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626416 上传时间:2023-06-16 格式:DOC 页数:39 大小:2.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科学昼夜与四季测试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昼夜与四季【概念与规律】一、夜的成因、地球自转(rotaion):地球绕地轴不断地旋转运动叫地球自转。2、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周期(peri):约24小时(日)。4、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5、产生昼夜现象的因素:地球自身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6、形成昼夜交替现象的重要因素:地球在不断地自转。7、日(day)是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1日=24小时140分钟=86400秒。8、通过测量竿影长度和方向活动,可知一天中太阳不仅从东到西地变化位置,还在不断变化着自己的高度。二、四季与节气1、地球的公转(revoution):地球在自转的同

2、步,尚有环绕太阳的运动,叫地球公转(revotion)。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3、地球公转周期:35.26日。4、地球公转的特性:公转的轨道是接近圆形的椭圆;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的夹角;公转过程中地轴倾斜的方向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5、地球公转产生的天文现象:四季更替、二十四节气、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6、四季的形成:四季的形成与地球公转有关,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夹角,地球是倾着身子在轨道面上运动的,并且地球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太阳光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从而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

3、变化。对地球上的同一种地方来说,一年中不同的日子受到太阳光照射状况是不同的,这样就形成不同的季节(如下图2-所示)。图2-1 四季的形成(指北半球的四季)国内温带地区春夏秋冬四季特性季节春季(sring)夏季(sumr)秋季(autun)冬季(winter)正午太阳高度适中大适中小昼夜长短相差不大昼长夜短相差不大昼短夜长气温高下适中高适中低国内温带地区“两分”和“两至”日的特点:春分(3月2日或21日):昼夜等长;夏至(月2日或2日):太阳最高,白昼最长,竿影最短;秋分(9月3日或24日):昼夜等长;冬至(12月2日或2日):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竿影最长。7、年(yea)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基

4、准的时间计量单位。8、公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为基本编制的历书。公历中,1年365日,每四年有一次闰年,闰年366日(闰年的二月份有28天)。、节气:把季节和农业生产时序相结合的计时措施,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三、月球与月相1、月球(month)的基本概况:()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和水,也没有生命;(2)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环形山(绝大多数的环形山是由于陨星撞击形成的);(4)月球半径为3km; 月球体积只是地球的2;月球质量只有地球的/81。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平均距离是3440m。3、月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方向相似都是自西向东;(2)周期相似都

5、是273日,因此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4、月相(phae oftheoon):(1)月相就是月球相貌的变化;(2)导致月相的重要因素:月球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月球在绕地球公转,地球也在绕太阳公转。因此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地在变化;()月相分为新月(new Mon)、上弦月、满月(ln)、下弦月;(4)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相从农历初一的新月到初七、八的上弦月;十五、十六的满月;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初一的新月循环变化。5、月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运动为基准的时间计量单位,年分1个月,月的长短有8日、29日、30日、日四种。6、国内民间老式沿用的农历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为

6、原则;月相变化的周期=1个朔望月=2.5日。7、日食(Soaeclipe)是太阳圆面被月球遮掩的天象;月食(lunr eclipse)是月球落入地影时发生的天象。8、月球的公转和地球的公转的综合效应是形成日食和月食的因素。日、地、月三者位置发生的时间分类日食农历每月初一(朔日)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月食农历十五、十六(望日)月全食月偏食【启迪与拓展】例1 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说法对的的是( )、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顺时针 D、逆时针分析:地球自转方向可以从三个方面描述:(1)习惯上定义为自西向东;(2)从地轴北端或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本题中未阐明是从南极或

7、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故对的答案选A。例2 下列自然现象中,因地球公转而产生的是( )A、昼夜交替现象B、昼夜长短变化C、昼夜现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分析:本题重要考核对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理解状况。地球自身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向着太阳的一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夜,故产生昼夜现象的因素重要是地球是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本地球自转时,白天和黑夜就在其表面产生交替现象,故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因素是地球在不断地自转。地球公转有一种重要特性: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总保持66.50的夹角,地轴倾斜方向不变,并且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因此太阳的直射点会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运动,从而引

