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07625877 上传时间:2022-09-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解析选词填空部分1.(2011天津)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文学如泉,越品越见 ;文学如茶,越品越如 ;文学如酒,越品越感 。在文学的陶冶下,你会发现自己少了一份浮躁,多了一份宁静;少了一份庸俗,多了一根雅致;少了一份世故,多了一份纯真。 A.醇厚 幽香 清冽 B.清冽 醇厚 幽香C.醇厚 清冽 幽香 D.清冽 幽香 醇厚【解析】此题考查词语辨析及运用能力。应该结合语境来回答。解决本题的关键要留意文学的三个喻体。第一空备选词语为“醇厚”“清洌”。由于此处以“泉”为喻,习惯上赞“泉”都说“泉清”,因此可以排除A、C两项;第二空前面以“荼”

2、为喻,备选词语“幽香“醇厚”,人们称赞“茶好”都说“荼香”是常用的口头语,况且说“酒好”才讲“醇厚绵延有劲道”,因此又可以排除B。2(2011武汉)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A)成熟的麦穗在阳光下低垂着头,那是在教我们_;忙碌的蜜蜂在田野里采集花粉,那是在教我们_;柔弱的水珠在四季轮回中滴穿顽石,那是在教我们_。A.谦虚 勤劳 坚韧 B.谦让 勤劳 坚强C.谦让 勤俭 坚韧 D.谦虚 勤俭 坚强【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麦穗低头是谦虚蜜蜂采粉是勤劳水珠滴石是坚韧。3(2011河南)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D) 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不仅为青年学

3、子成长提供了价值准绳,也为高校教书育人提供了工作方法。百年清华_并参与了中国高等教育探索发展的历史,这里蓬勃昂扬的青春理想、严谨勤奋的治学氛围,_了许许多多全面发展、个性鲜明的栋梁之才。_高等教育始终让青年学子全面发展并保持个性,我国的人才培养水平_一定会大幅度提高。 A见证 铸就 只有 才 B印证 造就 只要 就 C印证 铸就 只有 才D见证 造就 只要 就【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近义词辨析以及词语间的搭配能力。近义词的辨析要注意词语间的细微差别,可从词义范围、轻重、适用对象和感情色彩等方面考虑。4(2011河北)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B)(1)春天来

4、了,天气变暖,冰雪开始融化,树枝上也绽出了嫩芽。(2)我和同行的人谈起这件事,大家的并不十分强烈。(3)这篇文章段落之间 自然,前后相互照应,结构十分严谨。 A逐步反映过度B逐渐反应过渡 C逐步反应过渡D逐渐反映过度【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1)“逐步”有明显的阶段性,多用于人有计划的努力。“逐渐”只用于事物的变化,变化不具明显的步骤。(2)物理、化学、病理、生理变化只能用“反应”;如核反应、热核反应、聚变反应、神经系统急性中毒反应,也指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而感官、思想、心理、行动等活动只能用“反应”,如反应慢、受到触动而引起某种反应。借湿热(温度)和化学的刺

5、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反应、引起爱憎的反应。而把客观事物的表象或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及有关部门,只能用“反映”。(3)“过度”是指超过适当的限度;“过渡”是指事物由一个阶段逐渐发展而转入另一个阶段,或由河的此岸到彼岸。因此只能选B。5(2011兰州)下面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1)这家敬老院有卫生室、棋艺室、台球室、电视室、健身房可以说设施 。(2)她到底是文墨小康之家出身,虽没上过学,却也 得一身书香,识文断字。(3)酒后驾车导致 的交通事故不断发生,所以新刑法把“醉驾”定为犯罪。A.完备 熏陶 骇人听闻 B.完善 陶冶 不可思议C.完备 陶冶 不可思议

6、D.完善 熏陶 骇人听闻【解析】此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I)“完备”的意思是“具备;不缺任何妊要的东西的”;“完善”的意思是“完备美好;使完备美好”,结合句中的语言环境。显然“完备”比较恰当。(2)“熏陶”的意思是“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陶冶”的意思是“教化培育;怡情养性”,结合语言环境,“熏陶”更合适。(3)“骇人听闻”的意思是“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不可思议”的意思是“原为佛教用语,指言语思维不能达到的神秘境界。形容对事物的情况、发展变化或言论不可想象或难以理解”。很明显应该选“骇人听闻”。6(2011东营)依次填入下列句中

7、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C)我们以隆重 中国共产党90周年为契机,热情 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丰功伟绩。接连出现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 我们,必须积极推进道德文化和法律法规的建设,以维护人民的生命安全,并从根本 唯利是图、坑蒙拐骗、贪赃枉法等丑恶和腐败行为为滋生的土壤。A.祝贺 歌颂 警告 剔除 B.庆祝 赞颂 警告 铲除C.庆祝 讴歌 警示 铲除 D.祝贺 讴歌 警示 剔除【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的理解和运用。此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庆祝的意思是庆贺;讴歌的意思是歌颂、赞美;警告的意思是警示;铲除的意思是根除、彻底消灭;因此,从题目来看,庆祝、讴歌、警示、铲除是最佳答案。7.(2011

