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07623177 上传时间:2023-02-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班版五年级上教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6课勤俭小管家一、欣赏 1观看课件和实物,欣赏各种造型有趣的储钱罐。 2让学生挑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勤俭“小管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二、探究1每组分发一个不同立体造型的自制储钱罐,共同观察研究: (1)这个储蓄罐主要由什么立体几何形组成?试猜想若将其各个面分别展开会是什么图形? (请学生说一说,然后观看课件直观演示。) (2)你能画出这个立体几何形的平面图吗?组内同学合作试一试。(请学生先想一想,再画一画,然后折一折。) (3)把储钱罐拆开看看是怎样组成这样的立体几何形的,和你们画的对比一下。 注意:展开的六个面必须是连在一起的一个平面图形。有的立体几何形有几种展开方法,可以画成几种不同的平

2、面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梯状立体形等(课件演示)。 (4)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自主总结。 2讨论选择: (1)正确判断哪些平面图形可以折叠为相应的立体几何形。 (课件) (2)想一想,议一议: a下列平面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封闭的立体几何形?若不能,请你想办法修改一下?每位学生思考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由小组作中心发言。 b课件直观演示,进行修改总结。 三、制作1画平面图制作立体几何形。 注意:绘制平面图时,在恰当的位置留下粘贴连接的位置。 (课件) 2让学生根据自己做的立体形展开想像,并说说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把它装饰成有趣的储钱罐。 注意:投币口的大小可根据一元硬币的大

3、小来确定,投币口一般开在朝上的位置,也可通过你的想像,设计在恰当的位置。 3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4除了用立体几何形制作存钱罐外,还可以巧妙利用李纸盒塑料瓶等废弃材料的外形特征制作存钱罐(课件欣赏)。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个这样的储钱罐。 四、交流 1请学生给自己做的储钱罐起个名字,并通过视频展示台从储钱罐的外形和功能以及制作的方法上向大家进行介绍。 2师生共同欣赏点评。 五、拓展 1观看故事片段,课后自己收集有关勤俭节约的小故事。 2开展“节省一角钱”活动,让学生把自己平时节省的零花钱放进自己做的储钱罐里,慢慢积攒下来捐给希望工程。 3课后制作一张零用钱开支表,学会计划理财,养成勤俭

4、节约的好习惯。 课题:闹花灯 教学目标:1.了解元宵节的由来和花灯的历史,以及各类花灯的艺术特点。 2.掌握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3.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相互合作的工作作风和对民间传统艺术的热 爱。教学重点:掌握制作彩扎花灯的基本方法和要领,感受制作花灯作品的工艺特点。 教学难点;采用多种材料对花灯进行装饰。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元宵佳节你们一家人在一起通常会干些什么活动?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做一盏漂亮的花灯,也来闹闹元宵佳节。 板书课题:闹花灯。 二、欣赏分析1展示民间艺人花灯图片:彩扎类和刻纸类提问:你发现这些花灯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5、吗?板书:一、彩扎类;二、刻纸类。2提问:通过观察,你能说说彩扎花灯由哪几部分组成吗? 师生共同小结:骨架,灯或蜡烛,穗子,吊绳三、自主探索1教师出示一个花灯成品,请学生上台将它一步一步地拆开,引导学生观察、逆向分析花灯制作过程,教师做适当的示范: (1)捆扎:选材、设计骨架、扎骨架。 (2)包扎:涂胶、贴纸;(3)装饰:上灯、扎穗、描绘或剪贴; 2欣赏学生彩扎类花灯作品提问:这些作品的选材、造型和装饰分别有什么特色,和民间花灯作品有什么不同?提问:你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花灯?四步骤作业:学生分小组动手合作制作一盏花灯。 五教师随堂巡视指导,并对学生制作上的问题予以及时解决。六展示评价将学生作

6、品悬挂展示。 (1)教室里的花灯展上,你最心仪哪一个?说说你的理由。 (2)做花灯时,你遇到了困难吗?告诉大家你是怎么解决的。 (3)你的花灯的造型受到了哪些东西的启发? (4)你能让自己做的花灯亮起来吗? 、8课石头说话 年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侯婷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寻找发现 1教师出示“百宝箱”,请学生上台摸“宝贝”。 2教师每组分发一袋石头。 3教师启发: “小猪”是怎样变出来的?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兴趣,了解石头的各种形态。 1学生上台“摸宝”,并谈谈手感,猜猜“宝贝”的形状,说说“宝贝”的颜色、花纹。 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说说为什么。 3学生发现,老师事前装在袋子里

7、的石头彩绘“小猪”,并了解制作方法。通过观察,让学生自主发现制作方法。 课件出示:添画。 尝试体验1教师组织学生尝试作业。 2教师启发:你在制作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教师启发:学生在尝试中解决问题。 4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评价。 1学生尝试体验感受。通过尝试,巩固了解制作方法。 2学生谈制作时遇到的困难。 3学生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解决学生添画时用颜料绘画的技术问题。 4学生开展评价。通过展评使学生了解选择合适(形状、色彩、花纹、手感)的石头,根据特点添画。 课件播音乐。视频展示台展评学生作业。 欣赏启发 1教师出示许多单个石头彩绘作品。 2教师出示拼摆石头彩绘作品。 1学生欣赏,了

