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07622310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 1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关于我国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论文 惠州乡镇区域发展浅析作 者学籍批次学习中心层 次专 业指导教师内 容 摘 要中国的乡镇产业区发展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近年来,由于专业化产业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趋重要,因而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从中国的专业化产业区发展历程及其特点考察,以惠州省为典型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专业化产业区,受工商业传统影响,由民间自发创业形成的,因而被视为“原生型”专业化产业区。从惠州的情况看,农村工业化是以专业化产、北区为主要载体的,因而,大力培育专业化产业区形成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成为惠州农村城市化

2、的中心环节。这种模式较为准确地揭示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专业化产业区形成与发展的不同缘由、路径与特色。综观国内外专业化产业区的实践,它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的成效十分明显。考察惠州专业化产业区生成与发展的历史可见,它是广大农民在地方工商业传统影响下,自谋出路、自筹资金、自找项目、由小到大、由散到聚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发性与民间性特征,因此还存在着种种问题,需要对此进行研究解决。 关键词:乡镇区域 区域发展 产业化政策 目 录一、惠州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情况1二、惠州乡镇区域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分析2(一)乡镇专业化产业区引导与加快了产业现代化集聚2(二)乡镇区域发展加快了现代化

3、的产供销联合体发展2(三)乡镇区域发展能推动人口汇聚与现代城市化发展2(四)乡镇区域发展加快了惠州现代工业的进程3三、现阶段惠州乡镇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3(一)小城镇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同步3(二)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4(三)惠州乡镇的工业化与城镇化相互发展不协调4(四)城镇建设管理与现行乡镇行政经济管理体制不相适应4四、惠州乡镇区域发展应对现代化要求应采取的措施5(一)惠州区域发展要合理布局,突出特色5(二)规划城镇体系。设置功能分区5(三)加快中心镇的建设,发挥其示范作用5(四)因地制宜,发展小城镇特色经济6(五)统一规划,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6参考文献7关于我国乡镇区

4、域发展的案例论文 惠州乡镇区域发展浅析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以及经济发展中的难点。中国人口众多,13亿人口有9亿在农村,如果不尽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缓解人地矛盾,提高农业比较收益,那么,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就很难实现。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之一是加快工业化步伐,推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从实践看,加快专业化产业区建设是推动工业化与农村城市化的成功之路。一、惠州乡镇区域发展的案例情况惠州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由点到面的扩展过程。惠州的低压电器、惠州的轻纺等是形成较早规模较大的产业区,在它们良好发展态势的示范作用带动下,专业化产业区在全省

5、各地相继兴起。同时,地方各级政府也加强了对专业化产业区建设指导与扶持的力度。诸如,建立了惠州轻纺、永康五金、温岭泵业等多家面向专业化产业区的技术服务中心,帮助中小企业提高技术含量与新产品的开发能力;利用财政贴息支持中小企业更新设备、加快技术改造等等。经过多年努力,惠州形成了惠州轻纺、海宁皮革、乐清电器、永康五金、嵊州领带等产值超10亿元的专业化产业区20多个,总产值达4300余亿元。一批县(市)通过专业化产业区建设成为国内生产总值超百亿的强县(市)。可见,正是重视对专业化产业区的培育以及它在全省各地的兴起,促进了农村工业化,形成了农村城市化的雄厚经济基础。从惠州的情况看,农村工业化是以专业化产

6、、北区为主要载体的,因而,大力培育专业化产业区形成农村城市化的经济基础,成为惠州农村城市化的中心环节。考察惠州专业化产业区生成与发展的历史可见,它是广大农民在地方工商业传统影响下,自谋出路、自筹资金、自找项目、由小到大、由散到聚逐渐发展起来的,具有自发性与民间性特征。同时,地方政府对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一直十分关注。例如,惠州轻纺交易市场就是由县工商局牵头组建,为了培育市场,地方政府在税收、信贷与工商管理等多方面予以扶持,这无疑为专业市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篇首注释:乡镇区域发展是存在着投入产出关系,并受共同的社会规范约束相互之间充满正负两种溢出的中小企业在特定地理区域内高度集中形成的

7、企业网络,达到规模效益,而产生的发展,本文对惠州乡镇区域发展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解决惠州乡镇区域发展现阶段存在问题的措施。惠州乡镇发展起来的专业市场是专业化产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信息收集、商品交易、地区品牌塑造等多重功能,对专业化产业区的形成与发展具有不可或缺的带动作用。因此,地方政府对专业市场的扶持推动了专业化产业区的发展。二、惠州乡镇区域发展取得的阶段性成绩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惠州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尤其是农村城市化在专业化产业区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下,其广度、深度与进度都呈现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在专业化产业区发展模式的影响下,惠州农村城市化正沿着以中小企业

