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07622214 上传时间:2023-10-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林小学优秀教学设计教学认识平均分(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认识平均分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认识平均分教学目标:1、 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2、 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教、学具准备:小棒、圆片、教学挂图等。教学重点:经历把一些物体平均分的活动过程,体会平均分的含义。教学难点:体会平均分的含义课堂作业:第2页想想做做第2、3题。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提出问题(我创设这个由学生帮助小猴子解决难题的情景,让学生在积极、自信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找”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体会数学知识。情景的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了民主、自信的学习氛围。)创设了一个猴子秋

2、游做游戏的情景。教师故事激趣导入:小朋友们,今天蔬菜王国里可热闹啦!国王派手下买来了许多桃子,可是,那么多客人,加上王国里那么多成员,该怎么来分这些桃子才合适呢?客人中飞出来一个小精灵,它是蜜蜂公主,它对大伙儿说:伙伴们,我想和大家来做个游戏,相信大家会明白该怎么分桃子了。听说可以做游戏,大家可高兴了。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它建议的是什么游戏?想做吗?出示教材第1页的题目:把6个桃分成几堆,可以怎样分?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1、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猴子分一分。“现在老师要来看一看谁的分法最多!”在这个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学会与同桌合作,让他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交流引出各种不同的分法。(

3、媒体显示)(在这里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设计这个“分一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自己发现游戏公平的原则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分。”学生在操作活动时,体验了收集信息的过程。可以引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整理信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 认识平均分在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后,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每份2个或每份3个的分法,说明;像这样的分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同桌互相说说什么是平均分。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观察插图,再指名回答,并说出理由。小结评价学生在这一阶段的表现,以鼓励表扬为主。3、 进一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出示试一

4、试,鼓励学生自己用学具动手分一分,分完后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分的。全班交流,根据学生两种不同的分法,均作出肯定评价,说明都是平均分。4、 探求平均分的第一种方法谈话引入例2的学习:现在正是桃子丰收的季节,猴妈妈种的桃树也结果了,小朋友们数一数树上一共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每只小猴分2个桃,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出示例2的填空题,让学生试着在小组里合作分一分,再集体交流。小结:8个桃子,我们可以把2个桃子作为一份分给1只小猴,一共分了这样的4份就是分给了4只小猴。像这样每几个作为一份来分,也是平均分。三、组织练习,深化认识1、 第2页试一试教师说分小棒的要求,学生一起动手分,指名回答,集体订正。2、想

5、想做做第2题指导学生看懂上面一题的图,弄清是怎样圈的,继续照样子圈一圈再填空,然后依照上一题的方法做下面一题。完成后同桌交流,对有困难的,教师巡视时进行指导或鼓励学生质疑。3、想想做做第3题指名读题,说明题目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分一分,并完成填空。交流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四、课堂总结问: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作评价总结。作业反馈及补缺认识平均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的认识平均分,我知道“平均分”这个概念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已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那么怎样让学生把已经知道的生活知识与要学的数学知识统一起来,是我今天导入部分要完成的重要

6、任务。在本片断中希望通过把6只猴子分成几队,在班级里交流,引出各种分法,在众多的分法中突出“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使学生初步体会平均分的特点。寄于这样的教学任务,我把我的导入部分安排成了这样的四部分: 一、情景 我创设了一个猴子秋游做游戏的情景。师:小朋友们,秋天到了,小猴子出去秋游他们要做许多游戏,请大家帮他们分一分队,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创设这个情景有两个意义:1、可以利用做游戏的规则引出“平均分”。2、可以与新课猴子分桃的内容有一个比较自然的衔接。(我创设这个由学生帮助小猴子解决难题的情景,让学生在积极、自信的生活背景中自然地“找”出具有数学意义的关系和特征,体会数学知识。情景的

7、创设既可以导入数学知识教学,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全课奠定了民主、自信的学习氛围。) 二、操作 我让学生用小棒代替小猴子分一分。“现在老师要来看一看谁的分法最多!”在这个活动中,我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同时学会与同桌合作,让他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交流引出各种不同的分法。(媒体显示) (在这里让学生学习动态的数学是数学新课程的理念之一。设计这个“分一分”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自己发现游戏公平的原则是“每份分得同样多,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均分。”学生在操作活动时,体验了收集信息的过程。可以引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整理信息,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思考 展示学生的各种分法后,我提

8、问:如果小猴子要做游戏,你觉得哪几种分法合理?学生肯定能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很容易的选出这两种分法。这时我让学生观察比较:为什么选这两种分法?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样就突出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的概念这一意识。同时追问:为什么不选其他几种:如,如,如等等,老师选择其中的一种说说使得他们也变成每份同样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借助身边的学具摆一摆、试一试,最后引导学生用移一移(举例)、减一减(举例)、加一加(举例)等方法进行操作。(这一段是“数学的问题化,让学生学习思考的数学”也是数学新课程理念之一。我们利用学生的生成让学生充分展开思维,并在思维的碰撞中发展思维,从而深化理解了“平均分”的意

9、义。) 四、归纳 我们都知道当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时,我们的数学课是活的,是有生命的,当孩子的学习内容来自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倍加高涨,在课始,我从孩子们喜欢的蜡笔小新入手,引出“分东西”这个人人都有的亲身体验的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引导探究,无形中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使平均分概念的揭示水到渠成。 其次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理念北师大周玉仁教授指出“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我在新课导入中,让学生经历了一次数学文明的探究过程,让学生把6个蛋糕分成几堆,这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我把问题的解决权给了学生,(先让他们动

10、手分一分,至于怎么分,分几堆,每堆几个都没有作任何的规定,而是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在这因是学生初步体验的过程,我安排了足够的时间,特别关注一些操作有困难的学生,保证每个孩子都有一次操作感知的机会)紧接着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分法,(在这不追求分法的全面性,关键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最后让学生观察这些分法,说说自己的发现,在这个环节设计的时候,我曾走进二年级孩子群中,和孩子们进行了一些交流,有的孩子告诉我,有的分成3堆,有的分成2堆,有的说这堆是3个,那堆是2个,另一堆只有1个等,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是“对象”和“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我们只要用心去聆听学生的心声,适时的引导,我们的教学一定会更具灵性和冲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