8、解添画的内容。通过欣赏拓展学生思维。 2学生欣赏,了解拼摆、添画作品。通过欣赏启发学生可拼摆石头,再添画。 课件出示单个石头彩绘作 品;表现内容:动物、人物、植物等等。 课件出示拼摆石头彩绘作品。 创作表现 1教师出示作业要求。 2教师巡视指导。 1学生了解作业要求。 2学生作业。 课件出示作业要求:选择 合适的石头,根据石头的特点进行添画或拼摆成一个有趣的形象。课件播放音乐。 活动评价 1教师播放课件,设计情境:瞧,它们都忍不住要和我们说说心中的话。 2教师组织学生用自己的作品说几句心里的话。 3教师播放课件,课堂小结。 1学生观看课件。设置情境,为学生活动提供范例。 2学生上台用石头作品进

9、行演讲介绍。通过活动开展自评,进行环保教育思想道德教育。 3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能力,陶冶情操。 课件播放小石头说话的动 画。 课件播放玉雕作品、石雕 作品等等。课题:家乡古建筑教学目标: 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体验并掌握线画古建筑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运用流畅的线条表现作品的疏密关系。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乡的古建筑图片和资料)师:我们已对家乡的古建筑进行了了解。古建筑有各种各样的风格样式,但也具有共同的一般特点,你能说说吗?学生共

10、同分享知识揭示课题并板书:第9课家乡古建筑二、欣赏展示家乡古建筑图片师生共同小结: 造型优美,对称、渐变、顶有脊、檐翘等。 结构科学,斗拱、柱梁、不用钉子、稳固。 极尽装饰,檐、雕梁、画栋、窗饰等。三、分析 1、教师引导:要画好古建筑,先要进行观察分析,把看似复杂的建筑物变得简单易于理解,如亭阁的屋顶,有飞檐呈流线却是三角形或梯形。其实它的各部分均可看成大小不同的口等形的组合,大家看是不是这样? 请两名学生上台对展示的古建筑图片用几何形概括并用粉笔表现出来。2、师:提问,古建筑的很多细部是很科学的,也是有趣的。重檐是怎样建的?斗拱是怎样结构的?梁柱是怎样连接的?连接、支撑、穿插、卯榫卯合、竹钉

11、。 师生共同讨论。四、教师示范1教师讲授线画写生步骤、要求:a观察思考后构图定位;b从屋顶处开始下笔;c线条要流畅肯定,尽可能用长线画;d画出些细部,看不清的想像完成。五、布置作业: 按古建筑照片线描一幅古建筑速写。 六、展示评价1、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2、你觉得它的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3、这一部分你还可以怎样表现 (活动二) 教学目标:1.了解古建筑的范围、常见类型、一般特征和有关历史典故。 2.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 3.培养和增强学生对家乡人文遗产的情感联系和对家乡的热爱。教学重点:能以泥为主要材料做一简约小亭。教学难点:采用刻画、搓条、镂空、压板、手捏等制作方法捏造小亭

12、。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展示建筑陶艺小工艺品)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件陶制小玩意,有小亭、小塔、小屋、小桥。这些小玩意一般用来制作假山盆景和园艺造型装饰用品。它可以单独摆放,也可以组合运用。同学们从前面往后面互相传递着摸摸看看。二、引导分析1. 师:看完了的同学请思考黑板的连线题。陶艺作品上这些局部用了哪种我们学习过的制陶方法:瓦纹 搓条亭柱 刻画塔窗 手捏桥面 压板屋顶 镂空2指导答题:分组讨论后派一位代表上讲台对互相对应的两个词语进行连线。教师揭示答案:瓦纹(刻画)亭柱(搓条)塔窗(镂空)桥面(压板)屋顶(手捏)。3小结。同学们有了过去的学习基础,又经过小组讨论,几位同学顺利完成了

13、答题,老师带来的这些建筑小玩意的制作方法就这么简单。你们想不想也做一做? 三、布置作业1师:今天我们综合运用已有的陶艺制作方法,设计制作一件陶艺作品“泥做小亭子”。板书课题:家乡古建筑2教师提问。俗话说“方法都一样,造型各不同”,请想想你将设计制作一个怎样新颖独特的亭子来呢?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小结。在刚才的讨论中,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创作思路,有圆顶亭,有四面、六面亭,还有双层亭好!老师期待着大家新作品的成功。 4.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陶泥及其他材料做小亭子,教师行间指导,解决有关学生的个别问题。 四、展示评价1请学生“一分钟简介作品”。 2分组观摩。 课目 第10课演戏(活动一) 年

14、级 5年级上册 执教 冯琅 教学程序 教学活动 媒体运用 一、欣赏导 入 1教师拿自制的小偶人表演。 2你们在哪里看过这样的表演? 3欣赏小偶人表演片段。 4出示课题。 小偶人表演的片段影片。 二、交流尝试 1出示三个问题: (1)小偶人是用哪些材料制作的? (2)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呢? (3)小偶人的各个部分是怎样固定的呢? 教师分发教具,学生分组进行观察、触摸、讨论。 板书:填充、绕团、捆扎、包扎、编织、折、粘贴等。 2教师示范: (1)师问:你想把谁做成小偶人,他长得有哪些特点呢? (板书:抓住人物特征)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做小偶人的哪个部分呢?你会用什么方法做小偶人? (2)师生互动制作小偶人。 3演示分析制作过程中难点部分。 4学生欣赏优秀作品。分析其材料的选择以及制作的方法。 利用幻灯片分解教学: 1小偶人制作步骤; 2材料搭配分析; 3难点直观分析; 4优秀小偶人作品欣赏。 三、分组制 作 1展示学生已知的一些故事,分组选好其中人物形象。 2提出制作要求。 3分工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