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07622200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设计(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毕 业 设 计(论文)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姓 名: 学 号:性 别: 专 业: 安全工程批 次: 2013春学习中心: 知金东莞指导教师: 2015年4月13日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应用摘 要目前,各类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存在着危险、危害等特性,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也较复杂,特别是在检修中,因作业环境多变,工艺复杂,危险因素多,处置不当易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通过对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中的作用、实施方法、应用及实例分析等方式,阐述预先危险分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企业在检维修时必须重视并进行预先危险分

2、析,对作业中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定性的评价,确定危险性等级,对潜在危害提出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安全维修与施工。关键词:生产制造;检修;特性;危险分析;防范措施目 录第一章 前言11.1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21.2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作用3第二章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62.1预先危险分析方法62.2预先危险分析步骤72.3危险等级分类72.4危险控制准则8第三章 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中的应用103.1如何做好预先危险分析103.2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中的应用效果11第四章 实例分析12第五章 结论18参考文献19致 谢20第一章 前言目前,各类制造业在国民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

3、的作用,但其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危险、危害等特性,危险因素和安全隐患也较复杂,特别是在检修中,因作业环境多变,工艺复杂,危险因素多,处置不当易发生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特别是在检修作业中,一些人员安全重视不够,走形式主义、认为办理手续麻烦、困难,就抵制不办理作业许可手续,或应付了事,不认真执行相关程序,安全措施未落实,隐患未排除,作业风险不了解,导致事故频发。而预先危险分析是安全管理人员在多年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控制现场作业安全的一种安全管理形式,它充分落实了“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要求。某石化公司炼油厂加氢精制联合车间对柴油加氢装置进行

4、停工检修。检修施工人员在松开螺栓后,突然有气流喷出,在下风侧的一名作业人员随即昏倒在管廊上,一名作业人员在摘除安全带施救过程中,昏倒后从管廊缝隙中坠落。工艺技术员在施救过程中中毒从脚手架坠地,两名操作工也先后中毒。其他赶来的施救人员佩戴空气呼吸器爬上管廊将中毒人员抢救到地面,此次事故造成多人中毒受伤。某炼厂450m3渣油罐原为锅炉燃料油罐。在将此罐改为非常压渣油罐前,改造方案未规范设计,也未采取其他安全防范措施。3月初,该厂决定将原液控塔搬迁到500m燃料渣油罐南侧83m处。在工程即将结束时,施工人员在液控塔最上一层平台的北侧进行电焊作业。安排明火作业时没有办理动火手续,也没有采取任何安全措施

5、。电焊火花点燃了从渣油罐顶部放空孔溢出的可燃气体,引起渣油罐爆炸起火,进而引起距该罐20m远的2个汽油罐起火爆炸。火灾覆盖面积5000 。当晚9时35分扑灭,历时5小时。事故共造成16人死亡、6人重伤。以上维修施工作业前都未进行预先危险分析,导致严重的事故后果,可见,提前做好危险分析与预防准备工作是多么重要。1.1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预先危险性分析(Preliminary Hazard Analysis,简称PHA)是在进行某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类别、分布)出现条件和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进行宏观、概率分析的系统安全分析方法

6、,其目的是早期发现系统的潜在危险因素,确定系统的危险性等级,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这些危险因素发展成为事故,避免考虑不周造成的损失。在检修作业前,重点检查作业许可证上对本次作业的危险、危险因素的辨识是否全面、准确,查作业证上针对辨识出的危险危害因素提出的防范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有否及时落实不合格情况的整改,并对这些检查结果进行记录、统计、分析,制作危险性分析调查表,综合反映检修现场安全状况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作业项目的风险辨识情况如何,防范风险的措施落实情况怎样,不合格情况或不合格措施的整改情况等内容,使各级管理人员对检修现场,特别是大修作业现场的总体安全状况能比较清楚地掌握,并且可根据表中

7、参数的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使作业现场的风险水平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新的安全管理手段,随着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各生产企业在年度大修和平时检修作业中,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有力地控制了现场的作业风险,保证了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目标的实现。但由于大家在工作中对预先危险性分析认识不够,在平时工作中出现了以下一些应值得我们重视的现象及问题:(1)形式主义论。极少数施工作业人员、工艺人员或领导干部、甚至极个别安全管理人员等认为预先危险性分析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这样做不能真正搞好安全工作,纯粹是浪费时间。个别人员在现场对作业许可证进行检查时,可能是怕认真指出作业人员的错误

8、而得罪人,或是自己本身安全技能不够,查不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等,不认真按风险分析的要求检查作业许可证,而是胡乱编造作业风险分析调查表,上报了事。个别施工单位为方便各作业小组办理作业许可证,将风险辨识、防范措施等内容统一打印出来贴在作业证上,造成所有作业的风险分析都一样,防范措施一样的现象,而个别工艺人员在进行许可证的审查、确认时,也是只要填写了风险分析,防范措施等内容就一律认可,而不管风险辨识和防范措施的针对性与准确性,完全失去了预先危险性分析和办理作业证的作用。(2)抵触型。少数施工单位或部门,尤其是不熟悉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单位员工不能对化工企业内作业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正确辨识,不理解预先危险性分

