右。 环境形势更加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土壤污染面积扩大

4、,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根本扭转。发达国家上百年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近2多年来在我国集中出现。由于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期,重化工业较快增长还会持续一段较长时间,这一过程中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与经济增长一般呈现正向关联。 因此,在资源稀缺与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资源难以支撑,环境难以容纳,社会难以承受,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 第二、循环经济是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战略举措。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是以大量消耗能源资源为代价的

5、,并且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广泛共识。保护生态环境,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发展中国家也要发挥后发优势。对于我国来讲,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发展循环经济既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也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当前,根据我国资源紧缺的基本国情,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选择一条与发达国家不同的资源组合方式,即非传统的现代化道路。其关键在于促进资源的节约,杜绝资源的浪费,降低资源的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生产率和单位资源的人口承载力,以缓解资源的供需矛盾。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实

6、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倡导低投入、高产出、少排污、可循环的生产模式,大力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鼓励和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加强宏观指导和规划,建立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要选择和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把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的重要内容。 第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资源节约的技术支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推广应用节约资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大力支持资源节约和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建设。 第四、着力深化改革,建立节约资源的

7、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经济杠杆的作用,注重运用价格、财税、金融手段和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外贸政策,促进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 第五、强化监督管理,坚决制止一切浪费资源的行为。建立资源节约的统计制度和信息发布制度,促进各行各业改进工作,堵塞浪费资源的漏洞。 第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资源节约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更加严格的节能、节材、节水、节地等各项国家标准,建立高耗能、高耗材、高耗水的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强制淘汰制度。加大资源保护和节约的执法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需要整个社会共同的持续的努力。让我们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为构建节约型社会贡献一份力量。最后,联创世华祝愿各位考生公考成功。第 1 页 共 1 页本资料来源搜集与网络和投稿,如有侵权,牵扯利益关系,请告知上传人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