8、乌鲁木齐)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B ) 又过端午节, 的芦苇带着 的水汽,电视里传出 的古韵,慈眉善目的外婆仿佛就在我的面前。这甜而不腻的粽子,这 的感觉永远都埋藏在心灵深处,无论岁月走过多少年,我们都会与外婆一起过端午节。 A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简淡高沽 翠绿清香 B翠绿清香 一春濡湿 简淡高洁 温暖芳香 C翠绿清香 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D简淡高洁 一春濡湿 温暖芳香 翠绿清香【解析】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和语言运用的能力。这一类试题考查我们对于词语的敏感度和理解的精准度。含义相近的词语往往差别细微,而且常常区别在关键性修饰语上。“的水汽”,“水汽”的特点应该是

9、“濡湿”的,据此可排除A、C。“的芦苇”,在“翠绿清香”和“简淡高洁”中,“翠绿清香”更符合芦苇的特点。这样就选择了B。“的古韵”应该是没有气味的,所以“简淡高洁”比“温暖芳香”更合适。何况“温暖芳香”也符合对“感觉”的修饰。8(2011杭州)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舞台上台湾女艺术家的演奏 动听,观众在这经典乐曲里如痴如醉。 在进行旅游开发论证的千岛湖水下古城,其历史可以 到一千年以前。 只有拥有了广博的阅历、丰富的语汇,我们创作作品才有可能 。 A优雅 追溯 一气呵成 B优雅 追述 一鼓作气 C幽雅 追述 一气呵成 D幽雅 追溯 一鼓作气【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

10、并运用近义词的能力。做此类试题,一是借助语感和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对应的横线上;二是比较这些近义词的细微差异,如:“优雅”是优美高雅的意思;“幽雅是幽静雅致的意思。 “追溯”( zhus)溯,逆水而行;后引申为追求根源。比喻回首往事、探寻渊源。“追述”( zhush) 述说已经过去的事情,追忆叙述。一气呵成(y q h chng)是一口气做成。形容文章结构紧凑,文气连贯。也比喻做一件事安排紧凑,迅速不间断地完成。一鼓作气(y g zu q)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再根据词义和句意,通过品读确认所填答案是否正确

11、。9(2011舟山)根据下面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迷人的田野 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 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 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隐含 彰显 散发) 【答案】(1)散发(2)隐含(3)彰显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词语在语段中运用的能力 了解上下文可以判断:“田野”与“浓厚的气息”中问应填写的词语为“散发”;“乡村”与“人丈精神”表面看似很遥远,所以应填“隐含”。剩下最后一个空格应填写“彰显”。10(2011宁波)读下面这段文字,为空格处选择

12、合适的词语,将其序号填在横线上。在这个精彩纷呈的年代,我们要拥有一双智慧的眼睛。我们登上山巅, 旖旎壮丽的山川,留存美丽的风景;我们细数历史, 名垂千古的先贤,接受灵魂的洗礼;我们畅想前景, 灿烂美好的未来,获取希望的动力。A展望 B眺望 C仰望 【答案】(1)B(2)C(3)A【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语段中运用词语的能力。“展望”是对未来的幢憬和向往:“眺望”是站在高处向远处望;“仰望”是站在低处向高处看。结合文意可知:(1)填“眺望”;(2)填“仰望”;(3)填“展望”。11.(2011湖州)根据下面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序号填在空格处。(3分) 我们曾随范仲淹登楼 (1) 浩淼的洞庭湖,

13、感受它的气象万千;我们曾随郭沫若静静 (2) 灿烂的星空,领略天街的美妙神奇;我们也曾随宗璞驻足 (3) 繁盛的紫藤萝,感悟朴索的人生哲理。A凝望 B眺望 C仰望【答案】(1)B (2)C (3)A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在语段中运用词语的能力,应结合词语和文意选择即可。“凝望”读:nng wng ,意思是:集中注意力一动不动地向远处看。“眺望” 读tio wng 意思是:从高处向远望。 (注意高和远);“仰望”读yngwng,意思是: (1).抬头向上看,(2).敬仰期望,(3).犹言企及,盼望达到。12.(2011曲靖)在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生命正是要在最困厄的境

14、遇中发现自己,自己,从而才能自己,自己,直到最后自己,自己。 A认识 成长 锤炼 升华 完成 B锤炼 认识 成长 升华 完成 C认识 锤炼 成长 完成 升华 D锤炼 成长 认识 完成 升华【解析】根据语意的递进关系可判断。13.(2011德宏州)依次填入下列横线的关联词,恰当的一项是(C)生命不是一篇“文摘”,不接受平淡, 收藏精彩,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是一个连载, 成功 失败,她 不会在你背后留有空白。A、还 要么 要么 更 B 、只 无论 还是 更C、只 无论 还是 都 D、还 要么 要么 都【解析】此段文字是论述“生命的内涵”,应依据论述的层次选择关联词语试填,并默读,依据语意语感确认答案。14(2011乌鲁木齐)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