9、析方法,认为先进行预先危险性分析再办理作业许可证太麻烦、太困难了,就抵制不办作业证,不肯干活,对施工进度造成一定的影响。(3)无所适从型。由于未对各岗位的作业活动进行分类,并对每类作业活动按作业安全分析法(JHA)进行分析,形成标准的作业危害分析卡等规范性文件,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出现了不同安全管理人员对同类作业的风险分析要求不统一,作业人员无所适从的现象。以上现象,必将影响预先危险性分析管理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安全生产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1.2预先危险分析在检修作业中的作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是安全管理人员在多年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借鉴其他单位先进的安全管理经验,总结出来的有效控制现场作业

10、安全的一种安全管理形式,它充分落实了“预防为主”的安全工作方针要求。具体讲它有以下几点作用。(1)通过监控预先危险性分析和作业许可证来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风险处于受控状态,从而预防事故发生。预先危险性分析最基础和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安全管理人员检查本辖区内现场正在作业的作业许可证,通过检查能及时发现作业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及时督促整改,消灭事故于萌芽状态,这样每个区域的作业风险都受到控制,则整个现场的作业风险也就受到了控制。因此,安全管理人员对作业许可证的检查充分起到了对事故的预防作用,因为: 规范办理作业许可证的过程就是认清危险、落实措施,预防事故发生的过程,是企业控制作业现场安全状态最主要和最

11、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之一。因为办理时,首先是检修单位根据检修任务确定检修方案,并在编制检修方案时,通过对作业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然后将防范措施分解为施工、工艺、设备、电气仪表等几个方面来完善和落实,并分别由相关人员对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确认签字,共同对每次作业的安全风险进行把关,从而使作业风险通过办作业许可证而处于受控状态,由每处作业风险的受控保证了整个作业现场处于安全状态。 作为原始记录的作业许可证是发生事故后进行责任追查和责任划分的重要依据。安全管理制度将各工种在作业中的职责进行了分工。作业许可证经过检修负责人签发,岗位人员、工艺班长、技术人员、动火负责人、监护人等相关

12、人员的确认和签字,就将各工种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和进行了工种间交接。这些在作业许可证上的原始记录就成为发生意外事故后进行事故原因的分析、调查和划分责任的依据。(2)预先危险性分析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安全管理人员现场检查作业票的过程中将不断遇到新问题,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经验,提高业务水平,并在指出作业人员安全方面的不足,指导作业人员时,也是对员工开展安全教育,针对性地提高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和技能的时机。(3)企业可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能及时掌握现场作业风险的受控状况。通过预先危险性分析调查表定期反映出的抽查率、风险辨识合格率、措施落实率、不合格措施整改率

13、、抽查项目合格率等数据,可以得出一段时间内(一天、一周、一月等)作业中现场人员风险辨识水平,措施落实情况,不安全整改情况,并有量化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变化趋势,这样对整个现场的安全状况也就做到了心中有数。第二章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2.1预先危险分析方法预先危险性分析方法(简称PHA),是指在一项工程活动(包括设计、施工、生产、维修等)之前,对系统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以及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宏观的、概略的分析。这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危险性分析可以是粗略的,也可以较为详细。它的特点是在每一项活动之前进行分析,找出危险物质、不安全工艺路线和设备,以便从设计、工艺、设备上考虑采取

14、安全防护措施,使危险因素不致发展为事故,取得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凡能对系统造成影响的人、机、物、环境中固有的潜在的危险危害性都可应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进行识别,因此,其适用范围比较宽。另外,在分析过程中既要找出危险危害因素出现的条件,也要分析危险转变为事故的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原因事件提出全面而又有针对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因此,它是预防和减少事故、实现系统安全的有效手段。预先危险性分析在维修作业中的应用就在于在初期就可以识别、控制危险因素,用最小的代价消除或减少维修中的危险因素,从而为制定整个维修期间的安全操作规程提供依据。具有如下主要优点:(1)分析工作做在行动之前,可及早采取措施排除、降低或控制危

15、害,避免由于考虑不周造成损失。(2)对检修等分析结果,可以提供应遵循的注意事项和指导方针。(3)分析结果可为制定标准、规范和技术文献提供必要的资料。(4)根据分析结果可编制安全检查表以保证实施安全,并可作为安全教育的资料。维修中的预先危险性分析的内容包括:识别危险,并分析其发生的可能性条件;分析维修中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及储运;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人、机关系(操作、维修等);环境条件;设备防护等。2.2预先危险分析步骤(1)在分析之前,必须首先对维修项目的工艺流程、操作条件、设备结构、环境状况,以及同类装置或设备过去发生事故的资料,充分的熟悉和广泛的搜集。(2)识别危险就是找出维修中存在的各种固有的潜在的危险因素。在危险识别时,对凡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系统完不成规定任务的各方面因素都要找出,包括人的误操作、机械、电气设备的失控而发生能量转移以及环境因素等。(3)分析触发事件。触发事件亦即危险因素出现的条件事件。潜在危险因素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有可能引起事故。(4)确定事故情况。危险因素查出以后,能导致什么事故,事故情况如何,则需要进行推测。(5)找出形成事故的原因事件,就是找出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