8、起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故本题对的的答案是B、D。例3 月全食时月相是( )A、上弦月B、新月、下弦月D、满月分析:月食是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时发生的天象,此时地球位于月球和太阳之间,并且三者几乎成始终线,本来照射到月球上的太阳光被地球遮挡,月球因此失去了光明,因此只有在农历的十五、十六才会浮现月食,此时的月相叫望或满月。故应选D。例4 如图2-所示是地球公转示意图,、b、c、d分别表达“两分”、“两至”和4个节气(北半球),A、C、D分别表达“两分”、“两至”和4个节气之间的时段,读图回答:()写出图中a、b、c、d分别表达的节气名称:_ ,b_,c_,d_;()地球公转至处时间是_月

9、_日前后,此时北半球是_季;(3)地球公转至处,太阳高度_(填“最高”或“最低”);北京白昼_(填“最长”或“最短”);(4)地球从春分日(北半球)运营至夏至日(北半球)的这一时段,在图中由字母_表达;(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_、_;()北半球昼短夜长的时段是 _、_。分析:一方面应判断北半球夏至和冬至的位置,可根据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的南面还是直射在赤道的北面来判断。如图2-3所示地球公转轨道上所画的四个地球位置中,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以北的为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在赤道以南的为冬至日,故b应表达夏至日,d表达冬 图2-2至日,再根据地球公转方 向可判断表达春分日,c表达秋分日;夏至日时间

10、是6月21或日,此时北半球是夏季;冬至这一天,北京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第4问中答案应为A;第5问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半球之间来回移动有一定的规律:夏至日太阳直射在最北界线北回归线上,后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到冬至日太阳直射在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后来太阳直射点又向北移动,故从冬至日到次年的春分日再到次年夏至日太阳直射点始终向北移动,因此第5问的答案应为、A。从秋分日到春分日,太阳的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是南半球的夏半年,这个时期,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故第6问的答案是C、D。例 根据右图中日、地、月位置关系图回答问题:()画出此图中所示日、地、月三者位置时的月相;(2)随着月球绕

11、地球运动,我们看到的月面明亮部分的面积将_;(3)写出约两星期后的月相的名称_;()根据此图中日、地、月三者位置推测,七天之前,也许会发生_食。分析:要解答此题一方面要理解月相变化成因及月相变化规律。图中日、地、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此时的月相是上弦月,农历日期是初七、初八,夜晚所见月球相貌是半圆,月球的亮面朝向西;随着月球继续绕地球运动,月相变化先需通过十五、十六 图23的满月,再到二十二、二十三的下弦月,再到初一的新月,故我们看到的月面明亮部分的面积先变大后变小;约两星期后的月相是下弦月;第问中七天之前,农历日期也许是初一,此时日、月、地三者位于同始终线上,且月球介于地球与太阳之间

12、,太阳的圆面也许会被月球遮掩,即发生日食。例 为什么会有月相的变化?月相变化有何规律?对人类有何价值? 图2-4分析:1、月相的成因:(1)月球自身不发光,是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迎着太阳的半球是明亮的,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阴暗的;()由于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因此地球上的观测者看到被太阳照亮的月球部位也在变化,从而产生不同的视形状:有时看到一种圆面,有时看到月面的一半,有时主线看不到月亮(如图2-4所示)2、月相变化规律:月相名称浮现的大体时间(农历每月)夜晚所见形状月出月落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新月或朔初一不可见清晨傍晚三者大体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上弦月初七、初八半圆,见于西半部天

13、空,月面朝西正午半夜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满月或望十五、十六彻夜可见一轮明月傍晚清晨三者大体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下弦月廿二、廿三半圆,见于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半夜正午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3、月相的运用:(1)农历月的拟定是以月相变化的周期(即朔望月)为根据的;()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概相隔天,这就是星期的由来;(3)运用月相判断方向和时间。如上弦月的月轮向西凸,上弦月在天顶附近为日落,上弦月在西面地平线附近为半夜。【思考与练习】、地球自转的绕轴是_,地球自转的方向是_。2、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天文现象有_、_。3、地球上昼夜形成的重要因素是地球自身是个_和_的球体。地球向着太阳的半球是_,背着太阳的半球是_。4、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重要因素是由于( )、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地球的自转C、地球的公转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种夹角5、如果我们站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顺时针B、逆时针C、自东向西D、顺时针或逆时针6、平时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但看到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都在做_运动,这些阐明地球是在做_运动的。、地球不断地自转,产生( )A、气候变化 B、四季变化 C、昼夜交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