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水说课稿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07622752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9.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姿百态的水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千姿百态的水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千姿百态的水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千姿百态的水说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姿百态的水说课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千姿百态的水第一课时说课稿教学背景第五课千姿百态的水隶属于湘版美术七年级下册“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这一 领域在本册包含四五六个单元。第四单元扮靓生活的花卉纹样要求学生掌握单独纹样 的基本设计方法,摸索形式构成规律,感受形式美感;第五单元千姿百态的水通过观 察、感受、运用线条进行平面设计,表现水的不同形态,体会其表现力和秩序美感;第六 单元灯饰设计与制作从生活实际出发,运用筒形的不同变化,使用合适纸材制作立体 灯饰。这三个单元让学生经历了摸索、体会、表现设计艺术的过程,它们由浅入深,层层 深入逐步推进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教学理念水作为生活中最普通又最不可或缺的事物,人们容易

2、忽视它作为一个审美对象的存在。 本课引导学生认真发现由水而感知的生活的美,通过学生自己的记忆复述和感知理解,对 自然界中最熟悉的现象水,在不同时空所呈现的状态进行讨论、描述、分析。本课是 多主题教学,主要以文史认识为教学切入点,并将人文的主题和环保的主题同时纳入其中, 在综合了多学科知识后通过宽松的学习环境非常顺畅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对技能的 学习和理解上,使视觉艺术教学同多种学科有机结合。教材分析本课选择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水为主题,根据课程标准的主要精神,使学生能够自主、 合作、探究生活中的实际事物,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的解决问题,形成基本的美术素 养.本课以赏析表现水的文学艺术作品为切

3、入点,让学生体会作品的文化内涵,感受艺术与 生活的关联及其艺术价值。一方面让学生细心观察大自然中水的不同形态,从而发现造型 规律,另一方面通过体验和造型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水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多种形态,从 探究活动中获得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并用平面设计的方式表现水的艺术形象,为学习下 节课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创作水的立体设计作品做铺设。教学设计指导思想教学应以学生发展为主,教师依据不同类型进行指导,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 创造能力,在课堂中渗入发展及社会环境相适应的多元、审美、人文、创新等综合意识。 使学生通过视觉感受、审美体验后,能以科学和艺术审美的眼光去认识客观世界。在教学 中坚持:1.努力引

4、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机制, 2.从形象分析走向情感 体验,拓展学生的感知力。教学遵循原则在课程设计时,努力体现以下原则:1. 体现课程的综合性,在体现学科特征的同时,本课还渗透了人文、科学、音乐等方 面的课程知识,旨在唤起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感受并作出独特的反应美感的心理状态。2. 人文精神的渗透。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解文化和艺术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 并由此引发起创造能力的全面拓展。以古诗词对水的描述来表现和启迪学生的全面思维, 使学生与人文知识、学科知识对话,与创造活动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艺术感受逐步的同 教师引导的方向融合。人文精神的感召,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素养,而且促进了

5、学科能力的 发展。3. 寻求多元体验。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回忆、思考,使每个学生对水有了更全面的认 识,在课将结束时引导学生对水污染有思考,使学生对自然生态到多元文化有一种自然的 连接,并将在课后延伸到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光注。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一件事物的形态与变化,能够细心观察与主动体验。 学会归纳、概括自己的感受,尝试组织线条表现水的形态美。情感目标:感受自然事物并作出独特的美感反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能自觉的 产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心理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水独特的美并用合适的造型元素(以线条为主)来表现不同形态的水。 难点:学生能够感受、

6、表现水的形态美。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 “老师讲授示范法”、 “师生探讨法”、“学生体验尝试法”。教学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八个教学环节。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情感。环节二:人文渗透,审美感受。(通过师生的平等对话以人文学为基础,辅以感知、分析、理解和创造,使学生对水 的美感有了一种更深入的理解。)(富有动感的图片将带给学生更强烈的感受,在前一环节的基础上,用更概括的 一个 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人文意义更深层化。)环节三:音频感受,体验水之声韵美。(下面的学习做铺设。) 环节四:模拟实验,体验水的动势美。(综合自然教学,并注重学生的个体与群体的交流。) 环节五:作品欣赏,体会水的表现。(感受各种水

7、的表现方法,设疑解惑) 环节六:尝试练习。表现水之神韵。(本环节从探究活动中获得视觉感受和审美体验,并运用于造型表现,创造出生动的形 象。)环节七:教师演示,示范总结。 首先我作水的狂想曲演示,并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我的创作要点。 然后学生讨论归纳创作要点。思考:用线条表现水的动势应注意哪些因素? 老师补充不足:要抓住水的主要特征,简化不必要的细节,使其典型化、抽象化,在 点线面组织与变化中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环节八:作品体验,知识应用。(自主创新表现,小组中每人用一句话或一个形容词为对方同学出一个水的绘画题目 与如:水的畅想曲,根据这一题目用合适的表现来进行创作。)这个活动力求让学生感受水在自

8、然和外界条件下丰富形态美,并归纳其造型特点,学 会运用线组织画面,体会线的表现力和秩序美。环节九:作业展评,拓宽知识。 (角色转换,学生讲评学生既是创作的主体,又是评价的主体。) 本环节设计意图: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二鼓励学生的独创 性,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展现;三学生间相互点评丰富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为深入学习做铺 设。环节十:拓展延伸,启迪智慧。(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的能力,体现出 对多元化的课程理念以及对自然、对生态、对社会发展的关注。)板书设计(通过一目了然且学生喜闻乐见的板书形式,既展示了本课的重点,又引 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

9、教学反思 在环节二“作品欣赏”阶段,有一小部分的学生不能准确的用本节课的知识欣赏分析 所给的图片,这说明部分学生不会抓住学习的重点,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没有把握住,因 此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同学多加引导。本课教学运用大量的音频和图片资料创设情景,帮助学生进行联想,更为完整的感受 形态美感,这种教学方式比较适合此类课程,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完善和开发。环节三“尝试练习”中进行小组合作,有小部分学生不去动手创作,问其原因,学生 说不知道应该干什么,这说明在小组合作环节,小组之前的计划和分工没有做好,老师在 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纠正和知道,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合作中。通过这个问题在下步 的教学中要重视小组合作的计划和分工。本节课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傲成功的,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再接再厉,作为老师也要与 时俱进、不断学习,从各方面吸取教学资料和经验,施教于学生,让每一堂美术课都成为 学生精彩的艺术舞台!N千姿白态的冰宀lI敬师爲示形态各卑知咏:线:才向愆& :犬小臨密 価:黒念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