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07626924 上传时间:2023-0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小学美术教案模板集锦7篇小学美术教案 篇1 课题:第一课 远近的奥秘课堂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的:1、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2、学习、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2、在绘画理论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进步儿童绘画的根本技能,逐步开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讲授新课: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

2、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生:近大远小。2、新授: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根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明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2什么是透视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程度线,这就是视平线。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渐渐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4欣

3、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5师示范先找到消失点。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将物体的外轮廓简单表现出来。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讲解临摹作画的根本过程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根本规律;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4画面三、学生作业,老师辅导四、作业展示五、拓展阶段:可以进展现场写生或者默写表达透视变化的作业教学随笔:学生以前已经接触过写生课,所以对于静物写生已经不生疏了,主要看学生对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掌握得如何,从作业的总体看来,学生还需加强练习。小学美术教案 篇2 一、教学目

4、的1.以强烈的视觉形式来展示民间玩具,使学生获得一种视觉上的体验,并初步直观地理解俑的造型与色彩。2.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对传统艺术的熏陶,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美妙情感。二、教材分析p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翻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个栏目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传统艺术日益受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尤其是西方文化的挑战,如何正确对待我国传统艺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热爱本国的优秀传统艺术的美妙情感,是新世纪赋予每一位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涉及相当广泛,就美

5、术领域而言,有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艺术等。本栏目通过撷取传统艺术中的,同时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欣赏特点,使学生首先对这些优秀的作品留下深入的视觉印象,并能初步理解我国传统艺术的种类以及特征。在教材编写中,选用图片的原那么是在兼顾内容的前提下,强调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把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这一重要特征强化出来。在整册教科书中,视觉的印象被相当地强化了。2.本栏目在内容安排上,小学阶段以我国工艺美术作品为主,中学阶段以绘画、雕塑、建筑为主。小学阶段选取的作品有民间玩具、剪纸、泥塑、青铜动物雕塑、皮影、陶瓷等。本册选取了雕塑俑。俑是古代用于殉葬的物品,题材多是被役使的卫士、奴仆和乐舞伎的偶人

6、或现实生活中的畜兽等。俑最早是替代奴隶殉葬的模拟品,起于春秋战国时期,在秦汉与隋唐盛行,到宋代因流行纸冥器而渐衰。汉俑的雕塑特点是:长于动态刻画,造型适度夸大,形象鲜明,手法简洁概括,极富生活情趣,表现出稚拙、憨厚、浑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作品主要有兵马俑、侍女俑、乐舞杂技俑、击鼓说唱俑等。击鼓说唱俑是一件在四川东汉墓出土的雕塑,表现了古代说书艺人边敲鼓边说唱的生动神态。他左臂挽鼓,右手举槌,似乎正说到精彩处,手舞足蹈,眉开眼笑,一副诙谐有趣的样子。造型拙朴、浑厚,手法夸大、概括,充分显示了古代陶塑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制陶技巧。小学美术教案 篇3 一、教 材 分 析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昆虫,

7、它们为大自然增添了丰富的色彩和活力。本课美丽的昆虫选用昆虫为内容题材,将观察体验和绘画学习、手工制作融为一体。通过组织室外活动或与自然课教学配合,美丽的昆虫指导学生在生活中仔细观察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理解其特点,使学生从感官的满足引发表现的欲望,促进他们主动地投入学习。本课教学内容侧重于对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特点的认识和表现,美丽的昆虫通过对昆虫的观察理解,画自己喜欢的昆虫,制作自己熟悉的昆虫,帮助学生建立对生活的热爱之情。由于学习内容接近学生生活,在直接体验的根底上,学生一般可以主动去发现昆虫的特点,并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二、教 学 目 标理解昆虫的形态和花纹的根本特点。大胆运用色彩进展

8、绘画表现。运用多种方法用纸制作昆虫。增强亲近生活的热烈情感。三、教 学 设 计本课教学设计必须强调学生在美术活动中感性认识的建立,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感情。在特有的学习情境中观察理解昆虫形态的多样性和色彩的丰富性,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将有利于学生的知识增长和才能开展。教学过程的安排应做到前后贯穿,完好流畅,各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互相间的衔接。本课活动可以分两课时或三课时来完成,主要内容是:欣赏感受昆虫的形态之多和花纹之美观察分析p 形态和花纹的特点绘画表现制作表现交流评析。欣赏感受可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或是借助多种媒材,强化视觉印象,充分感受昆虫的形态美和花纹美;观察分析p 时可以运用多

9、种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其共性和不同特点,形成理性认识;绘画表现和制作表现要鼓励学生在认识的根底上,运用各种材料和色彩进展大胆的创作,做到不拘一格,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在制作表现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不同纸材的特质区分,以及与操作相关应予注意的事项,在体验把握的根底上,充分利用材料的质地美和象征意义,借以表现昆虫的形象特征。活动的开展以学生的自主表现方式为主,做到欣赏感受和观察分析p 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感受,创作时能在自己认识的根底上进展大胆的想象夸大,防止机械的摹写,使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对美术学习的信心。评价可以以展览的形式,互相评一评、比一比;也可以以自评的方式,交流在