8、集群为基础以乡镇为依托的城镇化模式发展。(一)乡镇专业化产业区引导与加快了产业现代化集聚农村城市化离不开产业集聚,就其过程而言一般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乡镇工业的出现与发展,二是企业由离散转向集聚。专业化产业区的聚合功能与扩展效应使它在产业集聚的速度与规模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从惠州的情况看,专业化产业区作为农村工业化的主要途径与产业集聚的有效载体,它的形成与发展不但改变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民创业由于受自身条件与“离土不离乡”政策的限制所造成的地域上的离散状况,而且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既促进了中小企业成长,又为新企业创办与企业群落的衍生创造了条件,从而使产业集聚的速度和规模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9、以惠州轻纺专业化产业区为例,在专业化产业区形成过程中,专业市场为广大中小企业提供了充分的市场信息与高效的商品交易平台。使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把握市场供求状况,有效地解决了企业的产供销问题。(二)乡镇区域发展加快了现代化的产供销联合体发展这种新的产业组织是以中小企业地域性集群为基础的产供销联合体。从结构上讲,它是制造业群体与商贸业群体相关联的开放式复合结构。如惠州轻纺专业化产业区除了从事织造、印染等制造企业外,由众多商家参与的轻纺交易市场成为与之对应的商贸业群体。当然,制造业与商贸业并非截然分开,一部分制造业企业利用专业市场的销售优势设立商贸公司,实行产供销一体化发展。从总体上讲,制造业群

10、体与商贸业群体双向互动,既带动了制造业的发展,又促进了专业市场的繁荣。从功能上看,专业化产业区具有通过集聚效应产生外部经济,通过低交易成本提高合作效率,通过产业文化有利于技术创新与扩散等效能,这有助于中小企业的成长。(三)乡镇区域发展能推动人口汇聚与现代城市化发展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基础的,两者的内在关联主要表现为:工业化一方面推动了城市本身的发展,包括城市的结构、功能如何发展以适应工业化的要求等等;另一方面将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而使城市规模与人口数量得到进一步扩大。从新中国建立后城市化的发展路径看,改革开放前,城市化是以城市工业发展实现对城市就业人口及少量农村转移劳力的吸纳为主导的。由于

11、计划经济与户籍制度的双重壁垒,城市化进程极其缓慢而且起伏不定。改革开放后,城市化是以农村工业化实现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吸纳为主导的。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使城市的国有与集体经济由于面临改制而无法有效扩大生产规模以吸纳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它冲破了城乡产业分割的壁垒,大量乡镇企业应运而生。(四)乡镇区域发展加快了惠州现代工业的进程惠州农村城市化的小城镇发展模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及相应约束条件下的路径选择。从一般意义上讲,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结果,也是工业化的动力。城市化不仅要扩大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而且更要注重规模效应。前者的主要意义在于通过就业岗位的变更使更多的农民转化为从事非农产

12、业的市民;后者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产业与人口的集聚产生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因此,评价小城镇发展模式成功与否,最主要的不在于有多少农民转化为市民,而在于城市化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多少就业岗位,并且能够通过产业与人口的集聚进一步推动工业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的实践来看,城市化的一个关键内容是必须具有规模效应。根据世界银行1984年世界发展报告总结,城市只有达到不少于15万人口的规模,才能产生集聚效应,而且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其集聚效应逐渐递增。农村城市化与小城镇的发展其重点不在于如何放松户籍管制,而在于尽快形成产业与人口集聚的机制。受城市化规模效应的制约,众多

13、乡镇齐头并进推行小城镇化也是不现实的。因为产业与人口集聚以及规模效应,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况且,在县域经济范围内即使具备形成若干个有发展潜力的小城镇的经济条件,也不如集中力量建成与发展1至2个中心城镇。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城市化的集聚功能与规模效应,保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城市化的更快发展。三、现阶段惠州乡镇区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小城镇发展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同步惠州乡镇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同步发展致使二、三产业发展的聚集能力较弱,镇区经济实力不强。这次调研的9个乡镇中,总的看只有石湾、水口、吉隆、长宁四个镇经济实力较强、二、三产业相对较发达,小城镇建设上了一定规模,其余5个镇的

14、乡镇企业、镇级财政相对落后,小城镇的聚集力不足,难以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交汇,城镇功能难以发挥。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乡镇的地理位置不便利,如地处龙门山区的路溪镇、惠阳北部的横沥镇和惠东的增光镇。虽然有丰富的土地和农业资源,但由于交通不便,二、三产业不发达,农村经济主要依靠第一产业。其次是一些乡镇在发展小城镇建设中,始初的发展定位不准确,规划开发处于盲目性,没有确定本镇发展的主导产业或者产业过于单一,缺乏发展后劲,城镇发展即使有规划,也是纸上谈兵。(二)城镇的规划建设与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相适应,致使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的脏、乱、差现象严重。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一部分小城镇规划执行不严,商业区

15、、住宅区、工业区交错建设,布局凌乱,很大一部分城镇建设仍沿街摆布。城镇基础设施虽有改善,但总体上说还很薄弱,交通、通讯、供水、供电等市政设施较薄弱,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信息网络等社会公共设施严重不足。一些乡镇没有图书馆、影剧院、文化站、公园,多数乡镇没有排水系统、污水及垃圾处理系统,卫生绿化状况较差,致使城镇化建设水平不高,严重影响投资和生活环境。导致这些问题最根本原因是乡镇政府作为小城镇建设的直接责任者,缺乏足够的财力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建设。调查中普遍反映,乡镇不是一级财政,财权与事权不统一,乡镇政府投入市政建设越多,负债就越重。如惠东吉隆镇近千家企业税收全部上交,财政返还给镇的部分也未下拨,致使镇府搞市政建设,不仅财力上难以为继,而且积极性也受到影响。其次是一些地方对规划建设的权威性缺乏足够认识,规划摊子铺得太大,脱离实际,且在建设中改变规划要求,也是造成城镇建设布局凌乱的重要原因。(三)惠州乡镇的工业化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