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0761999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3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认识成反比例的量认识成反比例的量 教学内容:第6465页的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三的第68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2. 使学生在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1 1. 谈话引出例1的表格,让学生说一说

2、表中列出了哪两种量。 2. 引导学生观察表中的数据,说一说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 可先让同桌相互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通过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单价扩大,数量反而缩小;单价缩小,数量反而扩大。 小结:数量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 3. 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的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3、 4. 根据上面发现的规律,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个比值表示什么?上面的规律能不能用一个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关系式:数量单价 = 总价 5. 教师对两种量之间的关系作具体说明:数量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单价变化,数量也随着变化。当单价和对应数量的积总是一定,也就是总价一定时,单价和数量成反比例,单价和数量是成反比例的量。 二、教学“试一试” 1. 要求学生根据表中的已知条件先把表格填写完整。 2. 根据表中的数据,依次讨论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并仿照例3作适当的板书。 3. 让学生根据板书完整地说一说铅笔的总价和数量成什么关系。 三、抽象表达正比例的意义 1. 引导学生观察上

4、面的两个例子,说说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2.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用字母 和 分别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表示它们的积,反比例关系可以用怎样的式子来表示?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关系式: 四、巩固练习 1. 完成第65页的“练一练”。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作出判断,再要求说明判断理由。 2. 做练习十三第68题。 第6、7题让学生按题目要求先各自算一算、想一想,再组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判断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的思考过程。 第8题 让学生根据左边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数据,并回答问题。 让学生根据右边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数据,并回答问题。 填好表格后,组织学生讨论,明确:只有当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积一定时,它们才能成反比例。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