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的现代意义探讨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0762526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学的现代意义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儒学的现代意义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儒学的现代意义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儒学的现代意义探讨(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儒学的现代意义探讨儒学的现代意义探讨【摘要】儒学产生于两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时期,是一种集哲学、宗教、道德、政治、教育、法律于一体的系统的思想体系。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对现代而言,到底是发了霉的意识形态模式,还是拥有难以磨灭的积极作用,文章仅就此作一简单的探讨。【关键词】儒学;现代意义我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礼仪之邦,中华帝国威震四海,声名远播。对此,有的学者认为儒学有功于中国,孕育出汉唐盛世;有的学者认为儒学危害中国,是落后的罪魁祸首。20世纪从“五四运动到“文革,反复批判儒学。到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重新研究儒学,肯定儒学的渐多,开始祭孔并且规模越来越大。中国的高速开展,究竟是批判儒学的

2、结果,还是尊崇儒学的结果?当今如何看待儒学?有的人提出“必须全方位地复兴儒教,提倡尊孔读经,立儒教为国教;另一些人那么认为孔子儒学是“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发了霉的意识形态模式。儒学产生于礼崩乐坏的春秋时期,是一种集哲学、宗教、道德、政治、经济、教育、法律于一体的系统的思想体系,是人类在农业文明时期所形成的最为兴旺儒学作为中国二千余年来流传不息的文化主体之一,具有丰富和深邃的思想理论,而且对东亚各国有着广泛的影响,甚至也是东亚一些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历史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同时,儒学作为东方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它与西方文化的互补性,也正在越来越为世界有识之士所瞩目。我认为:神化孔子,

3、全盘复兴儒学,不合现代社会的实际,行不通;丑化孔子,全盘否认儒学,有悖中华民族的精神,要不得。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地加以继承,才是正道。第一,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的民族复兴的前夜,此时此刻,必须回忆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雅斯贝尔斯曾提出“轴心时代的观念。他认为,在公元前500年前后,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有犹太教的先知们,印度有释迦牟尼,中国有老子、孔子等等,对人类关切的根本问题提出了独到的看法,形成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人类一直靠轴心时代所产生的思考和创造的一切而生存,每一次新的飞跃都回忆这一时期,并被它重新燃起火焰。自那以后,情况就是这样。轴心期潜力的苏醒

4、和对轴心期潜力的回忆,或曰复兴,总是提供了精神动力。对这一开端的复归是中国、印度和西方不断发生的事情。第二,新的世纪,我们的国家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费孝通先生曾提出“文化自觉的问题。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也必须有个对自身“文化上的自觉。什么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说:“文化自觉只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人们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开展的趋向,不带任何文化回归的意思,不是要复古,同时也不主张全盘西化或全盘他化。自知之明是为了加强对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取得决定适应新环境、新时代文化选择的自主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来研究我们民族文化的历史和它开展的前景,就必须适应当

5、代世界文化开展的新形势,即“新的轴心时代到来的文化开展的新形势。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以每年百分之八以上的速度增长,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都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国民的道德水平却不断下降,人们唯利是图,将金钱视为一切。假冒伪劣盛行,连伊利,蒙牛这些大企业都往牛奶里掺三聚氰胺等等,都说明我国的道德确实到了严重滑坡的时期。那么能不能拯救当前的道德危机?能,就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我相信,也一定能继续适用现在的社会。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仁就是要爱人,从爱自己家的人开始,爱周围的人,再到爱所有的人,再到爱自

6、然万物。义就是合宜的事情,该做的就做,不该做的就不能做。礼就是对人要彬彬有礼,这不是虚伪的礼节,而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礼貌。智就是智慧,就是明辨是非的能力。信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老实,不尔虞我诈,不骗人,老实做人。二是要讲信用,但不是一定要说到做到,要讲大节不讲小信。我认为,儒学能够起到春风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能够净化人的内心,提高人的道德和文化水平。现在,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儒学,了解儒学。吸收儒学的精华,坚决反对全盘反对儒学。我们如果能密切结合时代的问题和精神,把儒家这些学说中所蕴含的现代意义充分阐发出来,那么必将大大有益于当今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古老的儒学,也将由此萌生出新的意义和新的生命。参考文献【1】周桂钿.如何看待儒学升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3-27.【2】金小方从儒学分期说看现代新儒学的走向J.学习与实践,2007.【3】师丽娜浑然与物同体一一程颢的仁者境界J.群众科学,2007.【4】卡尔.雅斯贝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M.魏楚雄,俞新天译,华夏出版社,1989.【5】丛彩娥,杨世谷.儒家仁学思想与和谐社会建设J.青少年研究,20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