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理解性问题)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26763 上传时间:2024-02-1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理解性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理解性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理解性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理解性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理解性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理解性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集锦1、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1)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2、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3、

2、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邹忌以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2分;只答“战胜于朝廷”只给1分。 的巨大成效。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说话要注意对象。 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2 分)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

3、“有求于王”者的蒙蔽。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6、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7、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8、进谏难,需要勇气和智慧;纳谏也难,需要气度和胸怀。甲段中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4分)邹忌: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忠诚;有自知之明等。齐王: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4、。(2分)9、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因为:其一,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其二,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其三,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每答对一点得1分,照抄原文扣2分):10、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3分)围绕内容或写法的某一方面进行评述,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1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5、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3分)113、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14、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4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

6、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意思相似,语言清晰、流畅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4分)15、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妯忠臣,二是齐威王巷于采纳群盲。第二问答案开赦,盲之戚理即可。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替干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16、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21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

7、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易接受)。(2 17、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答对其中一方面即可)(3分)18、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19、邹忌讽谏使齐王欣然接受,如换作直谏效果可想而知。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2分)答:充分尊重对方,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20、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齐

8、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又如:臣民面刺齐王受上赏21、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除甲、乙两文之外)(1分)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22通过邹忌比美、设喻讽谏,使齐国走向强盛的故事,我们能够从中吸取那些教益?试从讽谏者(下级),纳谏者(上级)和普通人(自身)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3分)23、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4分)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从而使齐国内政修明,吸引各诸侯国前来朝见齐王。(大意写出即可)24、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

9、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25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分)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4 分。每问2 分)(意思接近即可)26、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

10、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2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D(2分,本文主旨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劝齐王纳谏,使齐国达到大治)2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意思相同即可)3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

11、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无穷,详得具体生动。3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32、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讽谏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33、.本文用“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1分)34、

12、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评分标准:(2分)国内、国外各1分。国内答出“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即可得分。35、本文中齐威王和邹忌个性鲜明,你更欣赏哪一位,说说你的看法。(2分)示例1:我更欣赏邹忌,因为邹忌能用生动委婉的方式劝说,我嗯他身上学到了与他人交往的艺术。示例2:我更欣赏齐王,他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接受他人规劝。我看到了他宽广的胸怀。评分标准:(2分)符合人物性格,谈出看法即可。36、齐威王善于纳谏的

13、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37、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3分) (共3分,人物1分,写出人物的两个特点即给可满分,只写人名不说理

14、由不给分。)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能够冷静对待别人不切实际的赞誉等。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广开言路,虚心纳谏,知错能改,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38、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

15、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39、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第一问原因是: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谏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群言。(意思相近即可)第二问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谈看法且言之有理。4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邹忌是用什么方法成功说服齐王的。( 3 分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言辞委婉地进行劝说,既不失对齐王的敬重,又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并愉快地接受了意见。42、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