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07617398 上传时间:2023-03-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 八下 地球和地图复习学案(无答案) 商务星球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球和地图【 课 题 】八下 复习学案一 地球和地图【 课 型 】复习课【课标要求】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确定某点的经纬度。在地图上辨别方向,且能量算距离;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地图的习惯。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列举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实例。【复习目标】通过对中外史料的学习,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程,能够

2、描述地球的形状。学会运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重点)能准确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逐渐形成空间想象能力;用语言描述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如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等。掌握用事实分析说明地球的自转、公转分别产生的地理现象。(重、难点)灵活运用地球仪说明经纬线、经纬度与经纬网的判读,运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点的位置;记住并理解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重、难点)学会利用等高线地形图识别山顶、山脊、山谷等地形部和判断坡度陡缓;知道常见的五种基本地形,并能说出其在海拔和相对高度上的差异。(重、难点)了解地图的种类,能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

3、的地理信息,并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通过案例,学会如何使用电子地图,并列举电子地图的应用。(重点)【教学模式】“复习导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有效训练”五步教学法。【教学方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示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具准备】相关图文资料、地理助学、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多媒体展示人类探索地球形状不同时期的四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前人曾得出的结论: 图1 图2 图3 图4观察与思考地球的形状观察图1 ,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我国古代的观点是 。观察图2,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推测,得出地球的形状是 。观察图3,麦哲

4、伦船队首次环航地球,环球航海实证了地球的形状是 。观察图4,通过近代人类拍摄的地球卫星照片,人类确证地球的形状是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与思考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读图能力,同时导入复习课。承转过渡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就是一个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刚才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地球的形状,那么地球的大小是怎样的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点拨归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点拨归纳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再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

5、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么大。 在一幅没有标注经纬度的经纬线图上,如下图,你是怎么判断东经或西经?北纬或南纬的?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有什么巧妙的办法吗?先看该点所在的经纬度,再据半球的划分判断即可:如果某点是北纬,那么该点在北半球,如果某点是南纬,则该点在南半球;如果某点是西经且度数小于20度的在东半球,如果某点是东经且度数小于160度的在东半球,否则均在西半球。判断东西半球如右略图所示。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五带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认识与学习地球的大小学生借助教师编写的口诀来理解识记:地球是个大球体, “赤径”长(六三)七八,极径短二一,平均半径是(六三)七一,坐地(赤道)日行八

6、万里(4万千米),表面(积)就有好几亿(平方千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海总共五点一观察与思考经纬线与经纬度1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 ;所有纬线的长度 ;纬线指示 方向。纬度:赤道的纬度是 度;南北两极的纬度是 度;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 。北半球是北纬,用 表示;南半球是南纬,用 表示。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为低纬度; 为中纬度; 为高纬度。2经线:所有的经线都是 ;所有经线的长度 ;经线指示 方向。经度: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叫做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度; 以东的为东经,用 表示; 以西的为西经,用 表示;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经度数值逐渐 。 总结规律:一:找到0经线或纬线,0经向左为东

7、经,向右为西经;0纬线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二:如果没有0经线或纬线,度数从左到右增大即为东经,反之为西经;度数自下而上增大即为北纬,反之为南纬。三:如果有180经线,该线以左的经线为西经,以右的经线为东经。学生思考、交流、展示:认识与学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方向旋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旋转中心转动特点产生的地理现象范围太阳照射情况气候特征热带南北温带南北寒带据左图“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试着画出简图运用事例比较和口诀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与识记地球的大小。通过对比观察,培养学生用对比法来学习经纬线与经纬度的地理知识。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地理问题和从图中提取知识的能力,掌握地理学习的

8、科学方法。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与归纳的学法,培养了其地理思维能力利用教师设计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综合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即学生从图中提取知识的能力。通过列表,形成鲜明的对比,使重点知识条理、清晰,学生容易识记掌握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承转过渡有关地球的知识复习,同学们要重点掌握以上要点;现在试着猜一猜“高山不见一寸土,平地不见半亩田;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藏下中外各城,浑身绚丽多彩”的谜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点拨归纳地图有什么重要性?地图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你能在这幅地图上看到什么?你还能从这幅图中获得哪些信息?你是如何获取这些信息

9、的?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四种方法:1一般地图: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就根据默认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断方向。2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相反的方向为南,面向北方左面为西右面为东。将指向标平移到参照点,即可得出所求方向。3有经纬网的地图:先确定经纬网中何为经线,何为纬线,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从而确定四个方向。(特别提醒:在同一条经线上只有南北方向,在同一条纬线上只有东西方向。既不在同一经线上,又不在同一纬线上,就只有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方向。4南北半球的俯视图:南-顺时针,北-逆时针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地图三要素:(1)_的概念,公式:_,表达方式(3

10、种):_。(2)_通常是指:指向标指示_方;经纬网:纬线指示_方向(沿纬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在前方的是东方);经线指示_方向(沿经线,离北极越近的是北方)(3)图例:地图上的符号用以区分不同的地理事物;注记:文字说明、地理名称与数字。练习巩固:下图中,按A在B的方向排序,正确的是( )A.西北 东北 西南 西北B.西南 东北 西北 西北C.东南 正西 西南 东北D.东北 西北 西北 西南以图为核心,先落实基础知识,然后从图上总结地理事物规律。启发点拨提升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承转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是高低起伏不平的。那么,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地图上表示出

11、来呢?地形图的里面隐藏着许多需要我们知道的奥秘与智慧。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探究1: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状况海拔和相对高度探究2:等高线地形图学生读图并思考回答:图中甲乙两地垂直距离各是多少?什么是海拔与相对高度?甲、乙的相对高度大约是多少?追问与探索1什么是等高线?什么是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的等高距是多少?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等吗?2图中注记表示的是什么(是海拔还是相对高度)?等高线疏密与坡度陡缓的关系是怎样的?3等高线有的地方凸,有的地方凹,其变化规律如何判断?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的能力通过观察思考,引导学生对地理概念科学而正确地理解点拨归纳展示不同地形部位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先让学生判断,再讲解归

12、纳中高为峰 凸低为脊 凸高为谷 对凸为鞍 重叠为崖疏密程度: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高差相等,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示意图如参照上图)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学习方法,在交流中展现个性才能针对学生的薄弱点适度点拨,使课堂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承转过渡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初步掌握基本的读图

13、方法,形成获取信息、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也是使用现代生活的一种需要。(自主学习传统地图与电子地图)合作探究点拨归纳畅谈收获引导学生对复习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整理和掌握所学的要点地球和地图通过梳理知识体系学生在方法和知识两方面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与归纳,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在知识与理解两方形成了认知体系,这样不仅构建了学习方法体系,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地理思维品质。【有效训练】1、读下面两幅图,完成下面问题。(1)A、B、C三点都位于地球上五带中的_带,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是_点。 (2)A点的纬度是_,一天中,A、B两点先看到太阳的是_点。(3)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_处,此时北极圈内会出现_现象。(4)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乙处时,北半球处在_季,南半球处在_季。2、去年“五一”长假期间,外出旅游的王先生登山到甲地,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