10、此次活动中的感受和收获。作业要求:将观察分析p 与想象相联络,以昆虫为主题来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再运用揉、搓、剪、贴等方法,用纸制作昆虫。四、教 学 建 议本课教学可根据学情和条件,选择不同的教学策略,要求可以是开放性的。注意各环节之间的联络,保证整个活动的过程流畅,效果完好。观察活动、绘画活动和制作活动的课时安排,老师可以根据学校、学生、学习的详细情况作灵敏处理。小学美术教案 篇4 课题:得奖了课型:设计应用、造型表现教学目的:1通过运用各种材料的设计制作,体验材料造型的美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才能。2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鼓励学生勇于探究,积极进取的。教学重点:奖杯的设计

11、制作方法。教学难点:奖杯的外形变化和大胆的想象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录像奥运健儿得奖的片段情景,讲解:在宏伟庄严的国歌声中,运发动举起那沉甸甸的奖杯,这是一个冲动人心的时刻二提出问题1这是一个什么场景?2奖杯代表了什么?荣誉,辛勤的汗水,拼搏的,勇气三引出课题除了在运动场上运发动有获得奖杯,在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们,还有在座的同学们可以通过努力获得各种的奖杯或奖状,如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比赛,英语比赛,美术比赛等等,都有时机让你们脱颖而出获得奖杯。奖杯奖状是社会和群众对你们成绩或奉献的一种肯定,相信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也想在将来的某一天站在高高的颁奖台举起奖杯光芒形象,那时的心情

12、是怎样的冲动啊!今天我们就来给自己的将来设计一个奖杯,并把他奖给将来的自己好不好!得奖了版书四开拓思维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姚明是选秀状元,你们希望自己是哪一行的状元呢?请举手说假如你是一个建筑工人,希望盖起最高的大楼,可以给自己做一个奖杯,象大楼一样的,上面写“建筑最高奖”假如你是能工巧匠,就给自己颁个“鲁班奖”,爱炒菜,就来一个“金厨奖”爱画画的来个“艺术大师奖”有的同学说自己没有什么特点,上课老是爱,就给自己颁个“相声大师奖”吧。五学习设计如今请大家来想一想,喜欢给自己颁一个什么样的奖杯,想不想自己动手给自己设计一个有自己的想法,与众不同的奖杯呢?分析p 奖杯的特点:奖杯一般由主

13、体和基座组成,主体的材料和外形很多,我们来欣赏几种不同的奖杯看书上的照片和作品除了外形不同,材料也很多,有金属、石头还有玻璃的。如今同学们能不能巧妙运用手中的材料,做一个漂亮的奖杯呢?六示范最简单的奖杯七启发阶段:其实主体可以设计出诸多不同的造型来。如:把瓶子进展各种分解、切割成新的形象。八动手作业:请同学们分小组进展合作或自己创作,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有自己独特创意的奖杯。九给做好的同学上台颁奖。十课后作业:用纸或布设计奖旗或奖状。小学美术教案 篇5 教学目的:1.理解植树绿化的作用,学会用绿色装扮家园、社区。2.学惯用折剪纸的方法,表示各种树的外形,感受不同树的造型美感。3.让同学在制作过程

14、中,体验剪纸造型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和学习折剪纸材树,培养同学有爱绿护绿的兴趣和建立美妙家乡的情感。难点:掌握折剪树的各种详细制作方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同学搜集山林绿化、绿色家园的摄影图片,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老师搜集有关绿化家园的图片、海报,制作成课件,剪刀、彩纸、彩色水笔、胶水等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1看图谈感受,激发兴趣。课件展示与同学课前搜集的绿色家园摄影图片欣赏相结合,直观感受绿色的美。请同学讲讲人类和大自然的关系,理解植树绿化的价值,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2说说植树节的由来和时间。 提问:3月12日是什么节日?知道植树节的由来吗?3提醒课题绿化家园。

15、2.探究新知,学习对称剪方法。1老师出示一张绿色的纸,提出问题:一张彩纸怎样才干变成一棵树,用什么方法?2同学得出结论:以彩纸做资料,用折、剪等方法,可以剪出各种形状的树。3老师示范用对折法剪“树”。强调先沿对称轴画半棵树,再剪。4同学试着剪纸。5认识不同树的外形特征。看课件各种各样的树,说说你能识别哪些树木,说出他们的外形特征。6分组讨论:剪纸的树形可以有哪些变化?7小结。3.学惯用四连折法剪树。4.创设情境,激发同学创作,集体创作纸贴画美丽的大森林。1创设情境: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图片。2同学分组,集体创作用折剪方法剪树,然后粘贴在黑板上或长卷纸上,组合成美丽的大森林。老师巡回辅导。5.作业展示,互相评价。第二课时课前准备同学纸盒、彩纸、彩泥、剪刀、胶水、彩笔老师纸盒、彩纸、剪刀、胶水、彩笔教学过程1.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