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07622430 上传时间:2023-07-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的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刺结合推拿治疗产后尿潴留目的 探讨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本院妇产科住院2009年10月-2010年10月42例产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其中治疗组采取针刺背腧穴配合隔姜灸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lmg肌注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0.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 , 具有可比性。均符合􀀁现代中西医妇科学􀀁 2 中尿潴留的诊断标准: 产后6 h 8 h 不能自行排尿或排尿后残余尿量 100 mL, 并且应用腹部叩诊􀀁尿意法评估3, 4 为尿潴留

2、阳性病人。1. 2 􀀁 治疗方法􀀁 观察组以艾条温和灸三焦腧、关元、三阴交、膀胱腧、中极, 每次每穴灸10 min; 耳埋籽取单耳穴肾穴、膀胱穴,以王不留行籽压之, 每次每穴按压3 min。对照组采用诱导排尿法, 指导病人听水流声, 用热毛巾热敷下腹部及用温水冲洗会阴等。1. 3 􀀁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1995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5 中的评定标准: 显效为治疗后1 h内能自行排尿, 且能排尽尿液者; 有效为治疗后1 h 内能自行排尿, 但膀胱内尿液排不尽

3、, 或1 h 2 h 自行排尿且能排尽者; 无效为治疗后2 h 仍然不能自行排尿者。1. 4 􀀁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 0 统计软件包处理。2 􀀁 结果( 见表1)表1 􀀁 两组疗效比较例组别例数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观察组30 17 10 3 90. 0对照组30 9 7 14 53. 3􀀁 􀀁 注: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P 0. 05。3 􀀁 讨论􀀁 􀀁 现代医学认为, 第二产程延长, 胎头长时间压迫膀胱和尿道导致膀

4、胱、尿道黏膜充血水肿, 张力减低而引起神经反射的尿潴留; 会阴侧切造成外阴创伤疼痛致使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紊乱,反射性引起膀胱括约肌痉挛而致尿潴留; 腹壁于产后发生松弛,腹压下降, 产前或产程中应用大剂量的解痉镇静药致使膀胱张力降低以及产妇心理紧张, 惧怕疼痛而不敢用力排尿都是发生产后尿潴留的重要因素。􀀁 􀀁 尿潴留属于中医􀀁 癃闭􀀁 范畴, 中医认为尿潴留是由于三焦气化失力, 膀胱气机受阻, 故导致尿闭。产妇体力过度消耗致使中气不足, 气虚下陷, 从而导致膀胱气化无力而致尿潴留。中医认为艾灸作用于穴位, 通过经络传导而调节

5、脏腑器官功能, 适用于寒热虚实诸证 6 。现代国内外研究证实, 艾灸时产生的物理因子和化学因子作用于腧穴感受装置与外周神经传入途径, 刺激信号传入中枢, 经过整合作用传出信号, 调控机体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系统、循环系统等, 从而调整机体的内环境, 达到防病治病的功效 7 。故本研究选穴三焦腧、膀胱腧、三阴交、关元、中极进行艾灸。三焦腧通调三焦而利水道, 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 具有补益肝脾肾三经经气, 促进三脏对膀胱的气化功能。关元可补肾壮阳, 增强膀胱气机。中极与膀胱腧为腧募相配, 能疏通膀胱, 促进气化, 通利小便。􀀁 &

6、#1048577; 中医典籍􀀁灵枢􀀁云􀀁 十二经通于耳􀀁, 耳与人体四肢百骸、五官九窍通过经络相互沟通, 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密切相连。朱丹溪亦提出􀀁 十二经, 上络于耳。􀀁 耳穴埋籽是采用王不留行籽, 通过刺激耳郭上的穴位或反应点, 通过经络传导, 调整脏腑功能和人体内分泌系统, 达到治疗疾病目的。本研究取膀胱、肾均为耳穴疗法优势病种的优选穴位8 。膀胱为相应部位取穴, 以王不留行籽压之, 可使膀胱气化得力; 以王不留行籽压肾穴以补肾培元, 通利水道。􀀁 􀀁 与西医相比, 中医护理的成本低, 而且其护理方法灵活多样, 简便易行, 因此值得推广应用。本研究证实艾灸配合耳穴埋籽治疗产后尿潴留效果显著。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